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珦

程珦

程珦(1006-1090),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字伯溫,舊名溫(一有其字),字君玉,既登朝,改後名。程珦是北宋理學大師程顥程頤之父。

景德三年(1006年)丙午正月二十三日生。宋仁宗時,錄用舊時大臣的後裔,程珦被委任為黃陂縣尉,後又升任龔州磁州、漢州等州知州。熙寧年間,因厭倦當官,開始管理西京嵩山崇福宮。復職後,自大理寺丞十三遷至太中大夫。後來自騎都尉成為上國柱。封永年縣伯,次年改封趙王,諡號和、食邑九百戶。

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庚午春正月十三日己卯以疾終於正寢,終年八十五歲。

基本介紹

  • 本名:程珦
  • 別稱:太中公
  • 字號:字伯溫
  • 所處時代:北宋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時間:景德三年(1006年)丙午正月二十三日
  • 去世時間:元祐五年(1090年)庚午正月十三日
  • 主要成就:培育理學大師程顥、程頤
  • 籍貫:河南洛陽
  • 爵位:永年縣伯
  • 食邑:九百戶
人物生平,文獻記載,軼事典故,個人著作,家族成員,書先公自撰墓誌後,

人物生平

程珦的曾祖父程羽,尚書兵部侍郎贈太子少師,遷居開封府;祖父程希振,尚書虞部員外郎,遷居河南府伊川縣,遂為河南人;父程遹,贈開府儀同三司吏部尚書。
程珦
程珦生於景德三年(1006年)丙午正月二十三日。宋仁宗時,錄用舊時大臣的後裔,程珦被委任為黃州黃陂縣、吉州廬陵縣縣尉。任職很久後,又改為潤州觀察支使,後升為龔州知州。
當時宜獠區希范已經被殺了,他故鄉的人忽然傳說他的神靈降世,說“:應當為我在南海立祠廟”,於是迎送他的神靈至南海,到龔州,程珦派人責問送神的人。送神的人說:“近來經過潯州,潯州知州以為是妖怪,投祭祀品到江里,祭祀品逆水而上,知州害怕,於是改為以禮相待。”程珦派人又把祭品投入江里,祭品順流而下,這種迷信欺騙於是被平息。
後改職為磁州知州,又改為漢州知州。
程珦曾經在開元寺僧舍款待宴請客人,剛剛開始喝酒,人們喧譁說佛光顯現,看的人互相擠撞踐踏,不能禁止,程珦安靜地坐著不動,過一會兒就安定下來了。
宋神宗熙寧年間,新法推行,做州縣官吏的聽從命令唯恐落後,程珦獨自抗議不行,指出新法的不恰當之處。朝廷派來的使者李元瑜發怒,程珦就推託生病而回歸故里,擔任管理西京嵩山崇福宮的職位。任職期滿再任,於是便請求辭官了。
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程珦去世,封趙王,諡號和、終年八十五歲。

文獻記載

程珦事跡見《宋史》卷四二七《程顥傳》、《新安縣誌》卷六二。

軼事典故

程珦仁慈、寬恕同時又剛毅、果斷,平時在家對幼小或下人很客氣,唯恐嚇著他們。至於冒犯義理的事,絕對不做。對左右使喚的下屬,每天都問寒問暖。先後得到五次朝廷嘉獎,分別給了叔伯的子孫。出嫁女兒或寡婦,一定盡力給予豐厚的嫁妝。所得到的薪俸,大多分給親戚中的貧困者。伯母寡居,他接到家裡奉養、照顧,更加周到。侄女嫁人後死了丈夫,程珦把她接回來,教育撫養她們母子,像對待兒子、侄兒一樣。
當時官職小,俸祿少,克制自己,追求道義,別人都以為很難得。文彥博蘇頌等九人表彰他的清廉和志氣節義,皇帝宋哲宗詔令賞賜帛二百匹,官府為他出葬。

