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美國太平洋司令部)

美國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

美國太平洋司令部一般指本詞條

美國印度太平洋司令部是美軍9大聯合作戰司令部之一,正式組建於1947年1月1日。位於夏威夷H·M·史密斯兵營,由司令辦公室、副司令/參謀長辦公室、副參謀長辦公室、15個專業辦公室(每個辦公室1~10人不等)、6個部及所屬處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國印度太平洋司令部
  • 外文名:United States Indo-Pacific Command
  • 司令:菲利普·戴維森海軍上將
  • 副司令:托馬斯·柯南特陸戰隊中將
  • 參謀長:安東尼·克拉奇菲爾德陸軍少將
  • 轄區:日本、韓國等
  • 總部:夏威夷瓦胡島H·M·史密斯軍營
發展歷程,高層領導,轄區,機構設定,歷任司令,

發展歷程

1947年1月1日,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正式組建。
2018年5月30日,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正式宣布“太平洋司令部”更名為“印度太平洋司令部”。

高層領導

前司令:哈里·哈里斯海軍上將
現司令:菲利普·戴維森海軍上將
副司令:托馬斯·柯南特海軍陸戰隊中將
參謀長:安東尼·克拉奇菲爾德陸軍少將
高級軍士顧問:馬克·羅茲一級軍士長
2015年5月27日,美國太平洋司令部首位亞裔司令、日裔人士哈里斯於正式上任,成為美國海軍最高軍階的亞裔官員。

轄區

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的關注區域覆蓋超過50%的世界面積 , 約1.05億平方英里(2.72億平方公里),近60%的世界人口,橫跨36個國家和20地區。世界上兵力達前6大的軍隊(即美軍、俄羅斯聯邦軍、中國人民解放軍、印度軍隊朝鮮人民軍大韓民國國軍)均集中於此區內。
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的職責範圍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的職責範圍
責任轄區包括:太平洋自西經092° ,北至北緯8°,西至西經112°,西北至北緯50°/西經142°,西至東經170°,北至北緯53°,東北至北緯65°30'/西經169°,北至北緯90°;北冰洋自西經169° ,東至東經100°;中華人民共和國、蒙古國(外蒙古自治區)、(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韓民國)統稱高麗、日本。

機構設定

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編制416人,其中軍人312人,占75%;文職104人,占25%。在312名軍人中,軍官266人,占85.3%;士兵46人,占14.7%;陸軍99人,占31.7%;海軍98人,占31.4%;空軍95人,占30.4%;陸戰隊20人,占6.4%。其具體機構設定如下:
1.首長辦公室
司令辦公室包括司令、執行助理、隨從參謀等14人,另設外交政策辦公室、公共外交顧問辦公室、動員助理辦公室等3個辦公室。
副司令/參謀長辦公室包括副司令/參謀長、助理、副官、秘書等7人,另設監察長辦公室、科技顧問辦公室、高級士兵顧問辦公室、立法事務辦公室、禮賓辦公室、公共事務辦公室等6個辦公室。
副參謀長辦公室包括副參謀長、助理、主管軍士長等8人,另設華盛頓聯絡辦公室、司令部史辦公室、審計辦公室、軍法參謀辦公室、軍醫辦公室、分析與決策支援、演習模擬與知識生成辦公室等6個辦公室。
2.人力、人事與行政部(J1)
人力、人事與行政部編57人,設部長辦公室和項目處、民事項目管理處、人力與戰備處、行政項目處、預備役部隊處等5個處,負責太平洋總部範圍內的人力、人事和行政管理,上與聯合參謀部、下與軍種參謀部的人事部門發生業務聯繫。
3.情報部(J2)
情報部編41人,設部長辦公室,結構與系統處、計畫與戰備處、資源與支援處、情報收集、來源與信息作戰處等4個處,以及1個情報支援組,負責本戰區的情報收集與信息作戰行動,上與聯合參謀部、下與軍種參謀部的情報部門發生業務聯繫。
4.作戰部(J3)
作戰部編63人。設部長辦公室,反恐怖與部隊保護處、反毒品處、訓練與戰備處、聯合試驗處、指揮與控制處等5個處,以及1個巡航飛彈支援辦公室。負責本戰區的作戰訓練、計畫與實施,上與聯合參謀部的作戰部、下與軍種參謀部的作戰與計畫部門發生業務聯繫。
5.後勤、工程與保密支援部(J4)
後勤、工程與保密支援部編34人。設部長辦公室,後勤信息系統處、後勤戰備處、聯合運輸處、工程處、保密支援處、計畫與演習處等6個處,以及第 21特遣部隊司令部。負責本戰區的作戰後勤保障,上與聯合參謀部、下與軍種參謀部的後勤部門發生業務聯繫。
6.戰略計畫與政策部(J5)
戰略計畫與政策部編54人(不包括駐外人員)。設部長辦公室,東北亞政策處、南亞、東南亞和大洋洲政策處、地區戰略與政策處、計畫處、需求與部隊處、地區接觸處等6個處,負責制定太平洋戰區的戰略和各種政策,及處理相關事務等,上與聯合參謀部的戰略計畫與政策部、部隊結構/資源與評估部發生業務聯繫,下與軍種參謀部的民事、公共事務部門發生業務聯繫。
7.指揮、控制、通信與計算機系統部(J6)
指揮、控制、通信與計算機系統部編62人,設部長辦公室,合成互通處、 C4I結構與資源處、C4I作戰管理與計畫處、C4系統處、信息安全處等5個處,負責太平洋總部的指揮、控制、通信與計算機系統管理與保障等,上與聯合參謀部的指揮、控制、通信與計算機系統部、下與軍種部隊的通信、電子、自動化管理等部門發生業務聯繫。
8. 下屬司令部與部隊
太平洋司令部下設:太平洋陸軍司令部、太平洋陸戰隊司令部、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太平洋空軍司令部等4個軍種司令部;駐日美軍司令部、駐韓美軍司令部、第8集團軍司令部、阿拉斯加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特種作戰司令部等5個下屬聯合司令部;“無敵聯合特遣部隊”和“西部機構間聯合特遣部隊”兩支常備聯合特遣部隊。亞太安全研究中心、太平洋聯合情報中心、災害管理與人道援助最佳化中心是直接向太平洋司令部報告情況的單位。

