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秋瑾

解讀秋瑾

《解讀秋瑾》作者在廣泛占用資料的基礎上,從思想解放和婦女運動的角度對秋瑾進行文化解讀和資料整理,生動翔實地展現了秋瑾作為女性思想解放運動先驅者、傑出的革命家和女詩人的光輝形象。全書共六部分:一、秋瑾生平及其活動;二、秋瑾思想及其文學活動研究;三、《秋瑾集》外詩輯;四、悼念秋瑾的詩文和紀事;五、秋瑾所擬章程、啟事、廣告及其所編雜誌目錄;六、秋瑾研究資料目錄索引。一、二部分為上冊,三至六部分為下冊。 《解讀秋瑾(下)》為下冊。 《解讀秋瑾(下)》的作者是郭延禮。

基本介紹

  • 書名:解讀秋瑾
  • 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
  • 頁數:405頁
  • 開本:16
  • 作者:郭延禮
  • 出版日期:2013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閨瑾,字璇卿,號旦吾,乳名玉姑,東渡後改名瑾,字競雄,自稱“鑑湖女俠”,筆名鞦韆,曾用筆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陰,生於福建閩縣,其蔑視封建禮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蘭、秦良玉自喻,性豪俠,習文練武,曾自費東渡日本留學。積極投身革命,先後參加過三合會、光復會、同盟會等革命組織,聯絡會黨計畫回響萍瀏醴起義未果。1907年,她與徐錫麟等組織光復軍,擬於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時起義,事泄被捕。7月15日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
《解讀秋瑾(下)》(作者郭延禮)生動翔實地展現了秋瑾作為女性思想解放運動先驅者、傑出的革命家和女詩人的光輝形象。

圖書目錄

秋瑾年譜簡編
秋瑾文學論稿
緒言
第一章 秋瑾的時代和她革命的一生
第二章 一位叛逆女性的心聲
——秋瑾詩詞研究之一
第三章 反帝愛國的戰歌
——秋瑾詩詞研究之二
第四章 民主革命的號角
——秋瑾詩詞研究之三
第五章 孤獨、悲涼及其他
——秋瑾詩詞研究之四
第六章 秋瑾詩詞的藝術風格
——秋瑾詩詞研究之五
第七章 秋瑾文的思想與藝術
第八章 秋瑾的彈詞《精衛石》
第九章 兩位女詩人,一對莫逆交
——秋瑾和徐自華
第十章 秋瑾與中國婦女解放運動
結語
秋瑾生平考
一 秋瑾生年考
二 秋瑾入京考
三 秋瑾非二次進京考
四 秋瑾首次東渡考
五 秋瑾在日本重興共愛會及其時間考
六 秋瑾首次返國時間考
七 秋瑾入光復會先於入同盟會考
八 秋瑾參加同盟會時間考
九 秋瑾二次返國時間考
十 秋瑾未曾任教明道女學考
十一 秋瑾離潯溪時間考
十二 秋母逝世時間考
十三 秋瑾歸國後曾否回湘潭及其時間考
十四 秋瑾與王金髮在大通訣別時間考
十五 清軍圍剿大通領隊非李益智考
十六 秋瑾就義確為六月初六考
附錄一秋瑾研究資料目錄索引
一 專書
二 論文及單篇文章
附錄二
一 徐錫麟
二 吳芝瑛傳節錄
三 吳芝瑛
四 徐自華傳
五 記徐寄塵女士
六 王燦芝小傳
七 實踐女學校附屬清國女子(師範工藝)速成科規則
八 日本留學女生《共愛會章程》
九 實行共愛會改良章程
十 演說練習會簡章
十一 《白話》目錄
十二 創辦《中國女報》之草章及意旨廣告
十三 《中國女報》目錄
十四 秋瑾故鄉紹興清末民初政治文化單位舊址調查摘錄

