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

西南石油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

西南石油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起源於1988年設定的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是在原油建工程系(1993.11—2000.4)、建築工程系(2000.4—2002.6)、建築工程學院(2002.6-2010.7)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個二級學院。

學院現有結構工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虛擬仿真中心、工程結構與系統質量可靠性工程研究所、岩土力學與工程研究所、空間信息技術研究所、燃氣技術研究所等機構;擁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含岩土工程、結構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市政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土木工程建造與管理、土木工程材料等8個二級學科方向,擁有建築與土木工程、測繪工程、工程管理碩士(MEM)等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設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測繪工程4個本科專業(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和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分別於2011-2012年和2012-2013年在我院招生)。其中,結構工程為四川省重點學科,土木工程為四川省卓越工程師計畫試點專業。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545人、研究生383人,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學院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6000餘名本、碩畢業生,為我國土木建築行業、石油天然氣地面建設工程及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南石油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
  • 外文名: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SWPU
  • 簡稱:西南石油大學土建院
  • 創辦時間:1988年
  • 類別:二級學院
  • 所屬地區:中國四川成都
  • 主要院系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測繪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城鄉規劃
  • 專任教師:67人
  • 儀器設備總值:1800萬元
  • 實驗室:7個
  • 實驗室面積:3300多平方米
基本情況,教學條件,專業設定,師資力量,實驗實訓,教學建設,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科研機構,科研成果,學術交流,學科方向,機構設定,行政機構,教學單位,研究單位,領導班子,地圖信息,

基本情況

西南石油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SWPU)初創於1988年的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以建設“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特色鮮明的研究教學型學院”為目標、學科建設為龍頭、師資隊伍建設為核心、條件建設為保障,在教學、科研、學科、師資、實驗室、學工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學院現有教職工88人,專任教師79人,聘任兼職教授20餘人。專任教師隊伍中有教授9人,副教授21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43人。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國家科技領軍人才創新驅動啟動中心首批特聘專家、四川省創新領軍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獲得者1人、全國教育系統師德建設標兵1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2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1人、遼寧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1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3人。博士學位教師35人,碩士學位教師40人,碩、博士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95%,有近30位教師擁有各類國家註冊資質。
學院現有結構工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虛擬仿真中心、工程結構與系統質量可靠性工程研究所、岩土力學與工程研究所、空間信息技術研究所、燃氣技術研究所等機構;擁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含岩土工程、結構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市政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土木工程建造與管理、土木工程材料等8個二級學科方向,擁有建築與土木工程、測繪工程、工程管理碩士(MEM)等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設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測繪工程4個本科專業(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和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分別於2011-2012年和2012-2013年在我院招生)。其中,結構工程為四川省重點學科,土木工程為四川省卓越工程師計畫試點專業。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545人、研究生383人,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學院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6000餘名本、碩畢業生,為我國土木建築行業、石油天然氣地面建設工程及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近三年來,學院學生曾獲中國“網際網路+”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銅獎、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銅獎、中國服務外包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四川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等高水平創新創業類競賽國家級獎項5項,省級獎項16項。此外,還獲得國際BIM大獎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一等獎、全國高等學校大學生測繪技能大賽特等獎、中國製冷空調行業大學生科技競賽二等獎、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暨四川省大學生力學競賽一等獎、四川省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一等獎、全國高校BIM畢業設計大賽特等獎等獎項。
學院具有良好的科研實驗平台,結構工程實驗室是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實驗中心總面積3300多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價值1700多萬元。學院教師不斷提升教學科研工作水平,矢志為國家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現已形成工程結構安全評估與防災技術;FRP、鋼與混凝土新型複合結構;基礎設施安全智慧感知與防災減災;城鎮燃氣安全工程;工程建設數位化套用;地理時空大數據理論及套用;空間信息技術與防災減災;空間測量與地球環境監測;能源系統仿真及最佳化;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智慧建設管理及控制;工程結構質量可靠性11個科學研究團隊。近5年來,先後承擔縱向科研項目134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項,承擔企業委託的橫向項目56項,契約總經費約2386萬元;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共發表學術論文569篇,其中SCI收錄58篇;授權發明專利8項,軟體著作權20餘件;出版專著、教材20餘部;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15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9項。
學院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交流,已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國立大學、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英國布拉德福德大學等國家著名大學初步建立了科研合作關係,在教師交流訪學、學生出國留學深造方面達成了意向。學院積極鼓勵青年教師到國外著名高校進行訪學,過去4年間先後有14名教師去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以色列等國家進行訪學交流。學院自2017年開始招收國外留學生和研究生,目前共有在校留學生45人。
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秉承“源自石油、面向社會、開創未來”精神,依託建院30年的文化積累,全方位展示其“責任·潛力·希望”,正以實際行動續寫著新的輝煌。

