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二十五軍長征

紅二十五軍長征

紅二十五軍長征是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11月至1935年9月,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退出鄂豫皖蘇區,經鄂豫陝向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

紅二十五軍離開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率先到達陝北,勝利完成了黨中央賦予的擔當“先遣隊”的歷史使命。留下的部分武裝也重建為紅二十八軍,英勇堅持了3年游擊戰爭,發展壯大到3000餘人,直至1938年,改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二十五軍長征
  • 時間:1934年
  • 來源:中國長征
  • 性質:長征軍隊
長征背景,長征經過,歷史地位,功績和代價,

長征背景

紅25軍原屬紅四方面軍建制。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撤離鄂豫皖蘇區向川陝邊轉移後,中共鄂豫皖省委將留在蘇區的部隊重建紅25軍。蔣介石集中重兵對鄂豫皖蘇區進行連續“清鄉”“清剿”和“圍剿”,紅25軍進行了艱苦的鬥爭,部隊受到很大損失,根據地人口銳減。中共中央先後發出指示和訓令,指示紅25軍在情況嚴重時,可進行戰略轉移,創建新的蘇區。1934年8月,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派程子華到鄂豫皖蘇區工作。
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第14次常委會議召開,因為會址毗鄰戰略要塞花山寨,這次會議史稱“花山寨會議”,會議決定,鄂豫皖省委率領紅二十五軍實行長征。會議決定:鄂豫皖省委率領紅二十五軍立即實行戰略轉移(實行長征),為發展紅軍和創建新根據地而鬥爭,以平漢鐵路以西鄂豫邊界的桐柏山區和豫西的伏牛山區為初步目標,對外稱“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留下一部分武裝再組建紅二十八軍,由高敬亭統一指揮,繼續堅持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武裝鬥爭。
紅二十五軍長征

長征經過

1934年11月16日,紅25 軍共2900 餘人,由河南省羅山縣何家衝出發,向平漢鐵路以西轉移,開始長征。17日晚,從信陽以南東雙河至柳林間越過平漢鐵路。後經歇馬嶺、獨樹鎮等戰鬥,突破國民黨軍的重重攔阻,於12月上旬經河南省盧氏縣境進入陝西省雒南(今洛南)地區。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雒南縣庾家河召開常委會議,決定在鄂豫陝邊界創建蘇區,並將中共鄂豫皖省委改為鄂豫陝省委。隨後,紅25軍在鄂豫陝邊界的鄖西、盧氏、雒南、鎮安之間地區,開展創建蘇區的工作。至1935年5月,經過蔡玉窯、文公嶺、荊紫關、袁家溝口等戰鬥,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兩次“圍剿”,建立了鄂豫陝蘇區,部隊發展到3700餘人。
1935年7月15日,中共鄂豫陝省委召開會議,決定率紅25軍主力西征北上,到陝甘蘇區會合紅26軍,集中力量消滅敵人,並配合紅一、紅四方面軍的北上行動;留下紅74師堅持原地鬥爭。16日,紅25軍從西安以南的灃峪口出發,繼續長征。1935年8月3日,紅25軍進入甘肅,攻占兩當縣城。隨即北上,11日北渡渭河,進占秦安,威逼靜寧,切斷了西(安)蘭(州)公路交通。17日攻占隆德,爾後翻越六盤山,向東挺進。21日,在涇川縣的四坡村與攔截之國民黨軍1個團激戰,將其全殲。戰鬥中,政治委員吳煥先犧牲。30日,經華亭縣安口窯北進。1935年9月15日到達陝甘蘇區的永坪鎮,次日同西北紅軍第26、第27軍會師,結束長征。18日,紅軍第25、第26、第27軍合編為紅軍第15軍團,徐海東任軍團長,程子華任政治委員。紅25軍改編為第75師。

歷史地位

毛澤東曾稱讚紅25軍的遠征為中國革命立下了大功。
紅25軍長征歷時10個月,途經安徽、湖北、河南、陝西、甘肅5個省,轉戰近5000公里。它是在與中共中央長期失去聯繫的情況下,單獨轉移並先期到達陝北的一支紅軍隊伍。

功績和代價

長征過程中,紅25軍創下了不朽的功績:
1、長征中幾支長征隊伍中最先到達陝北的一支工農紅軍。成為長征先鋒;
2、長征中唯一一支增員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抗擊了30多個團敵人的圍追堵截,不僅沒有減員,到陝北時,部隊還增加了800多人;
3、長征中唯一一支創建了根據地(豫陝、鄂陝邊區十餘縣)的中國工農紅軍。在全國各革命根據地大部分損失的情況下,在鄂豫陝邊區播下了紅軍種子,創建了鄂豫陝革命根據地
4、長征中唯一一支發展地方游擊師、紅74師的中國工農紅軍。為中國工農紅軍增加了新鮮血液。
同時,長征過程中,紅25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1、中共鄂豫皖省委書記徐寶珊積勞病逝;
2、紅25軍政委吳煥先英勇犧牲;
3、正、副軍長徐海東程子華負重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