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燭

蜜燭

蜜燭是一個漢語詞語,即蠟燭。宋代以前,並沒有今天由臘樹而製作的蠟燭。那時所謂的蠟燭,又稱蜜蠟。古代蜜和蠟不能分解,所以稱作蜜燭。後來人們才學會在臘樹上刮白膜製作蠟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蜜燭
  • 拼音:mì zhú
  • 基本解釋:蠟燭
  • 注音:ㄇㄧˋ ㄓㄨˊ
基本解釋
1《西京雜記》卷四:“ 閩越王高帝 石蜜五斛,蜜燭二百枚。”
2.宋 翁元龍 《絳都春·秋晚海棠與黃菊盛開》詞:“花嬌半面,記蜜燭夜闌,同醉深院。”
3.宋 劉俊世說新語》:“石季倫蠟燭作飲”,石崇以此來競豪富,其貴可知。
4.唐 《夜怪錄》:“少頃有秉蜜炬自內出者”,可見唐仍然以蜂蠟作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