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橋鎮

聶橋鎮

聶橋鎮地處德安縣中部,風景名勝地——廬山西南麓,鎮政府所在地——夏家鋪,地處德安縣西部15公里;東接豐林鎮,南鄰磨溪鄉,西連吳山鄉,北與彭山相連。面積54平方公里,地貌為“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莊園”,屬於典型的丘陵山區。全鎮轄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65個村民小組,2551戶,9517人(均為漢族江右民系)。省、市、縣駐鎮單位16個(派出所、交警隊、聶橋學校、工商分局、信用社、林營站、電管站、變電站、郵政分局、電信分局、移動公司、醫院、糧管站、畜醫站、林業檢查站、加油站),各類商業店鋪36家,私營企業43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聶橋鎮
  • 外文名稱:Nieqiao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德安縣
  • 下轄地區:轄6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792
  • 郵政區碼:330400
  • 地理位置贛北
  • 面積:54平方公里
  • 人口:1萬(2013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北緣)季風濕潤氣候
  • 機場九江廬山機場
  • 火車站德安站
  • 車牌代碼:贛G
歷史沿革,地理位置,行政區劃,經濟發展,工業,農業,集鎮建設,社會事業,自然資源,人傑地靈,

歷史沿革

1955年為聶橋、永豐14個初級農業社,1956年並為聶橋鄉,1958年改聶橋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改鎮。1997年,面積56平方千米,人口0.8萬,轄聶橋、柳田、蘆溪、寶山、梓坊、永豐6個行政村。聶橋鎮。

地理位置

聶橋鎮地處德安縣中部,風景名勝地——廬山西南麓,東南連線京九鐵路贛粵高速公路,西臨316國道,北靠九江機場,德白公路穿境而過,距德安縣城僅有1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距德安縣城僅15公里,全縣交通中心,素有“中心要塞”的美譽。
全鎮國土面積5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456畝,地貌為“七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屬於典型的丘陵山區。二OO三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2.16億元,財政收入189萬元。
聶橋人民勤勞、樸實、熱情、守法,聶橋鎮黨政領導開明、開放、誠信、實幹。

行政區劃

下轄夏家鋪社區一個居委會,聶橋村、柳田村、蘆溪村、寶山村、永豐村、梓坊村等6個行政村,人口9500人。

經濟發展

聶橋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為有志者提供了良好的商機。礦產資源有儲量大、品位高的銻、鉛鋅、黃金、灰綠岩、石灰石等;旅遊資源有幾處壯觀美妙、令人留連忘返的溶洞景觀,它們同廣為流傳的望夫山傳說景點連為一體,正待全方位開發;土地資源豐富:德白公路兩旁大面積可建園辦廠的山地可以利用;農業可供開發的資源頗多:有2000餘畝坡耕地、低洼田可進行山水開發,廬山玉悅春食品加工廠對外招標擴改,有現成的標準廠房和機械設備。
全鎮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轄區內現有各類企業43家。2002年全鎮工農業實現總產值1.8億元,財政收入完成168萬元。聶橋鎮先後獲得“全國優秀公務員集體”、“全國創建文明村建工作先進鎮”光榮稱號。
200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2.16億元,財政收入189萬元。
2011年度財政收入任務1035萬(其中,國稅580萬,地稅455萬),至12月底共全鎮完成財政收入1133.2萬元(其中,國稅652萬元,地稅481.2萬元),同比增長42.9%,創歷史新高。
2012年,財政收入完成1869萬元(其中國稅1001萬元,首次突破千萬大關,地稅868萬元),較2011年增收736萬元,同比增長65%,創歷史最高。
2014年全鎮工農業實現總產值33億元,財政收入完成4500餘萬元。聶橋鎮先後獲得“全國優秀公務員集體”、“全國創建文明村建工作先進鎮”光榮稱號。

工業

(二)工業企業做大做強。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4億元,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04億元,超額完成縣委、縣政府下達的任務1.08億元任務。成功申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戶,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6億元。我鎮工業發展獲全縣經濟工作會表彰,榮獲第三。
(三)爭資爭項力度加大。向上爭取集鎮、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扶貧幫困、文化教育、企業技改等項目達20餘個,爭取資金1697萬元。
(四)綠色經濟初具規模。廬山博陽國際漂流正式營業,在省、市打開了一定的市場。

