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社會學院

蘇州大學社會學院

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是蘇州大學下屬的二級學院之一。其前身可以追溯到東吳大學時期。1953年江蘇師範學院設立歷史專修科,1955年著名歷史學家柴德賡教授受命創建歷史學系,1995年歷史學系更名為社會學院。2007至2012年,教師出版專著、教材近40部,發表論文500多篇,承擔國家、省部級、市廳級科研項目80餘項,獲得各項獎勵40多項。江蘇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吳文化研究基地”、江蘇紅十字運動研究基地以及蘇州大學(蘇州市)人口研究所、蘇州大學吳文化國際研究中心、社會與發展研究所等省、校級科研機構附設於該院。

院內有教職工94人,其中專任教師81人,教授27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36人。學院現有研究生270餘人,本科生940餘人,成教生1000餘人。(2012年)

院內現有專業圖書42000餘冊,國內外期刊420多種;建有計算機房、檔案管理實驗室(包括檔案保護室、檔案縮微複製、文書檔案)、儀器室以及1個文物室;配有教學與辦公用計算機70多台。(2012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州大學社會學院
  • 外文名:School of Society, Soochow University
  • 創建時間:1995年
  • 院長:王衛平
品特專業,歷史學,社會學,檔案學,科研力量,專業建設,科研設施,人才培養,本科專業設定,博士點,碩士點,教學資源,精品課程,雙語課程,師資力量,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

品特專業

歷史學

蘇州大學歷史學是江蘇省品牌專業,此專業獲準江蘇省品牌專業立項建設以來,在師資隊伍建設、課程設定、教材編撰、教學內容和教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具體來說: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注重引進與培養相結合,同時注重師資隊伍的年齡、職稱結構的合理配置。近幾年來,先後引進了著名歷史學家晁福林等3位教授,同時引進了3位博士,從而使得師資隊伍的年齡、職稱、學歷結構更趨合理。
在課程建設與設定方面,“中國古代史”課程繼2007年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後,2008年又被評為江蘇省精品課程。根據中學歷史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史學研究的發展趨勢,在教學計畫中增加了社會生活史、文化史等專題類課程。
在教材建設方面,先後出版王衛平主編《社會救助學》、王玉貴主編《當代中國史教程》、余同元主編《中國文化概要》、高芳英等主編《史學專業英語》、池子華等主編《中國社會史教程》等5部。其中前三部均獲得蘇州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在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方面,所有主幹課程的教學內容均根據完全學分制改革的要求和學術研究的最新進展逐年進行補充和調整,教學手段不斷更新,絕大多數主幹課程都採用多媒體教學,並建有試題庫。
在教學研究方面,金衛星、高芳英、余同元黃鴻山等老師先後在《歷史教學》、《歷史教學問題》、《蘇州大學學報》等核心刊物發表教學研究論文近20篇,余同元、王玉貴和高芳英先後獲得蘇州大學蘇鑫、利蘇教學獎。
在人才培養方面,本專業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普遍較強,撰寫的論文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有2篇獲江蘇省優秀畢業論文獎,學生在校期間參加各類競賽並獲獎20餘項,主持科研項目、社會實踐等14項,發表研究論文62篇。在社會實踐方面,2007-2008年所進行的村官調研,多次被《光明日報》、《新華日報》等國內媒體報導,並得到省委梁保華書記的親筆批示和高度評價。
在教學設施等硬體建設方面,進一步完善了教學和科研的自動化系統,教學和科研一線人員基本配備辦公電腦,高級職稱教師配備了辦公室;每年新添置教學和學術研究圖書在5000冊以上,訂有專業性報紙和刊物1000餘種;建成固定的專業實驗室、文物室,面積超過250平方米,並配備了專業的實驗員和文物管理人員。