歷任司令

姓名中文名任期
第1任
John H. Towers
約翰·H·塔沃斯
1947.1.1-1947.2.28
第2任
Louis E. Denfeld
路易·E·登菲爾德
1947.2.28-1947.12.3
第3任
DeWitt C. Ramsey
德威特·C·拉姆齊
1948.1.12-1949.4.30
第4任
Arthur W. Radford
亞瑟·W·雷德福
1949.4.30-1953.7.10
第5任
Felix Stump
費利克斯·斯特姆普
1953.7.10-1958.7.31
第6任
Harry D. Felt
哈利·D·菲爾特
1958.7.31-1964.6.30
第7任
Ulysses S. Grant Sharp
尤利塞斯·S·格蘭特夏普
1964.6.30-1968.7.31
第8任
John S. McCain Jr.
小約翰S.麥凱恩
1968.7.31-1972.9.1
第9任
Noel Gayler
諾埃爾·加爾勒
1972.9.1-1976.8.30
第10任
Maurice F. Weisner
莫里斯·F·維斯納爾
1976.8.30-1979.10.31
第11任
Robert L. J. Long
羅伯特·L·J.龍
1979.10.31-1983.7.1
第12任
William J. Crowe, Jr.
小威廉·J·克羅
1983.7.1-1985.9.18
第13任
Ronald J. Hays
羅納德·J·海斯
1985.9.18-1988.9.30
第14任
Huntington Hardisty
亨廷頓·哈迪斯蒂
1988.9.30-1991.3.1
第15任
Charles R. Larson
查爾斯·R·拉爾森
1991.3.1-1994.7.19
第16任
Richard C. Macke
理察·C·麥克
1994.7.19-1996.1.31
第17任
Joseph W. Prueher
約瑟夫·W·普理赫
1996.1.31-1999.2.20
第18任
Dennis C. Blair
丹尼斯·C·布萊爾
1999.2.20-2002.5.2
第19任
Thomas B. Fargo
托馬斯·B·法戈
2002.5.2-2005.2.26
第20任
William J. Fallon
威廉·J·法倫
2005.2.26-2007.3.3
第21任
Timothy J. Keating
蒂莫西J.基廷
2007.3.23-2009.10.19
第22任
Robert F. Willard
羅伯特·F·威拉德
2009.10.19-2012.3.9
第23任
Samuel·J·Locklear
塞繆爾 J.洛克萊爾
2012.3.9-2015.5.27
第24任
Harry B. Harris, Jr.
小亨利·哈里斯
2015.5.27-2018.5.29
第25任
PhilipS.Davidson
菲利普·戴維森
2018.5.3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