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鋪鎮

舊鋪鎮

舊鋪鎮古為平原鋪,後因附近設新平原鎮,此處成為舊平原鋪,簡稱舊鋪,原舊鋪鄉以此名命名。舊鋪鎮位於盱眙縣東南,地處蘇皖交界,距縣城30公里。鎮域東與安徽省天長市接壤,南部與安徽省來安縣相連,西與王店鄉為鄰,北跟穆店鄉黃花塘鎮高界連,區域總面積139.33平方千米(2017年)。全鎮轄13個行政村,2個場圃,13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4842人(2017年)。2000年,原張洪鄉併入舊鋪鎮,行政單位也隨之併入舊鋪鎮政府。2018年7月4日,經江蘇省人民政府發文批覆“蘇政復〔2018〕48號”,以原舊鋪鎮、黃花塘鎮所轄區域和穆店鄉的蓮塘村委會區域為新的黃花塘鎮行政區域。新的黃花塘鎮人民政府駐地:盱眙縣黃花塘鎮平原路1號(在原舊鋪鎮政府駐地辦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舊鋪鎮
  • 外文名稱:Jiupu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盱眙縣
  • 下轄地區:轄13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517
  • 郵政區碼:211731
  • 面積:139.33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34842人(2017年) 
  • 車牌代碼:蘇H
  • 合併前鄉鎮:舊鋪鎮、張洪鄉
  • 新的鎮名黃花塘鎮
  • 地方特產盱眙龍蝦
概況,沿革,基本概況,經濟發展,特色產業,基礎建設,社會事業,招商引資,工業集中區,新農村建設,

概況

盱眙縣轄鎮。位於縣境東南部,距縣城30千米。北鄰穆店鄉、黃花塘鎮,東、南與安徽省毗鄰,西接王店鎮。現轄1個居委會、12個行政村。G25寧連高速公路過境。原張洪鄉位於縣城東南部,1962年成立張洪公社,1983年改為張洪鄉。2000年,張洪鄉與舊鋪鎮合併組建新的舊鋪鎮,在原舊鋪鎮政府駐地辦公。2018年7月4日,經江蘇省人民政府發文批覆“蘇政復〔2018〕48號”,以原舊鋪鎮、黃花塘鎮所轄區域和穆店鄉的蓮塘村委會區域為新的黃花塘鎮行政區域。新的黃花塘鎮人民政府駐地:盱眙縣黃花塘鎮平原路1號(在原舊鋪鎮政府駐地辦公)。

沿革

1958年成立紅旗公社,1959年更名舊鋪公社,1983年改鄉,1987年建鎮。1996年,面積80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大朋、大字、張圩、焦山、雙營、馬橋、雨山、杜營、舊鋪、龍崗、新塘、民田、新鋪、夏營14個行政村。2000年,撤銷張洪鄉,併入舊鋪鎮。2003年,轄大字營、焦山、馬橋、舊鋪、民田、新鋪、張洪、鄭盤、千棵柳、好漢、時集、人民、雨山13個行政村。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20830103:~001 121舊鋪居委會 ~200 220大字營村 ~201 121焦山村 ~202 122馬橋村 ~204 122民田村 ~205 220新鋪村 ~206 220張洪村 ~207 220鄭盤村 ~208 220千棵柳村 ~209 220好漢村 ~210 220時集村 ~211 220人民村 ~212 220雨山村
原【張洪鄉】位於縣城東南部,距縣城34千米。1962年成立張洪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63平方千米,人口1.4萬,轄王郢、杏花、人民、時集、好漢、蘇崗、槐樹、唐劉莊、千棵柳、鄭盤、張橋、張洪、扼子花、胡崗14個行政村。

基本概況

舊鋪鎮隸屬於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古為平原鋪,後因附近設新平原鎮,此處成為舊平原鋪,簡稱舊鋪,原舊鋪鄉以此名命名,1986年7月撤鄉建鎮。舊鋪鎮位於盱眙縣東南,地處蘇皖交界,距縣城26公里, 寧連高速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區位優勢十分明顯,特別是寧連高速連線線貫穿舊鋪,直通鐵山寺國家森林公園。。鎮域東與安徽省天長市接壤,南部與安徽省來安縣相連,西與王店鄉為鄰,北跟穆店鄉、黃花塘鎮高界連,區域總面積139.33平方千米(2017年),屬典型丘陵崗坡地。
該鎮轄13個行政村,2個場圃,13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4842人(2017年)。全鎮設立66個黨支部(其中總支14個),黨員總數為1214名。
舊鋪鎮

