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恢飛

荊恢飛,應做“做飛”,非荊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荊恢飛
  • 出處:《淮南子·汜論訓》
淮南子·汜論訓》:荊有做非,得寶劍於乾,還渡江中流,暴風揚波,兩蛟夾舟。做非謂洫船者日:“有如此而得活者乎?”日:“未嘗見也。”於是做非嗔日攘臂拔劍日:“武士可以仁義說,不可劫而奪。此江中之腐肉朽骨弄劍而已,余又奚愛焉。”赴江刺蛟,遂斷其頭。舟人盡活。南宋·劉昌詩《蘆浦筆記》卷四:四明(即明州,今浙江寧波一帶)城北鹽倉之西有荊做飛廟,無碑載神姓氏。考《淮南子》云云,今廟稱荊做飛侯, 《圖經》亦謂州北有蛟池。故老雲嘗有蛟自江來窟於此,人患之,故即其旁立1次飛廟以鎮之。是則真以為荊之做非矣。然予觀《呂氏春秋》,荊有勇士次非,蓋是姓次名非,豈應以神姓為廟號,而況加為侯哉。且次與做、非與飛字皆不同,而好事者附會斬蛟之說,傳流至今,載在祀典,競未有辨之者。漢《百官公卿表》: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左弋為做飛,掌弋射,則做飛之名實始於此。又南宋·戴埴《鼠璞》卷下亦有辨荊做飛廟一則,較此稍詳,可參看。◇按:晉·張華《博物志》卷七言斬蛟事,作“荊軻字次非”。如是則有三說:荊人名做非者,姓次名非者,荊軻字次非者,不知孰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