教學條件

專業設定

  • 土木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市場經濟建設需要,掌握土木工程建設項目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專業方法和技術手段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學生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和工程實踐基本訓練,能在房屋建築、橋樑、道路、市政工程、油氣田地面建設等領域從事設計、施工、規劃、勘測、管理、諮詢、監理、研究與教育工作。
主要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工程製圖、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地質、土力學與地基基礎、房屋建築學、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混凝土結構設計、鋼結構設計原理、鋼結構設計、CAD、工程施工、概預算、橋樑工程、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勘測設計等。
就業去向:學生畢業後能夠在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規劃部門、建築集團(公司)、設計研究院、房地產開發公司、建築施工企業、工程建設監理公司、物業管理公司、教育、投資、開發部門、工礦企業、交通系統、公路鐵路部門、審計部門、市政部門、石油系統、軍隊與國防相關企事業單位就業。可繼續深造可報考岩土工程、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授權等相關專業方向的研究生。
碩博士點情況:本專業設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含岩土工程、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等研究方向,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授予權。
培養對象:全日制大學本科,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 工程管理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土木工程技術及與工程管理相關的管理、經濟和法律等基本知識,獲得工程師基本技能訓練,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能夠在國內外工程領域從事全過程工程管理並初步具備相關行業與領域工程管理類專業人員國家執業資格基礎知識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房屋建築學、工程結構、管理學、會計學、經濟學和建設法規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學習土木工程設計、施工、管理各個方面的基本技能;接受課程設計、現場實習和建設管理調研等多方面的基本實踐訓練。
就業去向:畢業後學生可在開發企業(建設投資單位、房地產開發企業、油氣田開發企業)、建築施工單位、工程諮詢公司、工程建設監理單位、設計單位及金融系統、政府部門等從事工程技術、行政、經濟管理工作;也可獨立或與他人合夥創辦公司企業;也可通過執業資格考試取得相應的執業資格(如:監理工程師、諮詢工程師、造價工程師、房地產估價師、建造師、安全工程師等)。可繼續深造可報考工程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規劃建設與管理和工程管理碩士(MEM)等專業方向的研究生。
碩博士點情況:本專業設有工程管理(0814Z1)、工程管理碩士(MEM)專業學位授予權。
培養對象:全日制大學本科,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 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學生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和實踐環節訓練,抵進人才市場培養,獲得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的規劃設計、現場施工、項目管理、教育科研等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本專業下設“城市燃氣工程”、“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兩個專業方向。
主要課程: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傳熱學、電工電子學、流體輸配管網、建築環境學、熱質交換原理與設備、建築設備自動化、燃氣輸配、空調工程、製冷技術、城市燃氣氣源、供熱工程、燃氣工程施工、安裝工程概預算、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CAD、鍋爐與鍋爐房設計等。
就業去向:畢業後能夠從事城市燃氣工程、供熱工程、空調工程、智慧型樓宇等方面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監理、諮詢以及研發等工作,可到各類設計院、燃氣熱力設計院、城市燃氣公司、燃器具生產廠家、空調生產廠家、設備安裝公司、房地產公司、物業公司、建築集團等行業和部門就業。可繼續深造可報考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和市政工程等專業方向的研究生。
碩博士點情況:本專業設有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081404)和市政工程(081403)碩士點。
培養對象:全日制大學本科,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 測繪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測繪遙感地理信息工程高級技術人才。學生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和實踐環節訓練,抵進人才市場培養,獲得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進行測繪遙感地理信息工程項目設計、研發、管理的基本能力和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
主要課程:測量學、工程測量學、控制測量學、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原理、地理信息系統(GIS)原理、地籍測量與法律法規、航空攝影測量、測量平差與程式設計、地圖學、數位化地形圖測繪、攝影測量與遙感等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基本研究方法。並接受課程設計、實習、儀器操作實驗等多方面的實踐訓練。能熟練操作水準儀、經緯儀、全站儀、GPS等常規測量儀器,能熟練使用數位化成圖、測量平差、地理信息系統、攝影測量、遙感圖像處理軟體。
就業去向:畢業生可以到測繪企事業單位、設計研究院、軍隊、建築集團(公司)、水利水電、航空航天、鐵道、交通、市政建設與規劃、國土資源管理、油建集團(公司)等部門工作。可繼續深造可報考地學信息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遙感信息工程等專業方向的研究生。
碩博士點情況:本專業設有地學信息工程(0709Z2)碩士點、測繪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授權點。
培養對象:全日制大學本科,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88人,專任教師79人,聘任兼職教授20餘人。專任教師隊伍中有教授9人,副教授21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43人。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國家科技領軍人才創新驅動啟動中心首批特聘專家、四川省創新領軍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獲得者1人、全國教育系統師德建設標兵1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2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1人、遼寧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1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3人。博士學位教師35人,碩士學位教師40人,碩、博士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95%,有近30位教師擁有各類國家註冊資質。
四川省教學團隊:土木工程主幹課程教學團隊

