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改革思想

習近平改革思想,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來源於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同時也深深植根於40年改革開放的恢弘實踐。

基本概況,主要內容,

基本概況

習近平改革思想植根於40年改革開放實踐,不僅僅因為改革偉業持續推進,黨的指導思想也隨之一脈相承、與時俱進,還因為習近平總書記親歷40年改革開放全過程,從參加領導一線改革實踐和推動中央改革舉措落地,開展重大改革探索,一直到參與中央改革決策,乃至成為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主要內容

關於準確把握改革的歷史地位。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也是中國共產黨最鮮明的品格。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指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我們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步伐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中產生,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發展壯大。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又鮮明提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總書記提出的新的偉大革命、活力之源、重要法寶、必由之路、關鍵一招等重要論斷,深刻闡述了改革開放對於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極端重要性,深刻闡明了改革開放對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極端重要性。
關於堅持改革正確方向。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正確方向,沿著正確道路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一定要高舉改革旗幟,但我們的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推進的改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在方向問題上,我們頭腦必須十分清醒。我們的方向就是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張。”這裡面最核心的是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偏離了這一條,就南轅北轍了。從這些重要論述中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改革方向,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是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任何時候都不能偏離和動搖。
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強調,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總目標的提出,在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理論的重大創新。黨的十九大將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並載入黨章,集中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願。
如何準確把握這一改革總目標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總目標這兩句話是一個整體,前一句規定了根本方向,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後一句規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指向。兩句話都講,才是完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黨的十九大對全面深化改革確定了“三步走”方略:第一步,到2020年各項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第二步,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第三步,到本世紀中葉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重要戰略安排,進一步明確了實現改革總目標的時間節點和方法路徑。
關於堅持“三個不能變”的改革原則。中國改革開放是有原則、有底線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無論改什麼、改到哪一步,堅持黨對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不能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不能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不能變。”這“三個不能變”是中國改革的基本遵循,其中,黨的領導是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總目標是改革的努力方向,以人民為中心是改革的價值取向。只有牢牢堅持改革原則不動搖,才能確保改革順利進行、行穩致遠。
關於注重全面推進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啟動的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製度間的協同和聯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就需要有管總的目標,也要回答推進各領域改革最終是為了什麼,要取得什麼樣的整體效果這個問題。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形成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效果”。
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我們推動了包括經濟體制改革、民主法制領域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紀檢監察體制改革以及國防和軍隊改革等諸多領域的改革,目的在於通過貫通各領域的全面改革,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
關於抓住改革重點。經濟建設是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改革的重點歷來是經濟體制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仍然是經濟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仍然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實際上就是要處理好在資源配置中市場起決定性作用還是政府起決定性作用這個問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次全會圍繞經濟體制改革這個重點明確提出了“六個緊緊圍繞”的改革路線圖,實際上指明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黨建等領域的改革重點和思路,為各領域改革提供了方向性指導。
關於堅持改革正確方法論。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改革的方法,形成了一整套推進改革的方法論。一是準確把握改革內在規律,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係、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係、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係、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二是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協同,既抓改革方案協同,也抓改革落實協同,促進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著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聚焦發力。三是改革要於法有據。在整個改革過程中,都要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加強對相關立法工作的協調,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
關於抓好改革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他把抓落實作為一項重要的執政本領鄭重向全黨提出來,強調要以釘釘子精神抓落實,要抓鐵有痕,要一張好的藍圖繪到底。為抓好改革落實,他還提出強化責任擔當,抓好改革督察,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撲下身子抓落實,既當改革的促進派,又當改革的實幹家。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