社會學

蘇州大學社會學是江蘇省特色專業,發展已歷經百年。
蘇州大學社會學專業最早可溯及蘇州大學前身東吳大學。1917年,由趙紫宸先生(美國Vanderbilt大學道學、文學碩士)首開社會學課程。1927年在東吳大學文學院設立社會系,著名社會學家潘光旦費孝通雷潔瓊等先生均為該校校友。
1979年,中國社會學恢復重建後,該校袁少卿教授即著手編寫教材、開設課程並開展學術研究工作。1989年,在費孝通先生的提議與指導下,蘇州大學成立社會與發展研究所,徐福基研究員、周海樂研究員、張明研究員先後任所長,並於1993年開始招收社會學專業碩士研究生。1996年,隨著蘇州大學院系體制調整與改革,社會與發展研究所併入新組建的社會學院並成立社會學系,程德祺教授、張彥教授、高峰教授先後任系主任。蘇州大學社會學專業於1998年開始招收本科生。
蘇州大學社會學專業的百年發展,給我們留下了豐厚的歷史積澱,特別是費孝通等前輩關於“江村經濟”、“小城鎮”以及“蘇南模式”等所開創的蘇南研究,為該校社會學專業發展樹立了標桿、指明了方向,同時也為該校社會學專業特色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我們可以從中發掘許多蘇州大學社會學乃至中國社會學十分寶貴的學術資源。因此,以弘揚傳統為宗旨,挖掘、保護這一豐厚的社會學學術資源,傳承東吳社會學學術傳統並融入專業教學和人才培養過程,激發社會學專業學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就成為該校社會學專業建設和發展的重要任務。圍繞這一建設主題,本專業主要完成了以下一些工作:第一,籌建陳翰笙研究中心與江村研究中心,旨在追隨陳翰笙、費孝通等先輩的學術道路,跟蹤調查無錫、吳江兩地農村社會發展狀況,延續前人成果,開拓後續研究;第二,策劃出版《東吳社會學舊書重印系列》,以此傳承東吳社會學精髓,凸顯蘇州大學社會學專業特色。
自2004年列入蘇州大學特色專業建設點以來,蘇州大學社會學專業在各方支持與關懷下,經過師生共同努力,已在師資隊伍、科學研究、教學條件、人才培養以及社會服務與社會聲譽建設等方面有了全面、穩步地發展,並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專業特色。

檔案學

蘇州大學檔案學是國家級特色專業,是一個既有傳統基礎又兼具現代特色的專業領域。隨時間發展,檔案學專業在保持傳統優勢的前提下,根據國家信息化的發展趨勢、社會的人才需求變化和專業發展的內在要求,進一步突出了檔案學專業建設的現代特色。即,在人才培養方向上,由注重歷史檔案保管擴展到現行檔案管理;在培養模式上,由理論為主轉向理論與技術並重,重視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在知識體系上,以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為指針,以信息資源管理教學為平台,初步形成了富有特色和生命力的信息化特色課程體系;在師資保障上,已經建設起一支教學水平高、科研力量強、潛心於教學改革,具有創新和探索精神的教學團隊;在實驗條件上,初步形成了以檔案信息化為核心內容的實驗教學體系和實驗保障體系,並正大力建設符合時代發展和專業教學需要的實驗實習基地。至2012年,蘇州大學檔案學專業已經初步建設成為創新性、複合型檔案人才的培養與培訓基地,其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全國高校檔案學專業中具有明顯特色和示範意義。

科研力量

專業建設

有中國近現代史博士點1個和歷史學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以及史學 理論及史學史、考古學及博物館學歷史地理學歷史文獻學、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專門史、中國古代史、社會學、社會保障、檔案學、情報學旅遊管理1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中國近現代史為省級 重點學科;歷史學為省級品牌專業;檔案學為國家級特色專業。(2012年)

科研設施

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是蘇州大學最早建立 的院系之一。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東吳大學歷史學系、社會學系。下設歷史學、社會學、社會工作、檔案學、旅遊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圖書館學、信息資源管理8個專業和吳文化國際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所2個校級科研機構以及紅十字運動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國學研究所、中國近代政治經濟研究室、中外關係史研究室、地方志研究所、旅遊發展研究中心 、檔案數位化研究所7個院級科研機構。

