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王府

莊王府

位於天津市南開區白堤路82號的莊王府,原為北洋政府江西督軍李純家祠,是留存至今的本市規模最大的仿古建築之一。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天津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據考證,它的前身是北京的莊親王府,是正宗王府制式建築。它作為除北京城外唯一一座具有清代皇族色彩的古建築群,有“天津小故宮”“津門莊王府”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莊王府
  • 地理位置:天津市南開區白堤路82號
  • 占地面積:兩萬平方米
  • 開放時間:9:00——17:00。
基本概況,參觀指南,

基本概況

莊王府,在實施有效保護的前提下,經一年多修復,如今的莊王府景區占地近兩萬平方米,保持標準的“青磚、綠瓦、紅門”清代官式建築風貌,從南到北依次是巨大的照壁、前花園和三進式四合院。
天津“莊王府”定位於以王府主題旅遊為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演為補充,王府文化系列展覽、王府生活實景演出、中式民俗婚禮和互動遊藝項目為看點。布局規劃
按照規劃方案,這一文化旅遊景區從空間上分為前導空間(大門、花園)、一道院、二道院、三道院和綠化帶五部分。其中,王府花園面積近9000平方米,為皇家園林風格。
莊王府
從白堤路邊的高台階走上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寬大的院落。南北相對的大殿居中而建,兩側較小的東西配房規模略小,曲折蜿蜒的迴廊伸入後院深處。地面的方磚還是那么完整,有些地方由於經常被人踏過而有些發亮,四角牆邊,綠油油的青苔不知何時爬上牆基。抬頭觀望,大殿上的綠琉璃瓦整齊地排列在屋脊之上,屋脊兩端的大吻與垂獸、跑獸,安詳地守衛在它們永久不變的位置上,它們忠於職守的“信念”似乎並沒有隨著年代的久遠而略有改變。
按照魏克晶的考察,這座李純祠堂是按照坐北朝南意圖設計的,所以正門應該從宅院南邊的照壁開始。“很多人以為坐落在白堤路上東南角入口是正門,那是不對的。”
“雖然說李純祠堂的建築都是王府的建築,但當年重建時,把原先的王府建築布局顛倒了過來。原來莊王府的布局與其他王府應該一樣,先是住宅,後是花園。但李純祠堂正好相反,把花園建在了大門口,而把其他四進院子(原為四進院落,現最後一道院已經被建為新式樓房)建在花園以後,這也是有人誤以為前面的那個門是此宅正門的一個原因。”李純祠堂歷時10年建成,占地2.56萬平方米,為矩形建築布局,由花園、照壁、石牌坊、石拱橋、大門、前殿、中殿、後殿、配殿和迴廊組成。整座建築色彩絢麗,碧瓦朱欄,宏偉壯觀。
整座建築的照壁雖然還在,但已經被一些後來興建的平房遮擋住,看不清本來的面目,只有把守大門的兩尊石獅依然蹲在那裡。摸著光滑的石獅,魏克晶告訴記者:“這兩個石獅是明朝留下的,想必是莊王府承襲劉瑾的住宅時一併收納了。沒想到幾百年後又到了天津。”魏克晶先生說,第一代莊親王是努爾哈赤的親兄弟,清軍入關後,莊親王的王府就是明朝大太監劉瑾生前的住宅。
過了一進門的牌坊,後面便是馱碑的贔屓,偌大的漢白玉石碑竟然沒有一個字刻在上面,儼然一塊無字碑。馱碑的動物叫“贔屓”,傳說龍生九子,它是其中的一個,因其壽命長而且擅於負重,所以古人在建築中大多用它來馱石碑。現在還流行著“摸摸頭,什麼也不愁;摸摸背,一輩子不受累;摸摸牙,想啥就來啥;摸摸尾,一輩子不後悔”的說法。
走過花園,橫在眼前是一座不太起眼的小橋,略呈拱形的石橋下還保留著窄窄的護莊河。走過小橋,就是李純祠堂的正門了。本想隨意地從橋上跨過,沒想到魏克晶卻止住了腳步。“你覺得這小橋有什麼特殊嗎?”魏克晶先生問道。“沒有呀!”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小橋還是很簡單。“北京天安門前的金水橋大家都看到過吧,李純祠堂前的這座橋就是那樣的設計,實際上就是一個縮小了的‘金水橋’。過去只有皇宮的門前才能有這樣的小橋,其他住宅要有這樣的建築都是違禁的。”
幸虧李純祠堂是在民國以後建的,不然就要被殺頭了。當年李純在此處建宅,張揚的場面恐怕政府的高官有所耳聞,據說袁世凱還過問過此事。也可能是因為袁世凱的壓力,李純才把它對外稱為是李家的祠堂,沒敢說是自己居住的住宅。

參觀指南

地址:天津市南開區白堤路82號
門票:普通成人票價為50元,兒童票為半價25元,65歲以上老年人、現役軍人、傷殘軍人憑證免票入園參觀,10人以上團體票價為每人25元。
開放時間:9:00——17:00。
乘車線路:可乘609路、640路、849路、859路等公交在南開文化宮站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