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今吾

程今吾

程今吾(1908—1970),中國近現代教育家。中共黨員。1908年8月1日出生於安徽省嘉山縣明光鎮,原名程蘊璋,曾用名程潔聲、程今吾、沈文星、程萬里、程寧遠、寧越。1949年後一直用名程今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程今吾
  • 別名:程潔聲、程今吾、沈文星、程萬里、程寧遠、寧越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安徽省嘉山縣明光鎮
  • 出生日期:1908
  • 逝世日期:1970年5月14日
生平,成就,

生平

1927年在家鄉教私塾。1929年上半年在津里任國小教員。1929年下半年考入陶行知主辦的南京曉莊試驗鄉村師範,在陶行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感召下,在陶先生“教學做合一”實際行動的影響下,思想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他自己後來說:“投到陶先生門下一年多時間裡,我仿佛換了一個人似的。現在的想法是要把師範教育辦上去,培養出一批又一批改造農村的急先鋒來。在我們這一代里要把中國人民的素質變個樣。陶先生能吃苦,我們難道就吃不了苦?!”1930年曉莊師範被蔣介石查封,陶行知安排他去浙江海鹽、嘉興、安徽亳州等地從事鄉村教育工作。1933年由陶行知推薦去廣東大埔百侯,參加百侯中學的復辦工作。當時他雖然還不是共產黨員,但卻奮力追求進步,嚮往革命,深受學生的愛戴。他在上課時,很少講授課本中的文章,大量選用的是魯迅的《野草》、高爾基的《海燕》、《我的大學》和《給初學寫作者的一封信》等課外讀物。在他的影響下,像《毀滅》、《鐵流》、《士敏士》、《資本論大綱》、《唯物辯證法入門》一時都成了進步學生爭先閱讀的熱門書。此外,他還通過學校辦的小工廠、小農場以及參加必要的社會活動,引導學生把書本知識和實際結合起來。
1934年聽從陶行知安排去廣西南寧、安徽蚌埠及貴池等地從事鄉村教育工作。1936年改名為程今吾,取《論語》中“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之意。
1938年1月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漢抗戰研究會工作,同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參與中國戰時兒童保育會的發起與組建工作。參與“江蘇失學青年工讀服務團”的組建和領導工作,任團委副主任委員兼教導主任、我地下黨支部書記。在武漢建團後,根據黨的指示率團遷往湖南辰谿縣,併兼任辰谿縣我地下黨縣委組織部長。1939年回廣西桂林,任“生活教育社”我地下黨支部書記。1941年應陶行知之召,到重慶陶行知先生主辦的重慶育才學校任研究部主任,成為陶行知的得力助手。1942 年,端午節將近,一天,育才學校的鄰居不慎失火,重慶市國民黨當局誣指育才學校失火,要以違禁法令拘捕陶行知。程今吾挺身而出說:“學校的事,陶行知已委託我辦,你如要拘捕學校的主人,我去!”他在關鍵時刻大義凜然,無所畏懼,令人欽佩。
1943年回我黨南方局,任南方局招待所所長。1944年春到延安,同年9月任八路軍抗屬子弟學校校長兼黨支部書記。1946年任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研究員。1947年任晉冀魯豫華北新華書店編輯。1948年任中宣部研究員,教育組組長。1949年任中央教育部視導司副司長兼部黨組秘書。1951年調任中宣部,歷任學校處副處長、教育處處長、高教處處長等職。1956年當選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參與黨的“八大”工作。1961年參加中央《高教六十條》、《中教五十條》、《小教四十條》等有關檔案的制定工作。1962年任北京師範大學黨委第二書記兼副校長。1964年作為中國教育界的代表出席“北京科學研討會”。1965年任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兼副校長。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時已患病,7月康生親自到北師大點名“程今吾是彭真、陸定一黑幫的親信”,隨即被關入“牛棚”,兩年內未得到應有的治療。1968年確診為直腸癌,手術後躺在病房還遭批鬥。出院後,醫囑應“靜養”,卻仍被關進“牛棚”。1970年5月14日病逝,終年61歲。1978 年9 月19 日,中共北京師範大學委員會作出決定,徹底為程今吾平反昭雪。

成就

一生積極實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主張以辨證唯物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整理與研究教育經驗;重視學生的基礎理論教學、基本技能訓練和政治思想教育;提倡通過社會調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著有《新教育體系》、《延安一學校》、《工農讀寫教學的實際經驗》、《青年修養》等,1982 年5 月,北京師範大學建校80 周年之際,由北師大出版社正式出版了《程今吾教育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