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參軍

行參軍,官名。三國至唐俱置。晉初制度,中央除拜者為參軍,諸府自辟者為行參軍。晉末以後行參軍亦可除拜,唯品階例低於參軍。①三國蜀諸葛亮丞相府所置,無固定職掌。兩晉、南朝、北魏、北齊公府、將軍府、州府亦置,不署曹,員額不定。北魏從七品上至流外,北齊從七品至八品。隋朝王府、諸衛率府、諸州置,員三至六人,正八品上至視從九品,煬帝改為行書佐。唐初復舊,後又改為參軍事,唯王府仍置四人,從八品上,掌出使監察。②南朝齊、梁、陳、北魏、北齊、隋公府、將軍府、州府僚屬列曹中法、墨、田、鎧、集、士等曹置為長官,皆冠以曹名。品秩例高於不署曹之行參軍。梁三班至流外五班,陳八品至九品,北魏七品上至九品,北齊七品上至八品上,隋從七品至視正九品。隋煬帝大業三年(607)改為行書佐。宋朝亦置,但存其名而罕除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