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2010年出版圖書)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2010年出版圖書)

本書以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與協定為基礎,緊密結合當前網路技術的發展,系統地介紹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數據通信基礎知識、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區域網路組網技術、廣域網技術、網路互連技術、Internet基礎與寬頻接入技術、構建Internet信息網站、網路管理與網路安全、區域網路組建典型案例等內容。與本書配套使用的《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實訓》也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同時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
  • 又名:21世紀高等職業教育信息技術類規劃教材
  • 作者:柳青
  • ISBN:ISBN 978-7-115-20247-5
  • 頁數:348頁
  • 定價:36.00 元
  • 出版時間:2010-02-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提要,目 錄,

內容提要

本書以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與協定為基礎,緊密結合當前網路技術的發展,系統地介紹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數據通信基礎知識、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區域網路組網技術、廣域網技術、網路互連技術、Internet基礎與寬頻接入技術、構建Internet信息網站、網路管理與網路安全、區域網路組建典型案例等內容。與本書配套使用的《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實訓》也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同時出版。
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計算機及相關專業(非網路專業)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課程的教材,也可以作為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培訓教材。

目 錄

第1章 初識計算機網路 1
1.1 任務1:了解計算機網路 1
1.1.1 計算機網路無處不在 1
1.1.2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 3
1.1.3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 3
1.1.4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4
1.1.5 套用與實踐:認識計算機網路 6
1.2 任務2:了解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 7
1.2.1 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 8
1.2.2 多機系統互聯的計算機網路 9
1.2.3 開放式標準化網路體系結構的計算機網路 11
1.2.4 計算機網路互聯與高速網路技術 12
1.2.5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趨勢 13
1.3 任務3:認識計算機網路的組成與結構 13
1.3.1 通信子網與資源子網 13
1.3.2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15
1.3.3 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 16
1.3.4 知識拓展:現代網路結構的特點 19
1.3.5 套用與實踐:繪製網路拓撲圖 20
1.4 任務4:初步認識網路作業系統 24
1.4.1 網路作業系統概述 24
1.4.2 典型網路作業系統 25
1.4.3 套用與實踐:Windows 2003 Server的安裝 27
本章小結 30