農業

(一)傳統農業保質保量保規模。全鎮水稻種植面積4624畝、棉花5014畝、油菜4500餘畝,綠肥生產300餘畝;在聶橋村、柳田村各建了一個1000畝高產油菜示範片;建立了全鎮首個千畝超級稻示範基地,推廣良種、良法;完成了冬造面積5000畝。農民人均收入達6700元,同比增長13%。
(二)特色農業提質做精顯特色。全鎮建立千畝葡萄種植基地1個,100畝以上種養基地5個;梓坊村千畝葡萄示範片平均畝產達到2500公斤,農戶人均增收3000元。新註冊了“萬家嶺”牌農副產品商標,新增國家農業部頒發的江西著名商標“博陽”牌葡萄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敷陽綜合養殖場獲評“綠色農產品”、“江西省著名商標”,蛋雞養殖規模達到65萬羽。成立了聶橋鎮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整合了原永豐茶場資源並進行經營權轉讓,茶場重新煥發活力。
(三)農業產業以點帶面抓示範。我鎮成立聶橋鎮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九江市雙佳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產業化、配套化的運營模式,發揮企業示範作用,帶動全鎮農業產業化發展上新台階。
(四)農業基礎補缺改舊出亮點。全鎮完成溝渠水泥硬化和安裝U型槽24公里,清溝30公里,新修小山塘5座,對小(二)型水庫胡家山水庫一號庫進行涵管堵漏和二號庫進行除險加固工程;新修農村公路10.7公里;爭取259萬元對聶橋村大屋周家實施園田化項目。
(五)新農村凸顯品位爭先進。投入資金170餘萬元對全鎮5個新農村建設點進行打造。以“三清八改五普及”為切入點,以品位提升為目標,以產業化聚集為特色,建設後的示範點溝渠相通、整潔衛生、環境優美,聶橋村大屋周家、梓坊村閣上劉家等3個省級示範點多次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廣大民眾的充分肯定。其中,聶橋村大屋周新農村點在全縣“巡迴看變化”檢查評比活動中獲得全縣第二名的好成績,多次迎接了國內外各方友人、領導的參觀獲好評。
該鎮新農村建設在全縣經濟工作會上榮獲第二名。

集鎮建設

高標準大投入。2012年集鎮建設總投入約100萬元,對政府門前12米路面進行了拓寬改造且在鄉鎮中第一個實施了“白改黑”,新修了75米花崗岩人行道,進行了部分道路的“網線”地埋和下水道改造。投入150萬元的鎮中心衛生院綜合大樓全面建成並完成搬遷。便民服務中心大樓、休閒廣場、集鎮2公里道路改造均列入議事日程。新農村建設高標準大變化。同步高標準打造了寶山洲上潭、柳田楊家等3個省級新農村點,獲得了2012年全縣新農村建設第一名的佳績,新農村點寶山洲上潭在2011年的全縣半年巡迴看變化中,位居第一。農村交通更加通暢。2012年完成組級公路建設2.6公里,梓坊、永豐、蘆溪、柳田4村實現了組組通水泥路。

社會事業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逐步深入,我鎮共有省級點六個、市級點八個,尤為突出的梓坊村四組(排行地陳村)按照“三清六改五普及”的要求沼氣池改建的自來水,新建沼氣池,水沖式廁所、安裝大洋能都達到了100%,還硬化了水泥,架設了路燈,安裝了有線電視,新建了科普活動中心,體育活動場所;全面進行了空地綠化,使該村面貌換讓一新。象這樣的新村還有柳田四組(高家)、梓坊一組(釣魚灣楊家)其他村在鎮、村兩級的領導下,在榜樣的模式推動下還有寶山四組、蘆溪一組、五組、等也在雨後春筍般的湧現出來。
2012年,鎮民政所被市政府評為全市先進民政所,為246戶低保戶發放保障840315元;為低保戶和五保戶發放大米8370公斤、生油2470公斤;為26名民眾申請臨時救濟金6000元;為21人申請醫療救助金150650元;爭取到救災預備金14.5萬元,增強了救災救濟儲備能力;危房改造78戶;新農保參保3615人,參保率59%;新農合參合率達96.3%;寶山村洲上潭精品社區,受到了省驗收組的充分好評;鄉鎮勘界工作全面完成;聘請徐小彪對300餘名葡萄種植戶進行葡萄種植實用技術培訓;實現勞動力轉移到工業園區就業410人。心繫移民。爭取資金54萬元完成了11個移民後期扶持項目、2個應急管理項目和2個扶貧項目建設。

自然資源

聶橋鎮旅遊資源有壯觀美妙、令人流連忘返的溶洞奇觀,它們同廣為流傳的望夫山景點連為一體。
聶鎮由於其公路交通等的特殊性,九江市委原書記彭宏松、熊承忠、劉上洋均在聶橋掛過點。
旅遊資源有幾處壯觀美妙、令人留連忘返的溶洞晾觀。

人傑地靈

聶橋鎮素有“人傑地靈”之稱,歷來倍受上級領導和部門重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吳官正同志曾五次來聶橋鎮視察工作,並把聶橋作為工作聯繫點。一九九四年月他連住聶橋半個月進行調研,元旦吳書記特來電話,關心聶橋;九江原三任市委書記彭宏松、熊承忠、劉上洋蹲點聶橋;聶橋有中華大地第一站——山江湖推廣站;有贛北規模最大的蛋雞養殖場;有全縣標準化最高的永豐茶園、永豐果園;有全縣最大的廬山玉悅春食品加工廠;有溶洞景點——臥龍洞、螺絲洞和望夫山景區;聶橋這塊肥沃的土地,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