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王莊墓群

蕭王莊墓群

蕭王莊墓群位於山東省濟寧市北郊蕭王序村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東漢任城國國王及其配偶的墓葬群。墓群原有土冢九座,由於多年來風雨剝蝕和人為破壞,現地面僅存土冢4座,其餘均被夷為平地。

1992年,濟寧市文物局對墓群中的一號漢墓進行了挖掘、修復。該墓發現了近800石的漢代題記刻石,這是中國迄今所知漢代石刻中最為重大的發現。1977年12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經國務院批准,公布為第六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蕭王莊墓群
  • 所在地:山東省濟寧市
  • 開放時間:全天
  • 票價:十元
  • 級別批次: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陵墓分布,地理位置,詳細介紹,文物保護,

陵墓分布

墓群原有墓冢9座,參差羅列其間。據《濟寧縣誌·卷一疆域略》載:“九女堆,在縣北五里,凡九堆,七在西,二在東,參差相向,或以為檀道濟唱籌量沙所築······”所云方位距離相吻。目前尚能確切位置者有6座。
1號墓坐落濟寧市傳染病醫院北側,封土底徑50米,高10米;2號墓在蕭王莊村東南約600米處,曾遭破壞,現僅存封土。曾出土一批銅器陶器玉衣片等文物;3號墓位於村莊東南隅,現某空軍雷達部隊駐地院內,封土高約6米,底徑40米,1970年駐軍在其上安裝機器設施時,部分墓室破壞,曾出土青銅器和玉石器若干,現濟寧市博物館收藏的漢白玉石俑(四個)即為3號墓之物;4號墓於村南約400米處,封土高6米,底徑40米;5號墓位於傳染病東南角處;6號墓在醫院“太平房”附近,5、6號封土已無,夷為平地,其餘三座早年已不詳所在。

地理位置

蕭王莊墓群

詳細介紹

由於一號墓遭盜掘破壞嚴重,1992--1994年,濟寧市文物局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隨後維修保護,就地開放。墓葬座北向南,為磚室券頂墓。墓室由墓道、耳室、甬道、前室、後室、迴廊、題湊石牆等部分構成。墓道在墓室南部,其中後部東西兩側各設一耳室,為“外藏”廚、廄庫。墓門為兩道牆封堵,門內甬道通前室。前室為橫長方形的廳堂,後室近似方形為“正寢”,中設大棺床。迴廊四面繞於前後室,象徵“便房”。迴廊外側為題湊石牆,象徵“黃腸題湊”。其形制結構基本符合漢代皇帝、諸侯王的墓葬制度。本墓以題湊石牆作外框,把整個磚室包圍在一個偌大的石屋裡。建築頗具特點,十分考究。
蕭王莊墓蕭王莊墓
一號墓早年被盜,出土文物187件,其中3件玉器為一級文物。該墓重大的考古發現是,墓室石塊上鐫刻著大量題記文字,僅內面可觀睹的刻石就有782塊,為目前全國漢墓考古資料所僅見。據墓葬形制、出土物特點和銘刻地名分析,該墓年代在東漢前期,墓主人很可能是東漢任城國始封王--孝王劉尚。劉尚為東平憲王劉蒼之次子、光武帝劉秀之孫,就封於章帝元和元年(84年),薨於和帝永元十三年(101年),在位18年。
墓群是分布集中、保存較好的一處東漢諸侯王陵寢。已發掘的一號墓規模宏大,結構獨特,題刻眾多,是目前全國少見的一座東漢諸侯王石材題湊墓,也是目前全國出土石刻文字最多的一座漢墓,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文物保護

2011年10月24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崇覺寺、東大寺、蕭王莊墓群保護規劃匯報會在山東省濟寧市博物館召開。就三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社會價值、現狀分析、保護措施規劃、展示與利用規劃、保護區劃與管理規定等方面作了詳細介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