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安鎮

英安鎮

英安鎮位於吉林省琿春市,英安鎮農業資源條件優越,耕地面積3005公頃,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等。草地面積為2141.86公頃草質好,集中連片,水源充足,可發展畜牧業基地。林地面積為50140公頃,木材蓄積量31萬立方米,為發展木材加工工業奠定了基礎。水域面積為1233.15公頃,具有發展畜牧業和水產養殖業的良好條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英安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吉林省琿春市
  • 下轄地區:3個社區、25個村
  • 電話區號:0433
  • 面積:625.63平方千米
  • 車牌代碼:吉H
  • 主要農作物:水稻、玉米、大豆等
行政區劃,概況,沿革,環境資源,經濟發展,新農村建設,城鎮規劃,

行政區劃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琿春市英安鎮,面積625.63平方千米, 人口38353人)。轄24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下列為3個社區、25個村):英義社區、育才社區、光興社區、甩彎子村、關門嘴子村、里化村、大荒溝村、向陽村、英安村、八二村、富民村、富新村、英新村、八棵樹村、新地方村、靖邊村、高產村、東關村、營子村、大榆樹村、西郊村、新明村、城北村、城西村、中華村、自興村、雙新村、荒山村。
英安鎮

概況

英安鎮位於琿春市西部,圖們江東岸,距市區8千米。面積625.63平方千米,人口3.8萬多人。轄英義、育才、光興3個社區和甩彎子、關門嘴子、里化、大荒溝、向陽、英安、八二、富民、富新、英新、八棵樹、新地方、靖邊、高產、東關、營子、大榆樹、西郊、新明、城北、城西、中華、自興、雙新、荒山25個行政村。圖琿鐵路、302國道、G12琿烏高速公路過境。

沿革

1956年建英安鄉,1961年為英安公社,1983年改英安鄉,1984年改英安鎮。1988年,撤銷英安鎮,設立英安鄉;以原琿春鎮部分行政區域設立春城鄉、光明街道。1997年,光明街道位於琿春市區西北部,英安河右岸,面積23.7平方千米,人口1.6萬人,轄公園、光源、育才、康樂、光興、富強、英河、英義、育新、利民10個居委會;春城鄉面積66.3平方千米,人口1.3萬人,鄉政府駐琿春,轄八棵樹、新地方、靖邊、高產、東關、營子、大榆樹、西郊、新明、城北、城西、中華、英安、英新、八二、富新、富民、自興、雙新19個行政村;英安鄉面積545平方千米,人口0.8萬人,鄉政府駐英安,轄荒山坡、甩灣子、關門嘴子、里化、大荒溝、向陽6個行政村。1999年底,撤銷春城鄉、英安鄉,設立英安鎮(2000年9月正式成立)。2001年,撤銷光明街道,將其劃歸英安鎮管轄。

環境資源

英安鎮礦產資源及農業、林業、水利資源較豐富,為發展外向型經濟提供 了豐富的物質基礎。礦產資源較為豐富,轄區內現有英安煤礦和三道嶺煤礦,年產量50萬噸,年產值1773萬元。石料資源開發潛力較大,貯藏著大量的建築用毛石及質量較好的細粒花崗岩。東北石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石材,年產量0.7萬立方米,年產值70萬元。鎮域內有9家磚廠,年產量合計為1億塊磚/年,年產值1200萬元,其中,3家磚廠利用英安煤礦的煤矸石生產紅磚年產量為6000萬塊磚/年。水泥廠年產量為5萬噸/年,年產值1500萬元,朱老六醬菜廠年產量5萬箱/年。
地圖地圖
琿春鹿場有1500頭鹿,年產值300萬元,個體養鹿專業戶為6家,共有300頭鹿。英安鎮個體工商戶有1400家,大刑企業有46家。除此之外,北部山區還貯藏著矽石、高嶺土、黑色板石、花崗石、冰洲石、銅鉬礦、陶粒葉岩、黃金等礦產資源。

