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水界鄉

西水界鄉位於朔州市平魯區的北部山區,距區政府所在地井坪鎮17公里,東與本區向陽堡鄉相連,南抵井坪鎮,西靠雙碾鄉,北接鳳凰城鎮。幅員210平方公里,下轄34個村委會 ,37個自然村。總人口11075人,2820戶,其中農業人口9934人,勞動力4070人,非農業人口816人。我鄉屬黃土高原丘陵區,平均高海拔1500米,相對高差200米,境內溝壑縱橫,山勢陡峭,地質結構多屬灰質頁岩、石灰石。耕地面積93150畝,林地總面積105450畝,森林覆蓋率35%。是晉蒙交通樞紐和重要的集鎮之一,本轄區內有省道公路10公里,通村公路65公里,共12條,村村通公路。34個村通電話,開通程控電話560餘門。寄宿制國小一所,學齡兒童均能就近入學,有衛生院、信用社、旅館,飯店,加油站等服務行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水界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朔州市
  • 面積:210平方公里
  • 人口:11075人
  • 方言:晉語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晉F
基本情況,資源基本情況,經濟與社會發展,天門山,行政區劃,

基本情況

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西水界鄉下轄村

資源基本情況

西水界鄉屬內陸季風氣候,年降雨量430 mm,十年九旱,無霜期105天,太陽輻射大,光照充足。質地鬆軟,酸鹼度適中。山地黃土為主,其次有山地沙土。境內礦產資源貧乏,主要有硫鐵礦、石灰石,水資源較少,人畜飲水困難。

經濟與社會發展

西水界鄉以農業為主,牧業為輔,糧食生產以旱糧為主,主要作物是莜麥、土豆,玉米等,其次是蕎麥、蘼黍等小雜糧。經濟作物有胡麻、油菜等。養殖業以養羊為主,全鄉實現人均養羊10隻。全鄉上下努力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著力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提高農民收入水平,著力實施農業、畜牧業,服務業等發展戰略。2012年在新一屆鄉黨委鄉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農業總產值達5208萬元,工業企業總產值達480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200元。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斷提高。

天門山

天門山,是平魯古八景之一。
1、作為古八景的“天門環翠”在歷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既是傳統文化的集中地,又是銜接晉、蒙的通衢和咽喉,還是歷朝軍事部門控制的關隘和要道,因而在晉、蒙、冀、陝均有很大影響。雖經戰亂摧殘,但文化遺蹟尚存,至今,周邊省區遊人經常往來,香火不斷。
2、平魯歷史上的古八景唯獨天門山最靠近井坪,在區政府所在地井坪鎮制高點上,瞭望天門山,可一覽無餘。打造天門山景區,對提昇平魯的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的周邊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3、按照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總體規劃,井坪至北固山旅遊線(亦稱北線),行程40公里,現狀線長、而天門山恰恰是這條線上第一個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節點,它的文化底蘊不亞於北固山、烏龍洞。

行政區劃

朔州市平魯區轄鄉。1958年設西水界公社,1984年置鄉。位於區境中北部,距區府18公里。面積120平方公里,人口0.6萬。朔平公路縱貫全境。轄西水界、泉子上、交界、擔子山、大南溝、西村、東村、前沙城、後沙城、小破石、大石湖、富足莊、西夾道、小路莊、大路莊、榆樹窪、小紅溝、魏莊、北上街、北鋪上、泉兒溝、大南溝22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以糧油加工為主。農業主產莜麥,兼產豌豆、馬鈴薯、胡麻、黃芥。
西水界鄉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5712
2980
2732
家庭戶戶數
1422
家庭戶總人口(總)
5712
家庭戶男
2980
家庭戶女
2732
0-14歲(總)
2024
0-14歲男
1025
0-14歲女
999
15-64歲(總)
3252
15-64歲男
1731
15-64歲女
1521
65歲及以上(總)
436
65歲及以上男
224
65歲及以上女
21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5387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