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鄉(黑龍江省明水縣繁榮鄉)

繁榮鄉(黑龍江省明水縣繁榮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繁榮鄉,黑龍江省綏化市明水縣轄鄉,繁榮鄉原名梅純屯。位於縣境東北部,明水縣城東北31公里處。東鄰光榮鄉,南靠樹人鄉,西連永興鎮,西南與興仁鎮接壤,北與拜泉縣新生鄉毗鄰。面積109.5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10010人(2017年)。明(水)海(倫)公路過境。轄繁榮村、幸福村等村委會。鄉鎮企業有制油、米麵加工、服裝等廠。農業主產玉米、大豆、小麥,兼產亞麻、甜菜、馬鈴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繁榮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黑龍江省明水縣
  • 面積:109.5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10010人(2017年) 
  • 車牌代碼:黑M
歷史沿革,行政轄區,人口狀況,中國小校,地理環境,鄉鎮經濟,社會事業,

歷史沿革

清末,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由梅純開荒建屯。因“純”字與“村”讀音相近,故後人稱此屯為“梅村”。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隸屬拜泉縣管轄。中華民國成立後,1923年12月,設定明水設治局後,隸屬東鄉管轄。1929年改為明水縣第二區。東北淪陷後,初為第五保,1938年設梅純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2月,為第四區,1949年改為古城區,1951年改為第四區。1956年3月,並村劃鄉,設定繁榮鄉。1958年9月,將光榮鄉併入改為繁榮人民公社。1962年將原光榮鄉劃出,成立光榮公社。1984年4月,政社分開,改為繁榮鄉。鄉政府設在繁榮村,全鄉幅員面積109.5平方千米(2017年),全鄉耕地10.6萬畝,,其中水田2277畝,旱田10.2萬畝。 全鄉七個行政村,34個自然屯,總人口10010人(2017年)。
黑龍江省綏化市明水縣繁榮鄉地理位置

行政轄區

繁榮鄉下轄村:繁榮村、幸福村、民富村、光芒村、星火村、自興村、聯合村。

人口狀況

繁榮鄉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3715

7049

6666
家庭戶戶數
3560
家庭戶總人口(總)
13687
家庭戶男
7025
家庭戶女
6662
0-14歲(總)
3588
0-14歲男
1856
0-14歲女
1732
15-64歲(總)
9513
15-64歲男
4866
15-64歲女
4647
65歲及以上(總)
614
65歲及以上男
327
65歲及以上女
287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3629
10010人(2017年)。

中國小校

明水縣繁榮鄉中學
明水縣繁榮鄉中心國小
明水縣繁榮鄉中心國小
明水縣繁榮鄉光芒國小
明水縣繁榮鄉古城村國小
明水縣繁榮鄉幸福國小
明水縣繁榮鄉新立國小
明水縣繁榮鄉星火國小
明水縣繁榮鄉民富國小
明水縣繁榮鄉繁榮國小
明水縣繁榮鄉聯合國小
明水縣繁榮鄉自興國小
明水縣繁榮鄉自和國小
明水縣繁榮鄉致富國小
明水縣繁榮鄉遼源中學
明水縣繁榮鄉遼源國小

地理環境

繁榮鄉地處丘陵地帶,頭道溝子(內河)從其部東流過,撇拉河位其西界,境內現有光芒、自興、致富三座小型水庫。境內丘壑相連,連綿起伏,土質多為黑土,適宜發展農業,盛產大豆。
繁榮鄉交通方便,明海公路從境內通過

鄉鎮經濟

幾年來繁榮鄉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發展綠色特色、畜牧、勞務和生態經濟,農村經濟發展邁出新步伐。2005年全鄉GDP實現52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16元, 全鄉農業總產值達到2531萬元,同比增長9.3%。全鄉開發無公害大豆面積5.5萬畝,種植小米、瓜菜、北藥等特色作物5000畝。
2005年創建梅村屯生豬育肥小區1個,現有星火肉牛養殖、黃家崗仔豬繁育、致富村肉羊養殖等專業村屯12個,牧業總產值實現1171萬元。
全鄉共闢建滿洲里等14處勞務輸出基地,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3800人,勞務創收1020萬元。
全鄉森林覆蓋率達到18.6%。農業基礎不斷完善,2005年全鄉高標準整地8.5萬畝,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
項目建設情況:2005年繁榮鄉堅持把招商引資和發展非國有經濟做為鄉域經濟的重點來抓,進一步放寬政策,最佳化招商環境,為非國有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使非國有經濟婺2歡俠┐蟆?005年,全鄉共吸引外資1100萬元,其中峰雪粉業有限公司投資1000萬元,引進幸福塑膠顆粒廠投資50萬元,洪濤塑鋼門窗加工廠投資50萬元,新增個體工商戶45戶,全鄉個體工商戶發展到209戶,非國有經濟產值實現1343萬元。
資源優勢和優勢產業:繁榮鄉盛產大豆,是遠近聞名的大豆集散地。境內現有年流量萬噸以上大豆貯運公司3家,大豆遠銷至河南鄭州等地。2004年全鄉推行稅費改革,落實“一免兩補”政策,農民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大豆種植投入進一步加大。同時,繁榮鄉緊緊依託繁榮鄉國家優質大豆基地,與省農科院和綏化農科所合作開發優質高產、高油大豆品種5.5萬畝。A級綠色大豆認證達到5萬畝。
未來發展展望:“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是“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要求。繁榮鄉將要把營造鄉村發展新環境和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要出發點,努力作好“三農”工作。
今後幾年,繁榮鄉將努力在村屯道路硬化,農房改造,環境衛生等方面有新的發展。將準確把握“十一五”期間上級的投資取向,加大對上爭取資金力度,力爭做好鄉中心國小、中心衛生院、派出所、司法所的改擴建工程。努力在實現“村村通”公路建設上實現新突破。將加快農房改造步伐,利用三至五年期間逐步實現村屯住房100%磚瓦化。要加強村容村貌和環境治理,大力推廣清路障、清柴草垛、清垃圾、清糞便的“四清”工程和改廁、改圈、改水、改灶的“四改”工程,改善髒、亂、差現狀。要大力開展路旁綠化,美化農村環境。要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四有”新型農民。特別是要以提高民眾科學文化素質為根本,大力開展科技、文明、富裕、法制、衛生“五進農家”活動。從而不斷加快鄉風文明建設進程,樹立健康、文明的農村新風尚。同時各村將要成立一處文化娛樂活動場所,積極發展農村股份合作經濟組織,增強農民抵禦市場風險能力。

社會事業

幾年來,繁榮鄉加強了衛生環境管理,街內居住環境明顯改善,基本上達到了香化、美化、綠化;居民新增寬頻30戶,廣播電視入戶率達到98%,衛生、教育、文化、體育、計畫生育、電力、民族宗教等社會事業也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