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辛營鄉

西辛營鄉

西辛營鄉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沽源縣境西南部。張(家口)沽(源)、小(廠)白(鹼灘)公路縱橫過境。鄉政府駐西辛營村。面積213平方千米,人口1.54萬人(2002年)。轄23個行政村。1950年為第四區,1958年屬躍進公社,1965年設西辛營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213平方千米,人口1.6萬,轄西辛營、東辛營、腦包底、上火石樑、下火石樑、牛場庫倫、狼尾巴山、五合莊、四合莊、建設村、羊庫倫、二十里腦包、艾蒿溝、腦包溝、白達營、柳石窯溝、三道溝、白鹼灘、好來溝、富山、西米克圖、張麻井、五甲地23個行政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辛營鄉
  • 外文名稱:Xixinying Township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河北省張家口市沽源縣
  • 下轄地區:西辛營、東辛營、腦包底等
  • 政府駐地:西辛營
  • 電話區號:0313
  • 郵政區碼:076500
  • 地理位置:沽源縣境西南部
  • 面積:213平方千米
  • 人口:1.54萬人(2002年)
  • 方言:晉語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車牌代碼:冀G
位置,沿革,簡介,氣候,歷史文化,農業產品,風電產業,

位置

西辛營鄉位於沽源縣境西南部。張(家口)沽(源)、小(廠)白(鹼灘)公路縱橫過境。鄉政府駐西辛營村。面積213平方千米。轄23個行政村。
河北省張家口市沽源縣西辛營鄉

沿革

1950年為第四區,1958年屬躍進公社,1965年設西辛營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213平方千米,人口1.6萬,轄西辛營、東辛營、腦包底、上火石樑、下火石樑、牛場庫倫、狼尾巴山、五合莊、四合莊、建設村、羊庫倫、二十里腦包、艾蒿溝、腦包溝、白達營、柳石窯溝、三道溝、白鹼灘、好來溝、富山、西米克圖、張麻井、五甲地23個行政村。

簡介

西辛營村現有常住人口670人,土地耕種面積600畝,以傳統作物和林果的種植為主,養殖業方面的發展同時具有一定規模,加之加強農業產業化調整全村個體運輸興起。

氣候

西辛營鄉具有明顯的大陸性季風氣候特徵,夏季涼爽短促,原野翠綠無垠,與天相連;秋季艷陽高照,天高雲淡,層林盡染;冬季瑞掛樹,冰川一色;河流、淖泊、泉水、地下水星羅棋布,清澈見底,倒映星月;自然植被體層優良,草高林密,野生動、植物、野生藥材及野生花卉種類繁多,全國聞名。據史書記載,代三代帝王都曾在此設行宮為避暑、狩獵之用。 西辛營鄉地處內蒙古高原南緣,北緯41°13′-40°57′,東經114°50′-116°05′,地勢平均海拔1536米,氣候屬溫帶大陸性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1.6℃,年日照時數最長3246小時,最短2616小時,年降水量426毫米,無期日數117天。 汛期主要反映在6、7、8三個月,期間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3%。

歷史文化

烽火台
歷史上沽源西辛營鄉曾是北魏御夷鎮,也是遼、金、元三代帝王的避暑聖地。遼代蕭太后梳妝樓,歷盡千年滄桑,至今仍屹立在閃電河畔,金代景明宮、元代察汗淖兒行宮、清代胭脂馬場、狩獵場、張庫古商道、明代長城和古烽火台元代宏城遺址,九連城遺址等一大批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古蹟,至今尚存。在沽源西辛營鄉這塊廣袤的草原上,孕育了北方少數民族文化,涵養了一代代民族英豪,也留下了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
沽源縣西辛營鄉至今仍居住著兩個民族,語言文化、民俗語民風、生活生產方式截然不同。遊客出北京200多公里便達到了遊覽蒙古牧場風光,了解蒙族民風民俗的目的。訪牧民家,吃手扒肉、烤全羊、全魚宴,歌手敬酒獻哈達,觀看蒙古歌舞、體育比賽、婚禮表演和古老的習俗,騎馬、騎駝、射箭,參加篝火晚會,夜宿蒙古包,令遊客充滿神奇之感,心曠神怡。
林業林業