經濟發展

該鎮舊擁有茶葉基地面積2000畝,可年生產茶葉55噸。二畜禽產業已成規模。時集乳鴿養殖場養殖國際行情看好的日本“落地王”和紐西蘭肉鴿、張培友興建焦山草雞養殖基地飼養草雞。全鎮已形成年出欄乳鴿10萬羽﹑草雞5萬隻的規模。溫氏養雞基地,年出售肉雞在130萬羽左右;肉鴨養殖,年出欄肉鴨3萬餘只;豬育肥,年出圈生豬1800頭。在08年,舊鋪鎮榮獲縣農業農村工作先進集體,全縣造林綠化工作三等獎,全縣高效農業工作先進集體等。金康達公司的特種水產飼料、豐山米業公司的大米加工、溫氏種豬、廣西桂柳養鴨等農業龍頭項目總投入超過2.8億元;以科技興農為保障,培訓農民1820多人次,推廣新式農機50台套,機耕機播機收率達62%以上。
舊鋪鎮舊鋪鎮
新擴建的舊鋪集貿中心擁有交易面積1500平方米鋼架大棚和2000平方米的商住樓,已成為集農副業產品、工業消費品為一體的流通交易中心市場。全鎮共新增個體工商戶60戶,占全年任務的100%;完成新增註冊資本金11436萬元,占全年任務163.4%。此外該鎮還積極發揮經紀人、協會作用,進一步暢通農產品行銷渠道,搞活農產品流通體制,實現了民營經濟的擴張。
工業支柱產業有建材、化工、玩具、五金加工等行業。2003年,舊鋪鎮擁有各類企業335個(含進縣工業園區企業),用工人數947人,工業增加值10795萬元;全年工業總產值47394萬元,銷售收入46848萬元,利稅3139萬元,其中上交稅金493萬元。
?農業按照“因地制宜,最佳化結構,規模經營”的思路,發展特色農業。一是茶葉產業獨具特色。2003年,雨山茶場茶園面積擴大到250公頃,茶葉品種為龍井43和福鼎大毫。茶園實行了改制,由茶農買斷經營權,茶葉產與銷分離。同時,通過改進工藝、提高檔次,茶葉造型、湯色、口感有較大提高。二是特禽產業初具規模。在特禽養殖上,闖出了一條“大戶、能人領著上,千家萬戶跟著乾”的發展路子。由養殖大戶姜廣堂、朱洪波牽頭採取貸款和集資等形式興辦的杜營兔業有限公司和時集乳鴿養殖場,養殖國際市場行情看好的紐西蘭肉兔和日本“落地王”肉鴿。以兩大養殖場為核心,向外輻射,帶出了一大批養殖、行銷專業戶。舊鋪鎮已形成年出欄肉兔6萬隻、乳鴿50萬隻的規模。三產新建成的舊鋪集貿中心擁有交易面積1500平方米鋼架大棚和2000平方米的商住樓,已成為集農副業產品、工業消費品為一體的流通交易中心市場。?

