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人口大遷移

第二次人口大遷移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發生的世界人口大的遷移流動。這次人口大遷移始於15世紀末,終於19世紀初,歷時800餘年。遷移流向主要有二:一是從歐洲流至美洲,二是從非洲流至美洲。最初的遷移流動是在北美、南美等新大陸陶金地和開闢新的生存空間,遷移者大多是西歐破產手工業者、農民以及商人,也有逃避封建壓迫和宗教迫害者,還有為發財而走的冒險家。

最早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向中南美移民,然後是英法向北美移民。歐洲遷往美洲的人口,1760年移居美國160萬人,1775年達260萬人,巴西的歐洲白人在1818年達84萬人。在16世紀,歐洲商人為獲取暴利,開始把非洲人當作奴隸,販運至美洲和大洋洲,販運人數達2000萬左右,運往南亞、西亞的也有1000~1500萬人。另有4000萬人在販運途中死於飢餓、疾病、風暴和非人的虛待。據統計,從16世紀到19世紀,非洲黑人因販賣至世界各地而使非洲人口損失1億左右,相當於19世紀初非洲人口總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