個人著作

《游壽安山示二子熙顥》
藏拙歸來已十年,身心世事不相關。
洛陽山水尋須遍,更有何人似我閒。
《詠濯纓亭》
西園勝跡名天下,唐相經營用意工。
島嶼迴環壓湖面,樓台重複倚雲空。
濯纓泉潔存遺蹟。促軫亭空想舊風。
公暇未應無客會,春遊更喜與民同。

家族成員

妻子:侯氏
兒子:程應昌;程天錫;程顥程頤;程韓奴;程蠻奴
孫子:程端懿、程端愨、程端本;程端中、程端輔、程端彥
曾孫:程昂、程、程昺、程冕;程(曄)、程旼;程易、程晃、程晟;程旻(一曰宗)、程暘、程暐

書先公自撰墓誌後

程姓,珦名,伯溫字,姓源世系,詳於家牒,故不復書。曾王父,尚書兵部侍郎贈太子少師,諱羽;曾王母,清河太君張氏、襄陵太君賈氏;王父,尚書虞部員外郎,諱希振;王母,高密縣君崔氏;考,贈司空,諱遹;妣,追封趙國太夫人張氏、冀國太夫人張氏。予性質顓蒙,學術黯淺,不能自奮,以嗣先世。天聖中,仁宗皇帝念及祖宗舊臣,例錄子孫一人,補郊社齋郎。歷黃州黃陂、吉州廬陵二縣尉,潤州觀察支使。由按察官論薦,改大理寺丞,知虔州興國縣,龔州,徐州沛縣。監在京西染院,知鳳、磁、漢三州事。熙寧中,厭於職事,丐就閒局,管勾西京嵩山崇福宮。歲滿再任,遂請致仕。官,自大理寺丞十三遷至太中大夫;勛,自騎都尉至上柱國;爵,永年縣伯;食邑,戶九百。娶侯氏,贈尚書比部員外郎道濟之長女,封壽安縣君,先三十八年卒,追封上谷郡君。男六人:長應昌,次天錫,皆幼亡;次顥,承議郎宗正寺丞,先卒;次頤,今為通直郎;次韓奴、蠻奴,皆夭。女四人:長婆嬌,幼亡;次適奉禮郎席延年;次馮兒,幼亡;次適都官郎中李正臣。孫男五人:端懿,蔡州汝陽縣主簿,監西京酒;次端中,治進士業;次端輔,早亡;次端本,治進士業;次端彥,郊社齋郎。孫女八人:長適宣義郎李偲;次適假承務郎朱純之;次適安定席彥正;次未嫁而卒;次為李佩繼室;次適清河張敷;次幼亡。曾孫六人:昂,,昺,易,旻,。曾孫女一人。元佑五年庚午春,正月十三日己卯,以疾終於正寢(先居暖室,既得疾,命遷正寢),享年八十五。越三月孟夏庚戌望,葬於伊川先塋之次,上谷郡君袝焉。予歷官十二任,享祿六十年。但知廉慎寬和,孜孜夙夜,無勳勞可以報國,無異政可以及民,始終得免瑕謫,為幸多矣。葬日,切不用乾求時賢,制撰銘志。既無事實可紀,不免虛詞溢美,徒累不德爾。只用此文,刻於石,向壁安置。若或少違遺命,是不以為有知也。
程珦
先公太中,年七十,則自為墓誌,及書戒命於後,後十五年終壽。子孫奉命不敢違,惟就其闕處(事未至者,皆缺字,使後人加之),加所遷官爵,晚生諸孫,及享年之數,終葬時日而巳。醇德懿行,宜傳後世者,皆莫敢志,著之家牒。孤頤泣血書。
——節選自[宋]程顥、程頤著;王孝魚 點校《二程集》(第三冊) P646《河南程氏文集》卷十二 伊川先生文 八 墓誌 家傳 祭文 書先公自撰墓誌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