特色產業

淮安雨山茶業公司座落在風景優美的第一山國家森林公園和省級鐵山寺自然保護區內,是江蘇省蘇北地區唯一一家從事茶葉生產、加工的中美合資企業。
舊鋪鎮舊鋪鎮
公司前身為江蘇省盱眙縣茶場、始建於1958年,1998年與美國舊金山前美洲中醫學院羅伯特-紐曼教授合資興建。擁有固定資產1600萬元;職工360名,專業技術人員35名;占地5000畝,茶園4000畝,新拓優質茶園2800畝;年產乾茶3000擔,產值800萬元,利稅200萬元。產品已經形成綠茶、紅茶、花茶、保健茶等20個不同檔次的系列品種。與江蘇省茶葉學會、南京林業大學共同研製開發的雨山香茗、都梁春、明祖貢春、雲毫、珍眉、春芽等多次在國家貿易會及品茶會上獲得優質獎。
1999年經國家綠色食品檢測中心檢測,雨山茶業各項指標均優於綠色食品標準,並獲得國家A級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2000年獲得中國國際茶博覽會金獎。
優良的生態環境造就了“雨山茶”高雅的內在品質。
雨山茶經有關部門檢側,各種營養物質含量均超過行業標準(氨酸 2 . 3 63%,咖啡鹼 1 . 8 % ,茶多酚27. 39 % ,兒茶素 75 . 02 %水浸出物 37 . 8 % ,水份 4 , 98 % ) ,由於長期保持源源不斷地供給茶樹的大量有機物質,形成了“雨山茶”所特有的板栗醇香。
在製作上採用獨特的半烘炒工藝,保持鮮葉內含物的自然特性不受破壞,產品達到色翠、鮮嫩、味香、爽口等特徵。雨山茶的“雲毫”和“特炒”等品種在 1994年江蘇省農林廳舉辦的“育才杯鬥茶會”上獲得優勝獎,受到專家的好評。
雨山茶在盱眙3個有機食品:雨山茶、杜梁山草莓、三舒牌草莓中位居首位!

基礎建設

舊鋪鎮還積極回響省政府舉辦的“五件實事”號召,配合縣農村公路建設工程指揮部在舊鋪鎮境內鋪高村水泥路60公里,實施舊路擴寬工程。
舊鋪鎮舊鋪鎮
舊鋪鎮還切實加強城鎮管理力度,組建了專業的集鎮管理與環衛保潔隊伍,使鎮容鎮貌與集鎮管理水平躍上一個新台階。加強集鎮市場安全管理和督查力度,堅決杜絕無證經營。切實做好美化、綠化、亮化工程。對街道電線桿拆除,線路一律落地。全年新植公共休閒綠地3處,新植草坪6500平方米,新植綠化面積10700平方米,綠化率達21%,投入30萬元實施路燈改造。完成了朱窪、千棵柳兩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投入320萬元,村莊河塘整治13面,清理村莊6個,完成土方12.5萬立方米,投入40萬元,疏浚鎮村河道15公里,動土15萬方,投資45萬元;新建橋樑3座,投入50萬元。
建設基礎設施重點抓了三項工作:(1)舊王路硬質化工程。抓住省市扶持舊王路水泥路面鋪設工程契機,組織民力,僅6天時間,完成55公里路基14萬噸石料鋪設任務,年底水泥路面已建成;(2)富康橋開工建設。總投資386萬元的富康橋建設工程經公開招標,由縣四建公司負責承建,已於11月份破土動工;(3)寧淮高速公路建設工作進展順利。寧淮高速公路穿越鎮境1402公里,涉及5個村、95戶農戶,5月起至年底相繼完成用地測量、界址、界樁放樣、房屋拆遷、土地丈量、補償金髮放等施工單位進場前準備工作。

社會事業

2003年,舊鋪鎮投資22萬元的民田自來水廠建成供水,鋪設主管道58公里,新增受益人口1000人;投資8萬元,對盱張路集鎮段(3公里)進行維修;投資60萬元新建、維修、疏浚下水道5000米;投資18萬元完成街道路燈線路改造,並更換路燈8盞;投資14萬元新建公廁兩座;總投資30萬元的水上公園仍在建設之中。教改工作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對每位教職工德、能、勤、績進行綜合考核,通過人人述職、個個打分,舊鋪鎮306名教職工,有294人競爭上崗,12人落聘下崗。徵兵工作突出“三早”,即思想早準備、任務早下達、適齡青年早動員,全鎮共有22名青年應徵入伍,超額完成徵兵任務,“三早”經驗在全縣得到推廣。大病合作醫療日臻完善,全鎮參保人數21407人,參保率80%以上。 為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舊鋪鎮積極籌備建設鎮便民服務中心。舊鋪鎮以“快速、便捷、優質、高效”為宗旨,將服務事項、辦理程式、政策依據、服務電話、工作人員情況實行“五公開”,對服務對象、受理事項、受理時間、辦理效果、辦理時間統一進行登記,工作人員一律持證上崗,接受社會和民眾的監督,方式上,要求與民眾打交道較多的村建站、計生站、農技站、獸醫站、財政所、農經站、社保站、國土所、文化站等部門,派駐一名員工到鎮便民服務大廳。這將極大提高百姓辦事效率,節省辦事時間。同時要求每個村(場)設立便民服務室,並且由專人負責,每周三天在崗為民辦事。
舊鋪鎮舊鋪鎮

