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田歌

秧田歌

秧田歌又稱囉囉咚,監利自古屬江漢楚地,尚楚風,作楚聲。"囉囉咚"主要是以演唱傳統民間戲曲唱本為內容。屬接力式的傳聲唱法,曲式結構具有復調音樂的特色和"無伴奏自然和聲"的特點,俗稱"打和聲"。"囉囉咚"的發音是監南地區的方言,處於西南官話和湘鄂方言的過渡地段,開口呼的音節占所有音節的一半。在傳統民歌音調中監南和洪湖東,這是鄂中、鄂東南、湖南凍庭幾種語言音調的匯合之處,形成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獨特風格,具有濃厚的傳統民俗風情和鄉土氣息。屬於湖北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秧田歌
  • 所屬地區: 湖北 · 荊州 · 監利縣
  • 遺產類別:民間音樂
  • 申報日期:2007年
基本簡介,歌詞結構,傳承意義,

基本簡介

所屬地區: 湖北 · 荊州 · 監利縣
文化遺產名稱:秧田歌(囉囉咚)
遺產編號:Ⅱ-5
遺產類別:民間音樂
申報日期:2007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監利縣
遺產級別: 省

歌詞結構

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民歌,歌詞的結構類型可分為:簡單的一句子結構、較複雜的多段體結構。監利以第二種居多,這種結構形式,新穎別致,此起彼落,博採口語,妙趣橫生。構成了"囉囉咚"歌詞的藝術特色。"囉囉咚"在音樂上自由的節奏,悠長的旋律,使它具有平原地區山歌風的特點:行一般以四、五度跳進為其特徵;句法上構成先揚後抑的旋律線;上在高音區運用富於色彩性的"偏音"。

傳承意義

"囉囉咚"在監利文化歷史環境中,在長期農耕生活和稻作勞動中,形成了別具特色的一種文化形式,具有廣泛的民眾性和民間傳承性。
"囉囉咚"曲調高亢悠揚,旋律抒展自由,有"無伴奏自然和聲"的特點。"囉囉咚"是平原地區唯一的具有山歌特點的原生態民歌,運用大量的襯詞襯腔,在調式調性及曲式結構上具有復調音樂特色,有很高的藝術研究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