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紹祖

胡紹祖

1914年生於江蘇淮陰市。1934年夏肄業於江蘇省立淮陰中學,1938年4月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留抗日軍政大學工作,任抗大總校教員、宣傳科副科長、政教科科長。

1946年隨抗大總校到東北,轉地方任通化聯合中學副校長,通化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遼寧日報社社長,遼東日報、安東日報社副社長。

1949年以後,歷任東北師範大學教務長、 黨委第二書記、黨委書記, 吉林省委政治研究室主任,吉林日報社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長春電影製片廠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吉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黨組書記、副主席,吉林大學黨委書記。 50年代以來,曾當選為中共長春市委委員、中共吉林省委委員、中共吉林省顧問委員會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紹祖
  • 出生年月:1914年
  • 出生地江蘇淮陰市
  • 就讀院校:立淮陰中學
  • 逝世時間:1930年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早期經歷,大革命失敗後,

人物簡介

胡紹祖(1908年-1930年)字君繩。江西省上高縣泗溪胡家人。1908年1月15日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入學前,他就能背誦一些詩文;入學不久,就能寫出簡潔的文章。九歲時,他在村塾讀書,寫過一篇《說農人》的文章,層次清晰,字名確切,真實地描繪了農民受剝削壓迫的情景,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稱讚。他常與窮人家的孩子來往,看不慣闊少爺的橫行霸道,便將村中貧窮人家的孩子聯合起來,懲治這些惡少。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1919年秋,胡紹祖入上高縣立高等國小讀書。1923年以優異成績考入江西省立工業學校。當時全國反帝反封建革命浪潮風起雲湧,各種文化團體、進步組織以及進步書刊如雨後春筍相繼出現。胡紹祖一到學校就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響,開始閱讀《嚮導》、《新青年》等刊物,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1925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上海“五卅慘案”發生後,江西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群起聲援。胡紹祖回到上高,組織青年學生上街遊行示威,宣傳抵制日貨,激發人民大眾的愛國熱情。1926年,胡紹祖升入江西省立工業專科學校。為迎接北伐軍進駐南昌,他做了大量宣傳和準備工作。接著,回縣動員青年投入革命,組織了上高國民革命先鋒社,自任社長,吸收成員二百多人。先鋒社以建立新上高為宗旨,大力宣傳革命形勢,抨擊上高的黑暗政治,傳播新文化和新思想,發展進步力量,動員上高廣大青年參加國民革命。經朱用光介紹,胡紹祖於1927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和朱用光一起,組織了上高的農民運動。他親自撰寫了《告農民書》,到縣內各張貼。書中說:“親愛的農民們,你們受土豪劣紳的壓迫剝削受夠了。社會上的東西是你們用鋤頭鋤出來的,你們沒有吃沒有穿,都是被土豪劣紳奪去了。讓我們拿起鋤頭吧,把土豪劣紳的罪惡,提高了民眾的階級覺悟,廣大農民紛紛加入自己的組織—農民協會,積極投入打土豪鬥爭。正當農民運動的烈火向全國燃燒的時候,他的表兄黃開國(地主)找他說情,胡紹祖嚴正地對他說:“我不能為了私情而背叛人民!你幹了對不起農民的事情,只有聽候農民處置”。之後,胡紹祖擔任了國民黨上高縣黨部工人部長。工人運動順利開展。在國民革命先鋒社的帶動下,上高的青年工作,也發展很快。

大革命失敗後

上高環境非黨惡劣。喻開元等組織了“清鄉委員會”、“靖衛團”等反動武裝,對革命力量進行瘋狂鎮壓。胡紹祖及時轉入地下,為党進行秘密工作而夜行曉宿,奔走於南昌、泗溪、上高縣城一帶。1928年,為適應革命工作需要,他轉入省立醫專讀書,後被國民黨省黨部以共產黨的“罪名”開除了學籍。這年冬,他奉中共江西省委指示,秘密回縣建立中共上高特別支部,任特支書記。在泗溪下房胡氏祠堂內,以製造肥皂為掩護,發展組織。在上高、高安、宜豐三縣邊境地區先後發展黨員14人。特支在秘密發展組織的同時,還抓住有利時機,開展民眾鬥爭。
1929年秋
泗溪國小校長、國民黨縣黨部幹事聶謙,脅迫學校教職工一律加入國民黨。特支成員胡光前帶頭抵制了這一活動。聶謙懷恨在心,準備將胡光前解聘。特支組織學生在村中遊行示威,近使校董事會撤換了反動校長聶謙,並慰留胡光前繼續任教。國民黨在泗溪其它各村脅迫民眾入黨的活動也宣告失敗。
1929年冬
特支接到省委通知:省委交能負責人梁桂閣被捕。胡紹祖為了及時與組織取得聯繫和匯報工作,於1930年2月14日涉險到了南昌。4月,國民黨南昌衛戍區司令部的便衣特務,在上高旅省同鄉會將胡紹祖綁架。在獄中,反動派對例子多施以酷刑,企圖從他嘴中得到黨的活動情況。胡紹祖儘管渾身上下鞭痕累累,又被踩槓子壓斷了雙腿,但他始終堅貞不屈。7月,紅一軍團向長沙講軍迫近南昌時,國民黨惶恐萬狀,對政治犯進行瘋狂地屠殺。胡紹祖被敵人處以電刑,犧牲時年僅22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