實驗實訓

學院具有良好的科研實驗平台,結構工程實驗室是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實驗中心總面積3300多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價值1700多萬元。。

教學建設

四川省精品課程:《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
四川省套用型示範專業:土木工程
卓越工程師培養專業:土木工程

學科建設

2003年獲“結構工程”和“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二級學科碩士授予權,2006年獲“岩土工程”和“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二級學科碩士授予權,2008年二級學科“結構工程”批准為四川省重點學科,2011年獲“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建立了本、碩層次人才培養以及“結構工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平台(2010年)等學科體系,並結合油氣田土木建設工程形成了岩土與道路工程、結構與橋樑工程、燃氣暖通與市政工程、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土木工程建造與管理等5個特色研究方向。

科學研究

科研機構

學院現有結構工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虛擬仿真中心、工程結構與系統質量可靠性工程研究所、岩土力學與工程研究所、空間信息技術研究所、燃氣技術研究所等機構。

科研成果

在搞好教學工作的同時,我院教師積極從事科學研究和科技開發工作,已逐漸形成了岩土與道路工程、結構與橋樑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城市燃氣、土木工程規劃建設與管理、測繪遙感與地理信息等穩定的學科方向和研究團隊,先後主持承擔了180多項科研項目,年科研經費超過1000萬元。發表論文500餘篇,出版專著和教材17部,獲部省級獎20多項。

學術交流

學院十分重視國內外學術交流,共有12人次在國際計算力學學會、國際岩石力學學會、中國力學學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等學術機構擔任重要職務。先後聘請了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光遠教授在內的23位專家教授為我院兼職教授,並與四川省交通廳交通勘察設計研究院、成都軍區測繪大隊、四川博能燃氣股份有限公司、港華燃氣投資有限公司、成都市新都建設工程監理有限公司等26家軍、地單位建立了良好的產學研合作關係。

