諧

諧(拼音:xié)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春秋金文,本義一般認為指聲音的協調。引申指語言協調,就是詼諧、滑稽的意思。在現代漢語中,“諧”字常用來表示社會和諧、自然界和諧。這也是“諧”字後來的引申義。“諧”字用作動詞,意思是事情辦妥、辦成功。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諧
  • 拼音:xié
  • 注音字母:ㄒㄧㄝˊ
  • 平水韻:上平九佳 
  • 部首:訁
  • 筆畫數:11
  • 造字法:形聲字、會意字
  • 結構:合體字,左右結構
  • 繁體字:諧
  • 異體字:龤
  • 鄭碼:SRRN
  • 統一碼:8C10
  • GBK編碼:D0B3
  • 五筆:YXXR
文字溯源,詳細釋義,近義辨析,古籍釋義,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廣韻,康熙字典,字形書法,字形對比,書寫提示,書法欣賞,音韻匯集,中上古音,韻書集成,

文字溯源

字形演變流程圖字形演變流程圖
“諧”字始見於春秋時期“蔡侯盤”,字形作圖1。左半部為“”。右半部分應是“”字異體,這一字形在戰國時還經常單獨使用。中山王器、郭店楚簡中都有與此形接近的文字,在文例中都讀為“皆”。小篆以後,右旁就確定為“皆”了。
“諧”字以“言”為形旁,“皆”為聲旁。“諧”的本義是和諧,人類的和諧首先要從言語進行溝通,因此從“言”為義符。聲旁“皆”也有表義的功能,因為“皆”的本義是“全、都”,“和諧”必需大家的意見都一致,意見相同,所說的一樣,這樣才能把事情辦好。因此“諧”所從的“皆”有表義的功能。

詳細釋義

讀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xié
形容詞
協調;配合得當。
harmonious
《尚書·舜典》:“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
和諧;諧音;諧調
說話風趣;滑稽。
humorous
《漢書·東方朔傳》:“上以朔口諧辭給,好作問之。”黃宗羲《柳敬亭傳》:“蓋敬亭極喜寫書調文,別字滿紙,故牧齋以此諧之。”
詼諧;亦莊亦諧
動詞
〈文言〉辦妥;辦成。
succeed
《警世通言·宿香亭張浩遇鶯鶯》:“但患不諧,苟得諧,何患晚也。”
李漁《鳳求凰·避色》:“功名未偶,姻事難諧。”
〈文言〉商定;評議。
agree;bargain
《後漢書·宦者傳·張讓》:“當之官者,皆先至西園諧價,然後得去。”
〈文言〉辨別。
distinguish
《列子·周穆王》:“予一人不盈於德而諧于樂。”
〈文言〉對照。
contrast
王充《論衡·自紀》:“諧於經不驗,集於傳不合。”
參考資料:

近義辨析

諧、協
這兩個字古音不同,國語同音。“”是動詞,意思是合作。“不協”,意思是不合作。“諧”是形容詞,意思是配合得適當。“不諧”,意思是配合得不適當。“諧調”,意思是在聲音、色彩、氣氛等方面配合得當。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三】【言部】戶皆切(xié)
也。從言皆聲
〖注釋〗①詥(hé):諧。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引江沅說:“此蓋謂言語之合。”②皆聲: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凡從皆聲字,多有和同義。

說文解字注

詥也。
此與龠部龤異用。龤專謂樂和。
從言,皆聲。
戶皆切。十五部。

廣韻

戶皆切,平皆匣 ‖皆聲脂1部
諧,和也。合也。調也。偶也。戶皆切。九。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部】 諧·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9
《唐韻》戶皆切。《集韻》《韻會》《正韻》雄皆切,並音骸。《說文》:詥也。
又《廣雅》:耦也。《玉篇》:合也,調也。《書·堯典》:克諧以孝。
又《舜典》:八音克諧。《左傳·襄十一年》:如樂之和,無所不諧。《禮·禮器》:君子有禮,則外諧而內無怨。
又《文心雕龍》:諧之言皆也,辭淺會俗,皆悅笑也。《前漢·敘傳》:東方贍辭,詼諧倡優。《晉書·顧愷之傳》:愷之好諧謔,人多愛狎之。
又平論定其價也。《後漢·宦者張讓傳》:當之官者,皆先至西園,諧價,然後得去。
又古書名。《莊子·逍遙遊》:《齊諧》者,志怪者也。
又鳥名。《博雅》:鴆鳥,其雄謂之運日,其雌謂之陰諧。《淮南子·繆稱訓》:陰諧知雨。註:天將隂雨則鳴。
又葉弦雞切,音奚。《後漢·五行志》:更始時童謠曰:諧不諧,在赤眉。
又《儒林·周澤傳》:時人為之語曰:生世不諧,作大常妻。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諧
【規範提示】“訁”2畫,㇊(橫折提)一筆寫成。
【寫法】❶“訁”窄“皆”寬,頂部“訁”低,底部“皆”低。❷“訁”,㇊(橫折提)的橫段在橫中線。❸“皆”,上寬下窄;“比”,左窄右寬,左低右高,㇙(豎提)的豎段在豎中線左側,乚(豎彎鉤)的彎段在橫中線;“白”,短撇起筆橫中線,左豎寫在豎中線。

書法欣賞

音韻匯集

中上古音

時代聲韻系統名稱韻部聲母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ɡʰ
ær
王力系統
ɣ
ei
董同龢系統
ɣ
ed
周法高系統
ɡ
rer
李方桂系統
g
rid
西漢
東漢
rəi
rəi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皆灰咍廢
rəi
北魏後期北齊
皆灰咍廢
rəi
齊梁陳北周隋
æi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ɣ
ăi
擬音/王力系統
ɣ
ɐi
擬音/董同龢系統
ɣ
ɐi
擬音/周法高系統
ɣ
ɛi
擬音/李方桂系統
ɣ
ăi
參考資料:

韻書集成

字形小韻韻攝聲調韻目聲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十四皆
開口呼
全濁
戶皆切
ɣɐi
集韻
平聲
上平十四皆
開口呼
全濁
雄皆切
ɣɪɐi
韻略
平聲
雄皆切
增韻
平聲
雄皆切
中原音韻
陽平
皆來
齊齒呼
全清
xiai
中州音韻
平聲
皆來
奚皆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六皆
全濁
雄皆切
ɣiai
分韻撮要
𩋔
陽平
第十四皆解介
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