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烈士紀念館

董存瑞烈士紀念館

為紀念董存瑞烈士的英雄事跡,英雄的家鄉河北省懷來縣和犧牲地隆化縣分別修建了兩座董存瑞烈士紀念館。懷來縣的董存瑞烈士紀念館通常被稱為舊館,建築面積8800平方米。隆化縣的董存瑞烈士陵園旁,重建的董存瑞烈士紀念館新館分為接待區、瞻仰烈士紀念廣場、展覽區和碑林區四部分,總投資500萬元。

2017年1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董存瑞烈士紀念館入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董存瑞烈士紀念館
  • 地理位置: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存瑞鎮南山堡村
  • 占地面積:8800平方米
  • 目的:紀念董存瑞烈士
懷來縣紀念館,隆化縣烈士陵,介紹,館內建築,英雄事跡,地圖信息,

懷來縣紀念館

董存瑞烈士紀念館,坐落在英雄的故鄉——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存瑞鎮南山堡村。五十年來,英雄的事跡在全國廣為傳誦。英雄的名字家喻戶曉,英雄的精神鼓舞著千百萬熱血青年為祖國的和平和建設事業而獻身,懷來人民也為之感到無比自豪。重溫歷史,親眼領略英雄的感人事跡,受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確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董存瑞是解放戰爭時期著名戰鬥英雄。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縣的戰鬥中捨身炸碉堡,英勇獻身。為紀念董存瑞烈士,河北省於1968年在他的家鄉懷來縣建成董存瑞烈士紀念館。董存瑞烈士紀念館舊館建築面積8800平方米,展廳面積只有100平方米,可每年都要接待十多萬名少先隊員、青年學生、解放軍指戰員和黨員幹部民眾。而且,董存瑞烈士紀念館舊館建成已近40年,由於設施技術含量低及其他條件限制,在展覽規模、展品等多方面存在不足,已無法滿足社會各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需要。

隆化縣烈士陵

介紹

董存瑞烈士陵園坐落在河北省隆化縣城苔山腳下伊遜河畔,1954年始建,並先後被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AA級旅遊景區、國家百個重點建設發展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陵園多年秉承“培育愛國之情,激發報國之志”的理念,形成了獨具史跡教育和旅遊觀光特色旅遊景區,是塞外一顆璀璨的紅星。
河北省懷來縣重建的董存瑞烈士紀念館新館占地14畝,館區分為接待區、瞻仰烈士紀念廣場、展覽區和碑林區四部分,總投資500萬元。董存瑞烈士紀念館新館建設從2006年4月正式啟動,主體工程和外圍工程已完成,目前已進入院內綠化及展廳設計、裝修階段,計畫2007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
董存瑞烈士紀念館新館將於2008年5月25日存瑞烈士壯烈犧牲60周年時接待客人。距該館投入使用僅剩三個月時間,要想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布展工作,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隆化縣宣傳部領導、主抓旅遊工作的領導對布展情況高度重視,組織相關人員召開多次協調會,要求各部門、有關人員對新館的布展工作大開綠燈。據悉,山東陸海裝飾科技有限公司通過競標獲得了董存瑞烈士紀念館新館的布展權。目前,對布展情況的構思、設計方案、展示手段等已經完成,正在徵求相關部門、業內人士的意見,定於3月5日新館布展工作全面開始。
懷來縣存瑞鄉南山堡村。五十年來,英雄的事跡在全國廣為傳誦。英雄的名字家喻戶曉,英雄的精神鼓舞著千百萬熱血青年為祖國的和平和建設事業而獻身,懷來人民也為之感到無比自豪。重溫歷史,親眼領略英雄的感人事跡,受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確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館內建築

