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岩烏龍茶

西岩烏龍茶

西岩烏龍茶,廣東省梅州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西岩烏龍茶原產於西岩山,這裡常年高山雲霧,空氣清新,綠意盎然,生產的茶葉特色鮮明:在條形上具有條索肥壯緊結、飽滿光滑勻整、色澤黃褐油潤;香氣上,具有花蜜香味,清香天然,香濃持久;湯色上具橙黃明亮、略顯金黃;滋味上,更是醇厚甘潤、濃醇鮮爽、回甘性好,曾先後獲“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中國名茶”“中國名牌農產品”等多項榮譽。

2013年06月2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西岩烏龍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岩烏龍茶
  • 產地名稱:廣東省梅州市
  • 品質特點:醇厚爽口,回味甘滑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3年第81號
  • 批准時間:2013年06月26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西岩烏龍茶外形緊結稍捲曲,色澤烏綠勻潤;內質香氣馥郁持久,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滑,茶湯橙黃明亮,葉底綠腹紅鑲邊,耐沖泡。
西岩烏龍茶的茶樹品種原為小葉種,抗性強,芽葉多紫色,成茶香氣高長。20世紀60年代先後從饒平縣福建省引進嶺頭單叢、梅占、大葉奇蘭和鳳凰水仙等優良茶樹品種,為適應國內外茶葉市場趨向高香型、中高檔茶的需求,茶葉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制茶技術不斷的改進和提高,現大埔白葉單叢己占全縣茶園面積六成以上,逐步取代了原來的小葉茶樹品種。
西岩烏龍茶,加工工藝分為,鮮葉、曬青、做青、殺青、揉捻、乾燥(分初烘、團袋、復烘)六道工序。高級西岩烏龍茶品質以香、甘、清、滑、醇五大特點,蜚聲於世。
西岩烏龍茶西岩烏龍茶

產地環境

西岩山是粵東名山,位於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境內。西岩烏龍茶產區屬亞熱帶,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夏長冬短。年平均氣溫21.2℃—22℃,年日照時數1730.4小時,年降雨量1400—2500毫米。西岩烏龍茶產區具有山高日照短,雲霧雨量多,冬春不嚴寒,盛夏無酷暑的氣候特點,非常適合茶樹生長,茶樹生長更沒有明顯的休眠期。
大埔縣區域土壤類型為:黃壤、紅土壤、赤紅壤和水稻土四大類。黃壤、紅壤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000米以上,西岩山以黃紅土壤為主,土壤疏鬆、濕潤、肥沃,植被生長良好。PH值為3.97—4.46,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有機質含量2.35%—3.93%)和幾十種微量元素,是不可多得的優質產茶地。低海拔地區和平原以赤紅壤和水稻土為主。這部分地區,水熱條件較好,土壤熟化程度較深,肥效較高,P H值3.97—4.46,適宜茶樹生長,是不可多得的高山產茶區。
西岩烏龍茶西岩烏龍茶

歷史淵源

西岩烏龍茶產地大埔縣建置源於東晉義熙九年(413年)的義招縣,歷史上位於楓朗西岩山的“西竺寺”出產的烏龍茶便馳名遐邇,這就是西岩烏龍茶最初的淵源。大埔縣歷史悠久,是佛教慚愧祖師(817-866)靜心修行,默誦佛經之所,有著濃厚的禪文化。佛教不僅開創了自身特有的禪文化,而且成熟了本土自有的茶文化,且使禪茶融為一體而成為禪茶文化。因而自古便有“禪茶一味”之說。它由禪而興,繼由禪而成熟,終因而成就禪茶。創立中國茶道的茶聖陸羽在其《茶經》中就有不少對佛教的頌揚和對僧人嗜茶的記載。在實踐中,茶道與佛教之間也找到越來越多的思想內涵方面的共通之處。大埔縣禪茶文化注重“和、靜、怡、真”,既理事圓融和諧,又雅俗同享,在人生日常事務中普遍落實和操作的現實意義。西岩烏龍茶便是大埔禪茶文化中精品之一。大埔縣的禪茶文化將正氣溶入和中,將分享溶入平靜中,將雅氣溶入神怡中,將聚集人心溶入真心中,發揮凝聚人心,化解矛盾、最佳化素質、和諧關係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生產情況

2011年,西岩烏龍茶種植面積達到2.5萬多畝,產量為1600噸,產值約2.8億元。
2013年,西岩烏龍茶種植面積達到2.5萬多畝,產量1200噸,總值近1.92億元。
西岩烏龍茶場西岩烏龍茶場

產品榮譽

2007年,西竺牌有機茶王在中國(廣州)國際茶業博覽會榮獲全國名優茶質量競賽金獎產品。
200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評為“中國名牌農產品”。
2012年,榮獲2012中國(上海)國際茶業博覽會“中國名茶”金獎。
2013年06月2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西岩烏龍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西岩烏龍茶產地範圍為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楓朗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中小葉烏龍茶品種及當地群體種。
二、立地條件
土壤類型為黃壤、紅土壤、赤紅壤和水稻土四大類。黃壤、紅壤主要分布在海拔500至1000米以上,西岩山以黃紅土壤為主,土壤疏鬆、濕潤、肥沃、植被生長良好。土壤pH值為3.9至4.7,有機質含量2.3至4.0。
三、栽培管理
1.育苗:採用無性系繁育茶苗。
2.採摘期:每年只採春茶一季,時間為每年3月初至5月中旬。
3.採摘標準:駐芽兩葉或駐芽三葉的鮮葉。
4.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加工工藝
1.工藝流程:採摘→曬青→做青(搖青)→殺青(炒茶)→揉捻→乾燥。
2.工藝要求:
(1)採摘:新梢要求適度成熟,新梢生長達到中開面(形成對夾葉即駐芽兩葉)最適宜。茶青不損傷,不曬傷,不帶雞臂蕾、不帶表面水。
(2)曬青:薄攤輕曬,以晴天上午9至11時,下午4至5時最適宜,茶青失水率15%左右,葉色變暗,端葉下垂為適度。
(3)做青:包括碰青(搖青)及靜置多次互為交替,是形成西岩烏龍茶特有香味品質特點的關鍵環節。每一輪碰青(搖青)次數由少漸多,力度由輕漸重,靜置時間由短漸長,攤葉厚度由薄漸厚。
(4)殺青:高溫快速,殺熟、殺透、殺勻。
(5)揉捻:松壓結合,促使條索緊結,葉細胞破碎率適中。
(6)乾燥:分為初烘、復烘二個環節,初烘溫度150℃,焙時20至30分鐘儘快蒸發茶胚水,毛茶失水率≤7% ;復烘溫度100℃,焙時延長,採用“文火薄焙”做法。烘焙過程要對茶胚適時翻拌,使茶胚受熱及失水均勻。
3.精製:毛茶規堆、投料、篩分、風選、揀剔復焙、包裝等環節。
四、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
項目
特徵
外 形
條索肥壯緊結,飽滿光滑勻整、色澤黃褐油潤
香 氣
花蜜香味,清香天然,香濃持久
湯 色
橙黃明亮、略顯金黃
滋 味
醇厚甘潤、濃醇鮮爽、回甘性好
葉 底
嫩綠,勻齊柔亮
2.理化指標:
項目
指標
水浸出物,%(m/m) ≥
36
茶多酚,%(m/m) ≥
21
咖啡鹼,%(m/m) ≥
25
水分,%(m/m) ≤
6.0
粉末,%(m/m) ≤
1.0
灰分,%(m/m) ≤
6.0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西岩烏龍茶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廣東省大埔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西岩烏龍茶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