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拘羅

出自《妙法蓮華經文句》。又名“薄拘盧”,譯中文為“善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善容
  • 外文名:薄拘羅
  • 又名:薄拘盧
  • 出自:《妙法蓮華經文句》
“薄拘羅”
《妙法蓮華經文句》卷二下:“薄拘羅者,此翻善容,或偉形,或大肥盛,或腬囊,或楞鄧,或賣性。然而色貌端正,故言善容也。年一百六十歲無病無夭。有五不死報。”《翻譯名義集》卷一:“薄拘羅(Vakkula.)。文句。此翻善容,色貌端正故。準《賢愚經》,應翻重姓。中阿含異學。” 《中阿含經》卷八:“(三四)中阿含未曾有法品薄拘羅經第三”(~M. 124. Bakkula.)
據《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薄拘盧品》中薄拘羅云:“我昔曾賣藥,於盤頭摩國。在維wei2衛佛世(指毗婆尸佛時),敬諸比丘僧。時有病瘦shou4者,行藥療其疾。供給諸根藥,以惠諸比丘。一歲諸眾僧,令無所乏少(即以藥布施眾僧一年,令一年內藥品無缺)。時施諸沙門,與一呵梨勒(以此布施因緣)。於九十一劫,未曾歸惡道。在天上人間,其福自然見。所作德少耳,受福不可量。施一呵梨勒,長久生善處”。又云:“其年百六十,於此無垢濁,未曾有疾病,所生處常安”。
《增一阿含經·卷三》贊云:“我聲聞中,第一比丘,壽命極長,終不中夭,所謂婆薄羅(即“薄拘羅”)比丘是”。
故《要解》云:“善容尊者,壽命第一”。
在淨土法會中,薄拘羅尊者表:淨土法門源遠流長,超越時間界線,亘古通今,並能守經達權。守經者,守其常恆不變之本體;達權者,而復因時變通,令其合宜。俾常恆之經典,適合於不同朝代之變遷也。
《論語·子罕》中孔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權者,因時制宜,另其無過無不及之謂也。若認為“反經合道”(此說出宋儒)者為權,則為違理。試想:既然反經,則與經相悖。既與經相悖,何能合道,則其所謂之權,便是違理之權。于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道便成北轅適楚,適得其反。所以君子立身處世,貴在了知守經達權之道。俾經則全體接受,權則無適無莫。如此存cun2心,則一部《阿彌陀經》可亘古通今,穿越時間之範疇。雖經只一部,但隨時代之變遷而現權宜之註解。雖歷經幾千年,但其解門之釋讀,仍契合當今時代之權變;而行門之讀誦,又如在佛前,夫何遠之有。
明白以上所說之理。則知,經者,永恆不變;權者,隨時而變。經權二法,並行不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