習題 31
第2章 數據通信基礎知識 32
2.1 任務1:了解數據通信系統 32
2.1.1 數據通信系統模型 32
2.1.2 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 34
2.1.3 數據通信的主要技術指標 35
2.2 任務2:理解數據通信方式 36
2.2.1 並行通信和串列通信 36
2.2.2 單工、半雙工和全雙工通信 37
2.3 任務3:理解數據傳輸方式 38
2.3.1 基帶傳輸、頻帶傳輸和寬頻傳輸 38
2.3.2 信源編碼技術 39
2.3.3 多路復用技術 43
2.3.4 知識拓展:同步技術 45
2.4 任務4:理解數據交換技術 46
2.4.1 電路交換 46
2.4.2 存儲轉發交換 47
2.4.3 知識拓展:高速交換技術 49
2.5 任務5:了解差錯控制技術 51
2.5.1 差錯控制方法 51
2.5.2 差錯控制編碼 53
本章小結 57
習題 58
第3章 網路體系結構與協定 60
3.1 任務1:理解網路體系結構 60
3.1.1 網路協定 61
3.1.2 網路的分層模型 61
3.1.3 網路體系結構 63
3.1.4 典型案例:理解ISO/OSI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 63
3.1.5 典型案例:理解TCP/IP參考模型 69
3.2 任務2:物理層及其套用 73
3.2.1 物理層的功能 73
3.2.2 計算機網路的傳輸介質 73
3.2.3 物理層接口標準 81
3.2.4 物理層設備與組件 83
3.2.5 套用與實踐:雙絞線網線的製作與測試 85
3.3 任務3:數據鏈路層及其案例 90
3.3.1 數據鏈路層的基本概念 90
3.3.2 數據鏈路層的功能 91
3.3.3 典型案例:高級數據鏈路控制協定 92
3.3.4 典型案例:點對點協定 96
本章小結 98
習題 99
第4章 區域網路組網技術 101
4.1 任務1:區域網路的連線 101
4.1.1 對等網的組建 101
4.1.2 套用與實踐:區域網路連線的測試 103
4.2 任務2:區域網路體系結構的理解 104
4.2.1 IEEE 802標準系列 104
4.2.2 區域網路的體系結構 105
4.3 任務3:區域網路介質訪問控制方法的理解 107
4.3.1 帶衝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107
4.3.2 令牌環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109
4.3.3 令牌匯流排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111
4.3.4 CSMA/CD與令牌環、令牌匯流排的比較 111
4.4 任務4:乙太網組網技術 112
4.4.1 標準乙太網技術 112
4.4.2 快速乙太網技術 114
4.4.3 高速乙太網技術 115
4.4.4 組建乙太網所需的設備 117
4.4.5 知識拓展:光纖分散式數據接口(FDDI) 122
4.5 任務5:區域網路交換機的連線與配置 123
4.5.1 交換式網路的概念 123
4.5.2 交換機的工作原理 125
4.5.3 交換式區域網路的組成 127
4.5.4 知識拓展:第三層交換技術簡述 128
4.5.5 套用與實踐:乙太網交換機的配置 129
4.6 任務6:乙太網交換機VLAN配置 133
4.6.1 虛擬區域網路的概念 133
4.6.2 虛擬區域網路的組網方法 134
4.6.3 套用與實踐:虛擬區域網路VLAN的規劃和配置 136
4.7 任務7:了解無線網路技術 138
4.7.1 無線網路技術概述 138
4.7.2 IEEE 802.11無線區域網路標準 140
4.7.3 無線區域網路的套用 141
本章小結 142
習題 143
第5章 廣域網技術 145
5.1 任務1:廣域網技術的選擇 145
5.1.1 廣域網概述 145
5.1.2 廣域網協定的選擇 146
5.1.3 廣域網連線的選擇 148
5.1.4 廣域網服務的選擇 152
5.1.5 廣域網線路的選擇 154
5.2 任務2:廣域網組網技術的選擇 155
5.2.1 公共電話交換網 155
5.2.2 公用數據分組交換網 157
5.2.3 數字數據網 159
5.2.4 幀中繼網 161
5.2.5 綜合業務數字網 164
5.2.6 廣域網技術的比較 167
5.3 任務3:了解虛擬廣域網技術 168
5.3.1 虛擬廣域網的概念 168
5.3.2 虛擬專用網 169
本章小結 170
習題 171
第6章 網路互連技術 172
6.1 任務1:網路互連解決方案 172
6.1.1 網路互連的基本原理 172
6.1.2 網路互連的類型和設備 174
6.1.3 網路互連解決方案的選擇 177
6.2 任務2:TCP/IP網路層及其套用 179
