筵賓鄉

筵賓鄉

筵賓鄉是全縣糧食生產基地之一,素稱“莒南小糧倉”。在全縣率先實現“噸糧鄉”。農作物以小麥、地瓜、玉米、水稻、花生為主。盛產水蘿蔔、大白菜、黃瓜、蠶繭等,大白菜以質優、含維生素豐富而暢銷北京、天津、黑龍江、吉林等20多個省、市。有果園7000畝,桑園3000畝。畜牧業以養牛、羊、豬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筵賓鄉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莒南縣
  • 政府駐地莒南縣
  • 郵政區碼:276619
  • 面積:36910
農業經濟,農牧業,水利工業,

農業經濟

1993年糧食總產3.38萬噸,畝產511公斤,,1993年畜牧業總收入2000萬元。 1993年,全鄉有四級企業1200家,其中鄉辦2家,村辦2家,聯辦、個體辦1196家,主要從事拆車、製鞋、鑄造、礦產開發、制鬃等。製鞋業生產規模居莒南縣各鄉(鎮)之首。泉龍廢舊車輛解體市場綿延6公里,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廢舊汽車交易市場,也是臨沂地區八大專業市場之一。 1993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2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5464萬元。財政收入8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45元。 莒(縣)新(浦)公路縱貫境內。開通240門程控電話,村村通電話。擁有各類商業服務網點106處。 1993年有初級中學3處,國小25處,在校學生4800人。鄉衛生院1處,農村衛生室63處,醫務人員85名。 1946年12月24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山東省第一個團支部--金溝官莊團支部正式建立,是全國第二個農村團支部。
筵賓鄉筵賓鄉

農牧業

全鎮共有糧田面積50942畝,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水稻、地瓜、玉米、大豆等。由於大力推廣科學種田,不斷調整種植結構,複種指數不斷提高,糧食產量不斷增加,1998年糧食總產達到31983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黃煙、桑、蔬菜等。根據東部山區、西部平原的實際,大力實施農業綜合開發,筵賓鎮被列為1—4期黃淮海平原開發重點鄉鎮。到1998年底,西部桑園面積已達5000畝,蠶繭產量26.5萬公斤,總收入450萬元。大棚蔬菜種植,面積達1.5萬畝,其中水蘿蔔、黃瓜等遠銷北京、天津等20多個省市,年均純收入4800萬元。東部山區大力發展黃煙種植,1998年共種植黃煙2000畝。 在發展畜牧業生產過程中,推廣優新畜禽品種,提高養殖技術,落實防疫措施,提倡科學養殖、規模養殖。到1998年底,全鎮養牛2.3萬頭、豬2.1萬頭、羊2.5萬隻、雞80萬隻。1998年畜牧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21%。

水利工業

1998年底,全鎮有(一) 、(二)型水庫12座,塘壩35座,庫容量414.6萬方,建大口井7眼,揚水站3座,西部建有防滲乾渠,並有支渠配套,東部有環山渠,在齊莊子挖排水溝20條,全長1萬米。有14個村2萬多人用上自來水。 1997—1998年, 重點抓了筵賓河的治理,共投資480萬元,把河分段截流,蓄水10萬立方米,集美化、抗旱、防洪於一體的河道鏈狀小湖21個,解決了沿河兩岸的土地灌溉問題,並建起了涼亭3個,假山1座,使過去乾涸的髒河變成了一個美觀實用的筵河公園。
1994年有鎮、村集體企業23家,從業人員1220人,擁有固定資產320萬元,完成產值0.5億元,實現利稅132萬元。 1995年確立了“工業立鎮、農業強鎮、商業富鎮、科教興鎮”的總體思路,大力發展鎮村企業,先後改建、新建了制鬃廠、鋁壓延廠、紙箱廠、養殖場、織袋廠、水泥預製廠、廢舊蓄電池回收廠等集體企業。1998年出台了《筵賓鎮企業改制實施方案》,通過出售、租賃、兼併等形式對鎮村集體企業進行了改制。 到1998年底,全鎮鎮、村集體企業已發展到53家,從業人員3230人,固定資產3 967萬元, 完成產值4億元,實現利稅3200萬元,分別比1994年增長了8倍和4.1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