人才培養

本科專業設定

歷史學(師範)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富有時代特徵的高素質創新型教研人才,畢業生既可勝任中學歷史教學和班主任工作,又可報考研究生,從事專業研究工作,或從事政府部門及其他服務部門工作。
主幹課程:中國古代史(上)(中)(下)、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世界古代史(上)(下)、世界現代史、當代世界史、中學歷史教材教法。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旅遊管理專業知識,能在各類旅遊企事業單位及其相關部門從事旅遊管理和策劃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管理學原理西方經濟學市場行銷學、旅遊英語、旅遊法教程旅遊資源與開發飯店管理原理、旅遊財務管理、旅遊規劃、旅遊經濟學
培養目標信息資源管理專業主要培養在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他社會組織從事信息組織、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管理與諮詢服務等工作的高級複合型人才。畢業生主要去向是:機關企事業單位辦公管理部門從事信息處理、加工、開放、開發與服務工作;機關企事業單位網站(網路)信息更新與維護工作;在專業信息內容服務商(ICP)從事信息內容產品(印本信息與數字信息產品)的開發、生產與行銷工作;在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項目實施中從事信息內容產品生產項目的管理或監理工作;在各類中介服務部門,特別是諮詢服務企業完成信息搜尋、知識導航等專門工作;在有關部門專門從事競爭情報蒐集與分析預測工作;在圖書館、檔案館和其他信息機構(如信息中心或政策研究機構)從事日常信息資源的組織與服務工作;承擔各單位信息系統的管理工作。
主幹課程:信息資源管理、信息網路化基礎、信息檢索(二)、信息分析預測、網路信息管理、信息產業管理企業競爭情報、資料庫程式設計
檔案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檔案信息處理、檔案管理、文秘工作和辦公事務管理等方面的專門人才。畢業生主要求職去向是: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民眾團體和各類大中型企業的綜合辦公部門、秘書部門、機要部門、檔案管理部門、信息中心、網路管理中心、宣傳部門等;各級各類檔案館;相關中高等檔案職業、專業教育部門;有關科研單位。
主幹課程:信息資源管理、檔案學概論、檔案管理學、科技檔案管理學、檔案文獻編研學、電子檔案管理、資料庫原理、檔案信息化概論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具有較紮實的管理學、社會學與經濟學專業知識,掌握現代化管理技術與方法,能在政府部門、政策研究部門、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從事勞動與社會保障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管理學原理、社會學、西方經濟學(一)、公共管理學、社會保障學、計量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二)、社會保障基金管理。
社會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能在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教育教學、政策研究等部門從事與社會學有關的行政管理、社會調查、政策研究與評估、公共關係、教學研究等方面的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社會學概論、社會調查方法(一)、社會統計學(二)、西方社會思想史(二)、中國社會思想史(二)、西方古典社會學、現當代西方社會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心理學(二)、社會學專業英語、社會統計軟體、社區概論、經濟社會學、發展社會學、城市社會學、農村社會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基本的社會工作理論和知識,較熟練的社會調查研究技能和社會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勞動、杜會保障和衛生部門,及工會、青年、婦女等社會組織及其他社會福利、服務和公益團體等機構從事社會保障、社會政策研究、社會行政管理、社區發展與管理、社會服務、評估與操作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社會學概論、社會工作導論、人口學基礎、社會調查方法(一)、社會心理學(二)、社會工作專業英語、社會工作實務(一)、個案社會工作、小組社會工作、社區社會工作方法、社會保障概論、社會工作與行政、社會政策與法規、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培養目標:為機關事業單位培養具有紮實的基礎理論、服務技能和現代技術套用能力的高級圖書管理專門人才,大部分畢業生的就業趨向是企事業單位信息中心、各級公共圖書館和社區圖書館等。
主幹課程:信息資源管理、圖書館學基礎、信息檢索(二)、信息資源建設與服務、目錄學概論、數字圖書館原理與技術、資料庫原理、信息描述(一)

博士點

博士後流動站(1個)
歷史學
博士點(1個)
中國近現代史

碩士點

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
歷史學
碩士點(13個)
古代史、專門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考古學及博物館學歷史地理學歷史文獻學、社會學、社會保障、檔案管理、情報學、旅遊管理
專業學位碩士點(2個)
教育(歷史)碩士 社會工作碩士