學科方向

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全院師生秉承“源自石油、面向社會、開創未來”精神,依託建院20多年的文化積累,全方位展示其“責任·潛力·希望”,大家正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悄然無聲地續寫著新的輝煌。
西南石油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的科研方向覆蓋以下領域:
1.橋樑與隧道工程學科研究方向;
2.地學信息工程學科研究方向;
3.市政工程學科研究方向;
4.防災減災工程學科研究方向;
5.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學科研究方向;
6.結構工程學科研究方向;
7.地下工程學科研究方向;
8.工程管理學科研究方向;
9.岩土體滲流及套用;
10.石油工程岩石力學研究方向;
11.地質災害預測與防治研究方向;
12.結構可靠性與結構設計計算理論研究方向。
工程管理學科研究方向
西南石油大學工程管理學科經過6年的發展在工程項目建造與管理、工程投資與造價管理、工程項目安全與風險管理等3個領域形成了穩定的研究方向。
(1)工程項目建造與管理:主要研究工程項目策劃、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工程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程結構可靠性理論、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工程項目質量管理、工程項目契約管理、工程項目信息管理、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工程項目安全管理等。
(2)工程投資與造價管理:主要研究建設項目的經濟可行性分析、建設項目投資規劃、建設項目後評價;工程項目成本分析、工程項目投資控制、工程項目全過程造價控制、建設工程計量、計價與審計、價值工程、工程經濟評價等。
(3)工程項目安全與風險管理:主要研究工程項目安全風險因素分析、建設工程項目安全保障措施、建設工程安全事故應急預體系研究;工程建設項目的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工程建設項目的風險評價方法及其套用、風險防範措施等。
岩土工程穩定性分析及災害防治
1 岩土工程穩定性分析及災害防治該方向主要是通過物理模擬、數值模擬和現場監測等方法,採用岩土工程、GIS、計算力學等多學科交叉的方法,研究複雜地質構造、複雜環境條件下岩土體成災機理及其災害控制方法,為岩土工程災害預測、支護設計與災害防治提供理論支持和指導。
該方向通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石油科技中青年創新基金以及大量企業委託科研項目,形成了如下穩定研究方向和內容:
(1)工程岩體質量評價;
(2)岩土體穩定性分析與災害治理設計;
(3)岩土工程信息系統與三維可視化;
(4)降雨條件下邊坡岩體穩定性分析及控制;
(5)地下儲氣庫長期穩定性與最佳化設計;
地下儲氣庫地質評價
2 地下儲氣庫地質評價及安全運行天然氣儲運工程是整個天然氣工業的關鍵環節和基礎設施之一。目前,全世界地下儲氣庫總數已達800多座。地下儲氣庫技術得到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其相關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我國的地下儲氣庫技術已經起步,但與國外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該方向將通過整合現有岩土工程研究力量,結合我校石油天然氣行業優勢,在地下儲氣庫研究方向在理論研究方面形成優勢,為地下儲氣庫建造與安全運行提供理論指導。該方向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1)地下儲氣庫地質條件(密閉性、穩定性)評價研究;
(2)大井眼井和水平井技術;
(3)鹽穴成腔數值模擬及成腔控制;
(4)線性岩層洞穴建庫地質條件評價;
(5)枯竭油氣藏儲氣庫數值模擬;
(6)運行過程中洞穴型儲氣庫安全性研究;

機構設定

行政機構

學院辦公室、教學辦公室、學院團委。

教學單位

建築工程教研室、道路與橋樑工程教研室、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教研室、測繪工程教研室、工程管理教研室、城鄉規劃教研室等6個教研室。

研究單位

結構工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實驗教學中心、工程結構與系統可靠性研究所、空間信息技術研究所、工程管理研究所、燃氣工程研究所等實驗和研究機構。

領導班子

黨委書 記:曾明友,全面主持和負責學院黨委工作,主要負責全院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院長:邵永波 ,全面主持和負責學院行政工作,主要負責學科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
黨委副書記:姚遠,主要負責學院學生工作。
副院長:胡啟軍,主要負責學院研究生教學、科研和實驗室建設工作。
副院長:熊俊楠,主要負責本科生教學工作。

地圖信息

地址:蜀龍大道北段東150米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