董存瑞烈士紀念館董存瑞烈士紀念館在烈士塑像北,距陵園建築中軸線西24米外,於1992年在革命烈士紀念館舊址上擴建,與原館隔道東西相望。這座長30米,高15.4米的仿古建築,由張永鵬總體設計,隆化縣承建局設計室主任衣守斌具體設計。它是陵園各主要建築中的姣姣者,鋼筋混凝土配料,為無斗檁墊仿的瓦作台閣體建築。長方形的樓台,上托重檐飛挑的六角閣樓,潔白的底色,檐頭屋頂鑲以綠色琉璃瓦,格調清新,爽目怡神又不失簡潔高雅,清淡中蘊含著莊重,更以內部展示的豐富內容,吸引著無數遊人,來這裡緬懷英烈。
紀念館正面是長30米的柱廊,柱廊高6.7米,深2.2米,登上五級台階,在4米寬大門兩側,每隔3米就有一根4.2為高的明柱。十根明柱一字排開,柱間雀替裝飾勾連;柱上托起白色圍牆。牆下檐出3米,為大式瓦頂冰盤檐;綠色琉璃瓦脊的看面牆,牆角有合角吻獸,角脊設獅、鳳、龍等瓦件。大門兩側的廊心牆各開三窗,門窗之間的牆體各有一個邊長兩米的方池,平雕四蝶圍圍護的都金香圖案。
進門便是紀念館一樓展廳,展廳面闊28米,進深15米。迎門是長10米,深6.3米的三圍套間,中有董存瑞捨身炸碉堡的泥塑雕像和模擬立體畫,塑像背後是人民解放軍攻克隆化的半景畫,配以現代聲光技術,形象地再現了戰火紛飛的年代裡,那驚心動魄的戰鬥場面,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外間環壁布展,壁上懸掛存瑞英雄事跡圖片和畫面,壁下櫥窗內是烈士遺物,與當年用過的武器工具等實物,以及反映當時歷史的有關資料,還有黨和國家領導人與各界知名人士來陵園悼念烈士光輝戰鬥的圖片。展廳從三個部分展示了存瑞烈士光輝戰鬥的一生,以及隆化人民學英雄見行動,湧現出的先進人物感人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壯舉。在套間的背面,正中懸掛著長3.28米,高2.47米的立式電動沙盤,展示了攻打隆化的戰區形勢圖,兩側配有電視錄你和說明,解說員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了當年慘烈的戰爭場面那聲音在心中久久地迴蕩,給人以無限的遐思。由暗門上二樓,通過廡頂勾搭的連廊,就到了閣樓前。閣樓在樓台正中,四外有邊長11.4米,高1.5米的正方形圍台環護,圍台前側的女兒牆恰好在一樓大門的正上方。採用鏤空花飾,兩邊焊接紅色的火炬圖案,中間的金字是張愛萍上將1990年應隆化烈士陵園邀請題寫的“董存瑞烈士紀念館”館名。閣樓高10米,重檐六角攢頂筒板尖屋面。重檐起翹,每面展開10.8米;六條圍脊,12個吻獸靠背相接;檐角上啄,角脊垂獸前各有三個小獸瓦件。上檐六條垂脊,各長7米,上設垂獸,獸前有獅、鳳、龍、海馬、獬豸、狻猊等6個小跑獸;檐角上聳,六脊攢頂,綠色琉璃瓦覆面,上托1.2米高的覆缽寶盆式的金字琉璃寶頂。閣身為正六邊形,底邊長3.8米,進深一間。董存瑞烈士紀念館邊牆通體白色,上開橫窗。閣樓外的樓台四邊,背面和側面沒有花飾,只是1米高的山牆。機關報館占地688.5平方米,展線長110米,耗資50萬元人民幣,在董存瑞烈士犧牲47周年開館。國家民政部,存瑞生前所在部隊,存瑞家鄉懷來縣代表,烈士家屬,當地黨政軍領導參加了紀念館剪彩儀式。存瑞紀念館的舊址在新館對面,由史振邦設計,建成於1961年,制式與革命烈士紀念館相同,該館為單檐五脊斜山磚房,上覆紅板瓦,總高7.5米,面闊21.5米,進深7米。門前有柱廊,四根3.6米高的西式山字上檐,上檐正中是張庭相書寫的“存瑞烈士紀念館”七個金色大字。
廊內半米高的四級台階上有三道門,門上有半圓拱窗。廊外的門兩側各開三窗。館內正中是臥式沙盤,盤內是隆化戰區圖,四周陳列著烈士遺物,圖片資料,生平簡介等,後大部分遷入新館。從舊館始建到新館落成,迄今三十八年過去了。在這期間,共布展4次。到目前為止,已接待了國內外觀眾500多萬人次。這座紀念館,它濃縮了英雄整個一生的光輝歷程。英雄壯烈的瞬間在這裡凝固成永恆;那種悲壯的崇高美,使人在有限的空間裡,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從紀念館走出來的人,將激動的心情溶化在四周的美麗景色中,這樣,崇高美與自然美就有機融為一體了,構成存瑞陵園建築特有的藝術風格。

英雄事跡

董存瑞,滿族,1929年10月15日生於河北省懷來縣南山堡村的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1945年參加八路軍,在僅僅兩年多的戰鬥生活中榮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榮獲三枚“勇敢”獎章和一枚毛澤東獎章。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戰役中,捨身炸碉堡壯烈犧牲,年僅19歲。戰鬥結束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一縱隊黨委追認董存瑞為戰鬥英雄、模範黨員,並命名他生前所在班為“董存瑞班”。不久,冀熱察行政公署決定將隆化中學改名為“存瑞中學”。1950年9月,全國戰鬥英雄勞動模範代表大會追認董存瑞為全國戰鬥英雄。
為紀念董存瑞的不朽業跡,隆化縣和懷來縣分別修建了“董存瑞烈士陵園”和“董存瑞烈士紀念館”。1957年5月29日,朱德委員長為烈士陵園寫下“捨身為國,永垂不朽”的題詞。1958年隆化和懷來分別命名一個公社為“存瑞人民公社”。1985年中央軍委副主席楊尚昆為董存瑞烈士雕像題詞:“董存瑞烈士永垂不朽”。1996年,董存瑞烈士陵園被國家教委、總政治部等六部委認定為愛國教育基地。
1996年,中央軍委批准,將董存瑞烈士列為全軍六大英模之一,畫像在連級以上單位懸掛。1997年,中宣部指定“董存瑞烈士陵園”為全國愛國教育示範基地。2003年8月1日,由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同志親筆題寫的“董存瑞紀念館”在延吉市落成。2005年董存瑞的事跡又被列入“永遠的豐碑”。

地圖信息

位置:存瑞鎮南山堡村(近沙城)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