蝠

蝙蝠,服翼也。從蟲,畐聲。――《說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蝠
  • 拼音:fú
  • 釋義1蝙蝠
  • 釋義2:泛指所有屬於翼手目的哺乳動物
  • 記載於:《續博物志
基本信息,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詞目:蝠
拼音:fú
〈名〉
(1)
蝙蝠 [bat]
蝙蝠伏匿,故夜食。――《孝經·援神契》。按,形絕類鼠,肉翅與足相連,夜捉蚊蚋食之,俗言老鼠所化也。
燕避戊巳,蝠伏庚申。――《續博物志
(2)
泛指所有屬於翼手目的許多種哺乳動物,尤指哺乳類中唯一真正能飛的動物
(3)
通“”(fù)。毒蛇,通稱蝮蛇,多居濕地 [Pallas pitviper]
蝠蛇其心,縱毒不辜。――《後漢書·崔琦傳》
(4)
蝠鱝
蝠鱝(fú fèn)是軟骨魚綱、蝠鱝科幾個海產屬魚類的統稱。體扁平,有強大的胸鰭,類似翅膀,在海洋中
巡遊,胸鰭前有兩個薄、窄、似耳朵的突起,可以向口中收集食物,牙齒細小,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魚
為食。
(5)fú ㄈㄨˊ
〔蝙~〕見“”。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方六切,音福。《爾雅·釋鳥》蝙蝠,服翼。詳蝙字注。
與蝮通。《後漢·崔琦傳·外戚箴》蝠蛇其心,縱毒不辜。《注》卽蠍蝠也。
《唐韻古音》方墨切。《陳思王·蝙蝠賦》吁何奸氣,生茲蝙蝠。形殊性詭,每變常式。行不由足,飛不假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