農業產品

西辛營鄉——林業
西辛營鄉的鄉鎮企業以農產品加工為主。農業主產小麥玉米莜麥亞麻。有林場3個,果樹場8個。沽源縣西辛營鄉把架豆作為立鄉產業,通過政府引導,典型示範,全鄉架豆種植面積由不足20畝,發展到1萬多畝,實現銷售收入占全鄉人均純收入的80%以上。 該鄉在羊庫倫、西辛營和腦包底三個村進行了錯季大棚架豆試種,共落實設施大棚132個。每棚占地1畝,投資7000元,棚架可連續使用8年以上。鄉政府為每棚協調貼息貸款1000元,協調小額貸款2000元,政府補貼500元,其餘的農民自籌。每個大棚可種植兩茬蔬菜,6月底種植架豆前可種植芹菜菠菜等,一般畝收入都在3000到5000元;第二茬架豆上市時正好錯季高價,除去當年投資,年內棚均純收入7000餘元,從而實現了架豆產業的提質升級。西辛營鄉果樹面積達11200畝,其中冬棗5000畝,小棗3200畝,種苜蓿146800畝,全鄉建有四大種植養殖基地:中壇食用菌基地、王大本奶牛小區、下堡、乾港綜合養殖小區、東四村肉牛養殖小區。雞存欄114028隻,豬存欄4090隻,羊存欄29065隻,牛存欄1565頭,2001年完成農業總產值3428.7萬元,其中畜牧產值1463萬元,糧食產量3024萬斤。
烽火台烽火台

風電產業

西辛營鄉以打造“百萬千瓦風電基地縣”為目標,把風電作為第一支柱產業來培育。突出一個“快”字,全力進行攻堅突破。從2008年開始,確保每年新增裝機容量不少於20萬千瓦,到“十一五”末確保40萬千瓦風電併網,實現稅收8000萬元;5年內全縣風電裝機容量突破100萬千瓦,來自風電的稅收達到2億元。實現風電產業的重大進展。確保總投資10億元的西辛營風電場10萬千瓦風電場建成發電,確保總投資20億元的東辛營20萬千瓦中心風場部分風機發電;投資5億元,規模為4.93萬千瓦的五花坪風電二期工程,年內完成核准,爭取開工建設。二是加大對上爭取力度,使西辛營鄉在全市第二個百萬千瓦基地中占有更大份額。搶抓該市建設第二個百萬千瓦風電基地的歷史性機遇,發揮小廠50萬站利於風電輸出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重點抓好20萬千瓦長梁豐元店風電場、20萬千瓦七一風電場、20萬千瓦東辛營風電場和10萬千瓦大腦包中心風場續建項目謀劃,爭取列入規劃之內。不等不靠,早做前期,早做核准,早日開工,爭取建成全國第一個百萬千瓦級風電縣。
農田農田
風電場風電場
西辛營風電場位於西辛營鄉東辛營村一帶,規劃開發利用面積82平方公里,場地區位於縣中南部微丘陵區壩緣山區過度帶,地勢空曠,常年多風,風能資源豐富。海拔1580—1650米,地基條件良好。該風電場設計總容量300MW,規劃分三期建設,工程於2008年開工,2020年並全部建成。力促沽源500KV變電站主變項目2008年建成投運,積極推動小廠——西辛營——白塔220KV輸變電工程早日開工,力爭黃蓋淖110KV變電站列入華北電網建設規劃,並爭取特高壓變電站落戶西辛營鄉,將沽源打造成北方電力樞紐。
氣象氣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