6.2.1 ARP協定 179
6.2.2 RARP協定 182
6.2.3 IPv4協定 183
6.2.4 ICMP協定 186
6.2.5 套用與實踐:ping命令和tracert命令的使用 189
6.2.6 知識擴展:網際協定IPv6 191
6.3 任務3:路由器的配置 193
6.3.1 路由器概述 193
6.3.2 路由器的結構 195
6.3.3 典型案例:路由器中的路由選擇過程 196
6.3.4 路由協定 199
6.3.5 套用與實踐:路由器的配置 203
6.4 任務4:TCP/IP傳輸層及其套用 205
6.4.1 傳輸層的協定、連線埠和套接字 205
6.4.2 傳輸控制協定 211
6.4.3 用戶數據報協定 215
6.4.4 套用與實踐:常用TCP/IP實用程式的使用 217
本章小結 223
習題 223
第7章 Internet基礎與寬頻接入技術 225
7.1 任務1:IP位址與子網劃分 225
7.1.1 Internet概述 225
7.1.2 IP位址 226
7.1.3 子網劃分 230
7.1.4 知識拓展:IPv6地址 237
7.2 任務2:理解Internet寬頻接入技術 239
7.2.1 基於傳統電信網的有線接入Internet 239
7.2.2 基於有線電視網接入技術 241
7.2.3 乙太網接入技術 242
7.2.4 電力線接入技術 242
7.3 任務3:Internet網路服務的套用 243
7.3.1 Telnet基本概念 243
7.3.2 Telnet的使用方法 243
7.3.3 網路虛擬終端NVT 244
7.3.4 套用與實踐:用Telnet遠程登錄BBS 244
7.3.5 套用與實踐:配置MSN進行實時交談 244
7.4 任務4:Internet信息檢索的套用 245
7.4.1 搜尋引擎的概念、組成和工作原理 245
7.4.2 中文搜尋引擎 246
7.4.3 利用搜尋引擎查詢信息 246
7.5 任務5:了解Intranet網路 247
7.5.1 Intranet的基本概念 247
7.5.2 Intranet的特點和結構 247
7.5.3 Intranet的建立 249
本章小結 250
習題 250
第8章 構建Internet信息網站 253
8.1 任務1:建立域名系統 253
8.1.1 域名及域名系統 254
8.1.2 域名結構 255
8.1.3 域名伺服器 257
8.1.4 域名的解析過程 260
8.1.5 套用與實踐:配置Windows 2003Server DNS伺服器 263
8.1.6 知識擴展:中文域名系統 274
8.2 任務2:配置WWW伺服器 275
8.2.1 WWW基本概念 275
8.2.2 統一資源定位符 276
8.2.3 超文本傳輸協定 278
8.2.4 超文本標記語言 279
8.2.5 套用與實踐:WWW伺服器的配置 279
8.3 任務3:動態主機配置協定及其套用 290
8.3.1 DHCP的概念與基本術語 291
8.3.2 DHCP的工作過程 292
8.3.3 套用與實踐:配置DHCP伺服器 294
8.4 任務4:檔案傳輸服務及其套用 298
8.4.1 檔案傳輸協定 299
8.4.2 FTP的工作原理 299
8.4.3 FTP命令 300
8.4.4 套用與實踐:利用Windows 2003Server的IIS組建FTP站點 301
8.5 任務5:電子郵件服務及其套用 306
8.5.1 電子郵件的概念 307
8.5.2 電子郵件系統的組成 308
8.5.3 套用與實踐:構建郵件伺服器 309
8.5.4 知識擴展:郵件協定 312
本章小結 314
習題 315
第9章 網路管理與網路安全 317
9.1 任務1:網路安全解決方案 317
9.1.1 網路安全概述 317
9.1.2 網路黑客攻擊的防範 321
9.1.3 網路病毒及其防範 322
9.1.4 防火牆技術 323
9.2 任務2:網路管理及其套用 329
9.2.1 網路管理概述 329
9.2.2 網路管理模式 330
9.2.3 簡單網路管理協定 331
9.2.4 套用與實踐:Windows 2000下SNMP服務的安裝與配置 332
本章小結 333
習題 333
第10章 區域網路組建典型案例 335
10.1 區域網路組網方案設計的一般方法 335
10.1.1 網路需求分析 335
10.1.2 網路系統方案設計 336
10.2 案例:校園網建設方案 337
10.2.1 校園網需求分析 337
10.2.2 校園網解決方案 337
10.2.3 主要設備選型 338
10.2.4 組網技術的選用 342
10.3 案例:網咖建設方案 344
10.3.1 網咖需求分析 344
10.3.2 網咖解決方案 344
10.3.3 主要設備選型 345
10.3.4 組網技術的分析與選用 346
本章小結 347
習題 347
參考文獻 34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