招商引資

2003年,舊鋪鎮招商引資工作成績突出,由上年後進鎮變為先進鎮,其成績得到縣委、縣政府肯定。舊鋪鎮的成功經驗是:一是“一把手”親自招商。鎮黨委書記把主要精力傾注於招商,並將招商區域定位在民營資本較為發達的浙江、上海一帶。二是駐點招商。成立駐餘姚紹興慈谿蕭山4個招商工作組,每個組全年要完成進縣工業園區項目4個、引資額3000萬元,實行工資、獎金、福利與招商實績掛鈎。三是社會全員招商。鼓勵社會人員積極參與招商,並規定凡提供招商信息的有功人員,根據引進項目投資額大小給予獎勵。四是強化園區幫辦。通過對已進園區項目開展幫辦服務,讓投資商感受到盱眙“親商、護商、富商”的優良環境,使其主動介紹親友、合作夥伴來盱投資,形成“葡萄串”式的招商效應。舊鋪鎮已步入“以商招商、以外引外”的良性招商之路。截至年底,全鎮共引進園區項目11個,其中投產1個、竣工1個、在建6個,契約引資額26億元,實際到位資金5000萬元。進縣工業園區的企業有:總投資額6000萬元的江蘇諾普電器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投入3500萬元,於2003年8月22日正式建成投產,日產洗衣機1300台,用工150人,年銷售收入1億元,創利稅1000萬元;淮安旭輝工貿公司已建成;科新軸承、欣洋電子、嘉誠軸承儀器、吉利達車業、再豐電器、蘇潔水錶等6個項目在建。?

工業集中區

盱眙縣舊鋪鎮工業集中區內由鎮政府籌資新建12000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剛建設好就被客商搶租。在集中區內落戶的5家企業也正在建廠房、調設備、忙生產。舊鋪鎮工業集中區位於寧淮高速公路淮安段第一出口處,2007年上半年啟動,規劃1000畝,一期開發核心區300畝,現已實現了“六通一平”。盱眙縣第三輪招商引資百日競賽以來,舊鋪鎮工業集中區又新進企業2家。總投入1.02億元的江蘇信達利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現已進入調試設備階段。江蘇信達利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竣工投產後,可實現年銷售額1億元,利稅950萬元,用工120人。總投資750萬美元的江蘇澳利亞乳製品有限公司,已進入平整土地、建設廠房階段。

新農村建設

舊鋪鎮舊鋪鎮
舊鋪鎮本著“科學規劃、加快發展,合理布局、方便民眾”的原則,在淮安市建設設計院和該縣建設局的配合與支持下,認真做好鎮村布局和規劃編制工作,通過廣泛而又細緻的調查與徵求意見,規劃圖與文本已通過專家組評審,並於2007年11月報經該縣政府審批,正在逐步實施。圍繞“五個一”工程目標要求,舊鋪鎮在新農村建設上,突出重點,以點帶面,既注重典型建設,又注重面上的整體改觀,堅持有條件的先上,易實施的先行,逐步全面推開。 舊鋪鎮切實加強城鎮管理力度,組建了專業的集鎮管理與環衛保潔隊伍,使鎮容鎮貌與集鎮管理水平躍上一個新台階。加強集鎮市場安全管理和督查力度,堅決杜絕無證經營。切實做好美化、綠化、亮化工程。對街道電線桿拆除,線路一律落地。全年新植公共休閒綠地3處,新植草坪6500平方米,新植綠化面積10700平方米,綠化率達21%,投入30萬元實施路燈改造。保障了居民夜間出行的安全,提高了集鎮形象,改善了投資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