教學資源

精品課程

《西方社會學》
此課程是社會學專業的“主幹課”,由西方古典社會學、現代西方社會學、當代西方社會學三部分組成,分兩個學期講授,共108學時。課程負責人王俊敏,主講教師王俊敏、高峰、葉繼紅李澤才。教師隊伍結構合理,優勢突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講師1人;博士3人,碩士1人。
此課程系統介紹自1830年代至今的西方社會學歷史和理論,使學生比較準確地了解西方社會學的發展過程、理論流派、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觀點,了解社會學理論的發展與社會歷史背景的關係,以及各家社會學學說與其個人經歷和所處時代的關係,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研究社會學打好理論基礎。
《社會救助與社會福利》於2000年本專業招生伊始著手建設,作為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當時由王衛平教授和高志斌博士主講。當時的社保係為了開出和上好社保專業的類似主幹課,盡力最佳化教學資源,努力構建教學梯隊,實施以老帶新、集體備課、示範教學、講授公開課等方式加強教師隊伍和課程建設2004年,學院引進梁君林副教授來系任專業教師,王衛平教授已於2003年升任院長,高志斌老師也於2006年調離社會學院至文正學院。這樣,本課程的教學梯隊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完善,同時為強化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增加了蔣晨曦副教授作為專業實驗和實踐的任課老師,由此形成了2012年的師資梯隊格局。
先後與蘇州市民政局、蘇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以及蘇州市民政局屬下的蘇州市社會福利院、蘇州市精神病福利院、蘇州市救助管理站等建立起良好的協作互動關係,套用他們現成的網路信息管理系統和良好的實踐鍛鍊平台,為專業的實驗室建設和學生社會保障實務能力的鍛鍊提供保證。
《中國古代史》
  
《中國古代史》是江蘇省精品課程,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基礎,蘇州大學歷史系建系50多年來,《中國古代史》(一、二、三)一直是學科建設的重中之重。《中國古代史》是歷史學專業基礎主幹課,長期以來一直由學術造詣深厚的資深教授講授。先後負責和參與蘇大中國古代史課程建設的有著名的歷史學家柴德賡教授、紀庸教授、余行邁教授、程德祺教授、吳奈夫教授、田澤濱教授、葉林生教授、張承宗教授等人。2000年余同元教授作為引進人才調入歷史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 2007年周書燦教授作為引進人才調入歷史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依託中國古代史教研室成立國學研究所,2007年校特聘教授晁福林先生從北京師範大學調入蘇大中國古代史教研室,分別主講《中國古代史》,大大加強了《中國古代史》課程教學力量。

雙語課程

美國史
《美國史》正在申請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美國史是歷史學國別史中重要的課程之一,該校該課程的開設首先由我國著名美國史專家張夢白先生開始,持續至今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張先生退休以後,就由本課程負責人承擔,從90年代開始美國史不僅在歷史系開始,還成為全校公選課程,深得學生的好評。
美國史雙語教學課程是在美國史課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自從教育部2001年明確要求高校積極開展雙語教學後,該校積極組織各學科開設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由於本人長期承擔美國史課程,又在美國高校獲得歷史學碩士學位,長期從事美國史的學術研究,且美國史教學內容適合雙語教學的要求,因此本課程負責人在02年起開始在美國史課程中試行雙語教學,到04年正式掛牌推行雙語教學,在近5年中,該課程無論在教學內容還是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的建設逐步成熟和完善。

師資力量

博士生導師

姓名
性別
出生年月
從事專業
研究方向
備註

1961年8月
中國近現代史
中國近現代社會經濟


1948年10月
中國近現代史
中國近現代政治與對外關係


1947年10月
中國近現代史
中國近現代思想史
2005年11月批准為博導

1965年08月
中國近現代史
中國近現代經濟研究
2005年11月批准為博導

1958年11月
中國哲學
道家與中國社會
2005年11月批准為博導

1957年11月
中國近現代史
中國近現代政治與對外關係


1962年10月
中國近現代史
中國近現代城市發展



中國近現代史
中國近現代政治與對外關係
外校博士生導師掛靠在該校

1936年9月
中國近現代史
中國近現代社會經濟
外校博士生導師掛靠在該校


中國近現代史
中國近現代政治與對外關係
外校博士生導師掛靠在該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