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逆

篡逆,是一個漢語辭彙,

拼音:cuàn nì

基本意思是篡奪叛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篡逆
  • 外文名:cuàn nì
  • 釋義:篡奪叛逆
  • 出處:《後漢書·鮑永傳》
  • 拼音:cuàn nì
詞目,拼音,注音,出處與詳解,

詞目

篡逆

拼音

cuàn nì

注音

ㄘㄨㄢˋ ㄋㄧˋ

出處與詳解

篡奪叛逆。
1、《後漢書·鮑永傳》:“永因數為諫陳興復漢室,翦滅篡逆之策。”
2、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公問 李弘度 曰:‘卿家平陽何如樂令?’於是李潸然流涕曰:‘趙王篡逆,樂令親授璽綬。亡伯雅正,恥處亂朝,遂至仰藥,恐難以相比。’”
3、《周書·李遷哲傳》:“及侯景篡逆,諸王爭帝,遷哲外御邊寇,自守而已。”
4、明 陸人龍《遼海丹忠錄》:“揭至登撫,袁可立具疏請討復,雲:‘倘為封疆多事,恐勞師害民,當遣使宣整流,布告彼邦,明正其罪。使彼中臣民,知君不可易,禮宜亟討篡逆之罪,復立已廢之王。若果李倧迫於妃命,臣民歸心,亦當退避待命,而後朝廷徐頒赦罪之詔,令其祗奉國事。’”
5、《東周列國志》第五回:“莊公曰:‘州吁素好弄兵,今既行篡逆,必以兵威逞志。鄭、衛素有嫌隙,其試兵必先及鄭,宜預備之。’”
6、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回《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汝是何人,敢發大語?天子乃先帝嫡子,初無過失,何得妄議廢立!汝欲為篡逆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