經濟發展

隨著城鎮建設和投資環境的改善,鞏固了原有老企業,吸引了本地和外來客商,發展了新企業,兩年來招商引資1520萬元。攀達木製品廠、航旭門窗廠、東北石材、朱老六食品有限 公司等老企業都擴大了經營規模,產值不斷上升。新上的長白山野生葡萄酒、綠豐素廠、輕型牆體磚、鑫海門業、龍鮮食品廠等新企業,為全鎮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擴大了經濟總量。個體工商業和小型加工業也在不斷增多,拉動了建築、建材、商業、交通運輸、飲食服務、文化娛樂等行業的發展,全鎮各類企業發展到1160家,從業人員4500多人,並成立了全鎮首家企業協會,城鎮建設朝著健康有序方向發展。2008年可實現全口徑社會總產值18500萬元,比2007年增長12.1%。其中鄉鎮企業產值12000萬元,農業產值6500萬元,全口徑財政收入130萬元。
英安鎮英安鎮
2006年琿春市英安鎮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8億元,比2005年增長20%。預計農民純收入達到4447元,比2005年增長10%。2006年,投資1500萬元的琿春百業煤礦等8個工業企業落戶英安鎮。同時,該鎮還引進了食品加工、肉牛屠宰、果仁加工、中藥材加工4個農副產品加工項目,引進工業和農業項目爭取省州專項資金,原有企業技改擴建,“三駕馬車”推進了招商引資工作,2006年全鎮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3858萬元。英安鎮充分利用“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省“十強鎮”的各項優惠政策,加快了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2007年,英安鎮投資120萬元改造了光明街,投資55萬元修建了八二、富民等5個村的來水管線;投入61萬元建成了服務中心;分別投入 31萬元和10萬元對鎮區進行了綠化、亮化。同時,對鎮內的一些公共設施進行了改造,英安鎮鎮區道路全部實現了硬化,自來水普及率達到了80%。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鎮容鎮貌明顯改觀。
英安鎮英安鎮
強化科技支撐能力。一是加強培訓,提高農民素質。繼續通過“綠色證書”、農廣校、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等多種途徑,開展農技人員聯基地聯農戶活動,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強化素質培訓。要充分發揮吉林農大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和無公害蔬菜生產專家大院的職能作用,深化農技人員聯基地聯農戶活動,開展面對面的科技幫扶活動,利用今冬明春農閒季節大力開展農業生產技術培訓,全年舉辦蔬菜、中藥材種植,黃牛養殖,食用菌栽培等各類培訓班30期,完成200戶種養大戶的綜合技能培訓,4000人次以上的農民單項技術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科技致富的本領。二是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重點推廣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無公害綠色米栽培技術等先進實用技術,大力引進推廣符合綠色農產品生產要求,高產、優質、高效的農業新品種、新農藥、新化肥以及新機具的推廣套用與示範,進一步加大畜禽良種繁改。三是完善農技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鎮農技服務機構、農民文化技術夜校。鼓勵科技人員參與農業綜合開發,經營和分配。充分利用好移動、聯通農村信息網路試點鎮的有利機遇,抓好農業信息網路建設,讓農業信息網延伸到龍頭企業、農產品市場、中介組織及種養大戶,為農民提供準確、快捷的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等信息服務。

新農村建設

琿春市英安鎮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積極為創業者搭建創業平台,促進了全鎮民營經濟的發展。實際工作中,英安鎮制定了相應的服務方案,加大了創業信貸方面的扶 持力度,大力激活和啟動民間資金,最大限度地釋放民眾發展經濟的潛能,積極引導企業與大專院校建立合作關係,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和科技支撐能力,先後促成了恆泰公司和吉林農大、渤海藥業和吉林農墾特產高專、振財牆體公司與長春工程學院結成了對子。通過技術支持,共有5家企業進行了技改擴建,總投資超過了400萬元,當年產值比上年增加1000多萬元。
英安鎮英安鎮
英安鎮還依靠“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省十強鎮”的優勢,積極向國家、省、州的各項特殊政策、優惠政策靠攏的同時,把農業作為工業的第一車間,以市場競爭力強、科技含量高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為依託,與農民建立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增強龍頭企業對農民的輻射帶動力,構建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群,著力推進了“產加銷”一體化和“農工貿”相結合的生產模式。在此基礎上,英安鎮還支持一批已改制的企業“二次創業”,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和鄉鎮改革中的富餘人員創業。為了激發全民創業的信心和決心,2006年,英安鎮還組織村幹部和企業家到省內外發達地區取經,並開展了“創業當先鋒、建設新農村”大討論。2007年,英安鎮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增46家,新增農村養殖、種植大戶16戶,招商引資新上項目6個,實際到位資金超過了800萬元,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1500人。

城鎮規劃

英安鎮制定出《英安鎮集鎮規劃》,實行統一規劃,統一配套,統一開發,以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眾多商家投資搞開發。兩年來投資370多萬元,拆除了臨街門市市房,拓寬了鎮中心街道。修築中心街水泥路1.7公里,連線村水泥路16.5公里。修建了鎮中心街路邊花壇,鋪成彩磚人行道,安裝了路燈。完善了通訊管網和輸電線路,完成了鎮自來水工程,排水涵管下裝工程。新建了休閒文化廣場,建起廣告一條街。在鎮中心路與圖琿公路交匯處,豎起醒目的城鎮建設形象宣傳門。擴建和規範了農貿批零市場。組建起環衛城管監察隊和環衛清潔隊。啟動了5公頃工業園區建設,增強了城鎮輻射功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