文摘

通過吳芝瑛的介紹,秋瑾結識了當時在京師大學堂任職的日籍教習的妻子服部繁子。服部繁子也是男女平權和女學的提倡者,她多次向秋瑾宣傳日本女學的發達,因之言談頗投機。
秋瑾居京期間,更加關心國事,閱讀新的書報,視野開闊了,她開始感到“人生處世,當匡濟艱危,以吐抱負,寧能米鹽瑣屑終其身乎?”於是她從對封建家庭和黑暗現實的不滿出發,毅然與家庭決裂,開始尋找一條新的生活道路。
1904年春,她典質簪珥,準備東渡留學,她的丈夫不同意。他不僅不在經濟上支持秋瑾,相反地還竊走了她賠嫁的珠帽和珠花等珍貴飾物,企圖通過經濟封鎖打消她留日的念頭。但此時的秋瑾已決心脫離封建家庭,尋求新的出路。秋瑾生性堅強。勇敢果斷,她一旦選定了目的地,就一定會勇敢地走下去。她不顧丈夫的阻撓,毅然將手下剩餘的一點首飾托同鄉陶大鈞的妻子陶荻子變賣,籌集學費,準備東渡。
正在出國前夕,聞戊戌黨人王照因變法事入獄,正需錢運動獄吏。秋瑾雖不贊成其改良主義的政治主張,但欽佩戊戌黨人的愛國熱忱,便毅然將學費之一部分托人送入獄中,並囑勿告己名。後王照會赦出獄,始知此事,王氏登門致謝,時秋瑾已去日本。王照每與人談起,輒為涕零。秋瑾與王照素昧平生,而她能如此慷慨助人,不僅表現了她的尚俠仗義的性格,而其思想境界之高更令人敬佩。她有詩句“喜散奩資夸任俠”,正是她平生俠義行為之寫照。
秋瑾因資助王照,學費告絀,她決定南下再籌學費,並告別親友。準備東渡。離京前,女友陶荻子等在陶然亭為秋瑾餞行,吳芝瑛也參加,並寫對聯一副送秋瑾:“駒隙光明,聚無一載;風流雲散,天各一方。”紙短情長,字少意深,表達了深深的依戀之情。秋瑾填詞《臨江仙》一闋作答:
把酒論文歡正好,同心況有同情。《陽關》一曲暗飛聲,離愁隨馬足,別恨繞江城。鐵畫銀鉤兩行字,歧言無限丁寧。相逢異日可能憑?河梁攜手處,千里暮雲橫。
幾天后,秋瑾同吳芝瑛一同南下,為籌辦學費,在上海住了數日。她對這座典型的半殖民地城市中笙歌匝地、紙醉金迷的污濁空氣異常討厭,她在離開上海去紹興時有詩云:
一輪航海又南歸,小住吳淞願意違。
馬足車塵知己少,繁弦急管正聲希。
幾曾涕淚傷時局?但逐豪華斗舞衣。
滿眼俗氛憂未已,江河日下世情非。詩人為人們在國難日深的情況下仍然醉生夢死、歌舞昇平而感到深深的憂慮;“幾曾涕淚傷時局?”她對人們不關心國家存亡甚是憤債,決心趕快離開這“滿眼俗氛”的上海。
秋瑾自杭州回到故鄉紹興,向她年邁六旬的老母傾訴她分別一年來所發生的一切。母親是了解女兒的心的,她把自己多年來僅有的一點積蓄,拿出來為女兒添置行裝、籌辦學費。歡聚數日之後,秋瑾由紹返杭。
在群芳鬥妍的三月,秋瑾自紹興來到杭州,她沿著紅花綠柳、芳草如茵的白堤和蘇堤,飽賞西湖的湖光山色,縱覽西湖美景,使她對祖國分外熱愛;同時,面對如此多嬌的江山,也更加堅定了她東渡留學、探索拯救祖國危亡道路的決心。幾天后她又回北京。
是年五月初九日(6月22日)上午,北京的天氣,碧空晴朗。微風吹拂著人們的衣角,好像為遠行人送別。秋瑾乘火車離開北京,經天津去塘沽。到達塘沽時已是當天下午一點鐘。秋瑾將乘坐的“獨立號”商船遠遠地停在渤海灣里。這是一艘日本大阪商船股份公司租用的德國輪船。旅客要先乘小汽艇渡到輪船上。汽艇剛行駛一會兒,海面上起了大風,與秋瑾同行的京師大學堂日本教習服部字之吉的妻子服部繁子也感到有些頭暈,她的孩子們更低聲呻吟,同行的京師大學堂日本美術教習高橋勇,忙著給這個人倒杯水,給那個人遞塊毛巾;唯獨秋瑾坐在小汽艇里泰然自若,這大約是因為她生在江南水鄉的緣故。因為風大,小汽艇用了比平常幾倍的時間才把客人送到輪船上。
坐在“獨立號”輪船上,面對茫茫大海和翻騰的巨浪,秋瑾心潮起伏。她一方面思念著災難深重的祖國:“幾番回首京華馥,亡國悲歌淚涕多”(《寶刀歌》);另方面又決心投入新的生活。她此時興奮地吟道:
漫雲女子不英雄,萬里乘風獨向東。
詩思一帆海空闊,夢魂三島月玲瓏。
銅駝已陷悲回首,汗馬終慚未有功。
如許傷心家國恨,那堪客里度春風?(《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韻》)
這首詩豪爽雄健,清新瑰麗,一位英姿颯爽、隻身萬里的巾幗英雄形象躍然於萬頃碧波之上,好像一隻翱翔於九天的海燕,正穿雲破霧,矯健地飛向遠方!輪船經過仁川、釜山到達日本神戶,時間是五月十九日(七月二日)。秋瑾在當地西村旅館稍微休息,又於當晚乘開往東京的列車北上,二十日(七月三日)到達日本京都。P56-58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