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清華(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胡清華(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胡清華,1984年就讀於同濟醫科大學醫學系,1989年醫學本科畢業時,以出色的學業和科研潛力獲得同濟醫學院首批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的資格,並師從我國著名病理生理學專家王迪潯教授從事肺循環和呼吸研究。

基本介紹

簡介,人物經歷,研究方向,學術貢獻,學術兼職,參與項目,

簡介

胡清華,河南人,男,漢族,1984年就讀於同濟醫科大學醫學系

人物經歷

1991年提前攻讀博士學位,1994年留校任教,在其任職講師的兩年工作期間,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武漢市晨光計畫項目資助各一項,並獲國家專利一項。1996年赴美國Johns Hopkins大學醫學院做博士後研究,因突出業績於2000年晉升Instructor,繼而2002年晉升Assistant Professor。以上兩次晉升均獲晉升委員會(the Advisory Board of Medical Faculty)全票通過。2004年兼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講座教授、博士生導師;並擔任衛生部呼吸疾病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007年全職回校工作。

研究方向

胡清華教授主要研究血管內皮損傷的病理生理學機制和臨床防治,包括炎症介質、氧化應激所引起的鈣振盪信號途經在呼吸循環疾病, 特別是血管通透性疾病和肺動脈高壓中的意義。

學術貢獻

1.首次發現並報導非受體途徑誘發的鈣振盪,並發現內源性H2O2 與外源性H2O2 對細胞內鈣振盪的作用不同
2.首次證實鈣振盪通過其頻率來調節受體刺激所激活的轉錄活性
3.首次發現H2O2 可抑制鈉/氫交換
4.首次發現富含C4A 血漿預充對毛細血管滲漏綜合症的防治作用
5.系統地探討了鈣振盪頻率調控受體介導基因表達的機制,研究發現鈣振盪頻率通過與細胞內少量活性氧的協同作用最佳化受體刺激所引起的基因表達
發表SCI論文20餘篇。發表論文雜誌最高影響因子28.6;累積影響因子達130.7;SCI他引累計399次/單篇最高68次;

學術兼職

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缺氧與呼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生理學會呼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部“高原醫學重點實驗室”論證專家組成員,美國心臟學會(AHA)會員,美國醫學研究聯合會(AFMR) 會員

參與項目

新的細胞外鈣感受機制及其在缺氧性肺血管收縮反應中的作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7-2009,27萬元,主持
線粒體在膜受體刺激引起核基因表達中的作用,國家自然科學基,2005-2007,15萬元,主持
肺動脈平滑肌細胞氧敏感鉀通道的分子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998-2000,主持
血栓素合成酶反義寡核苷酸的基因治療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學基,1995-1997,主持
反義寡核苷酸抑制血栓素合成酶的基因表達和TXA2 的生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 ,1995-1997,主持
內皮素反義寡核苷酸對高血壓治療的研究,武漢市“晨光計畫” ,1995-1997,主持
個人獲獎
美國醫學研究聯合會(American Federation For Medical Research)頒發的研究獎,Henry Christian Award
2005年,缺氧性肺血管收縮反應特徵機制和調控的系統究,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