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化龍

秦化龍

秦化龍(1913~1991),原名季康,曾化名余湘,平江縣梅仙鎮人。一九二七年參加平江梅團區兒童團,任團長、區隊長,一九三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化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南平江
  • 出生日期:1913年
  • 逝世日期:1991年
  • 原名:季康
  • 化名:余湘
  • 性別:男
任職經歷,生平,革命經歷,個人榮譽,相關事件,

任職經歷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少共平江縣委組織部部長、縣委書記,中共湘鄂贛省委常委、駐鄂東南、湘北代表團代表兼軍分區政委,中共湘鄂贛省委組織部部長,湘鄂贛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軍區後方留守部隊政治部主任,湘鄂贛軍區邊區游擊第一支隊政治部主任。堅持了湘鄂贛邊區三年游擊戰爭。
抗日戰爭時期,任渤海軍區第一軍分區政治部主任,渤海縱隊第十一師政治委員,華東軍區淞滬警備區政治部主任,華東公安軍政治委員,南京軍區炮兵政治委員,上海警備區第二政治委員、政委,中共農村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農牧漁業部顧問。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生平

原農業部顧問。
秦化龍同志(原名秦季康),1913年11月出生於湖南省平江縣梅團區石塘鄉,少年時期投身革命,1930年5月正式參加革命工作,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秦化龍同志參加革命後,歷任中共平江縣梅團獻沖區書記兼區隊政委,湘、鄂、贛少共省委書記,湘、鄂、贛西北分區書記兼分區政委、湘、鄂、贛軍區政治部主任等職,為堅持蘇區鬥爭,發展革命力量作出了重大貢獻。抗日戰爭時期,秦化龍同志到延安中共中央黨校和馬列學院學習。1940年由蘇聯治病回國後留在新疆工作,後被捕入獄,在獄中進行了英勇頑強的鬥爭。後經多方營救,於1946年回到延安。解放戰爭時期,秦化龍同志歷任一分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渤海縱隊十一師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第三野戰軍三十三軍九十九師政治委員。參加了青滄戰役、齊河戰役、昌濰戰役、周章戰役、龍章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1949年的渡江戰役、淞滬戰役,為中國人民的解放,為新中國的成立作出了重大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秦化龍同志歷任華東軍區、淞滬警備區政治部副主任,華東軍區公安部隊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南京軍區公安部隊政治部主任,南京軍區公安軍政治委員,南京軍區炮兵政治委員,上海警備區副政委、第二政委。秦化龍同志在長期的軍隊工作中,成績卓著,榮獲中國人民革命戰爭時期勳章,一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1955年榮獲國務院授予的少將軍銜。1964年9月,秦化龍同志由軍隊轉到地方工作,歷任中共中央農林政治部副主任、代理主任,農業部顧問,為我國農業的發展建設,貢獻了力量。秦化龍同志是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10年動亂期間,秦化龍同志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殘酷迫害,身心健康受到嚴重摧殘。身處逆境之中,堅持真理,實事求是,頑強鬥爭。秦化龍同志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思想上、政治上自覺同中央保持一致。
1982年12月,秦化龍同志經組織批准離職休養。秦化龍同志革命60多年,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
秦化龍同志,因病久治不愈,於1991年6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終年78歲。

革命經歷

1927年參加農民運動;
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少共平江縣委組織部部長、縣委書記、中共湘鄂贛省委組織部部長、湘鄂贛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軍區後方留守部隊政治部主任、湘鄂贛軍區邊區游擊第一支隊政治部主任,堅持了湘鄂贛邊區叄年游擊戰爭。
1938年因患病赴蘇聯治療。後留在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1940年回國,在新疆工作;
1942年被盛世才軟禁,1945年出獄。
解放戰爭時期,任渤海軍區第一軍分區政治部主任、渤海縱隊11師政委。
建國後,歷任華東軍區淞滬警備區政治部主任、華東公安軍政委、南京軍區炮兵政委;
1961年到1964年任上海警備區第二政委,後任中共中央農林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1991年去世。

個人榮譽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曾獲一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曾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相關事件

1967年春夏,“秦化龍問題”在北京鬧得沸沸揚揚,王府井大街、長安街、天安門廣場,貼滿了有關秦化龍的大標語和大字報。有打倒他的,有擁護他的,雙方針鋒相對,各不相讓。當時,正是中央機關“文化大革命”極端混亂時期,面對鋪天蓋地的大標語、大字報,大多數民眾茫然、迷惑:秦化龍何許人也?他的問題為何鬧得滿城風雨?聲勢和規模何以如此之大?
秦化龍問題秦化龍問題
大家更沒有想到的是,此事竟然還驚動了周恩來總理。他在中南海曾先後七次召集國務院農辦農政的民眾組織代表開會,商談如何處理“秦化龍問題”。當年,我作為秦化龍的秘書和機關民眾組織代表,有幸參加了每次接見和討論,親身經歷和目睹了全過程。
會議大廳中央安放著一張大條桌,供總理和主要代表就座。吳文平、劉子兵和我等國務院農辦農政5名代表,被安排在中央會議桌旁。我是秦化龍的秘書,屬於知情人,總理聯絡員讓我緊挨總理而坐,以便於匯報情況。
那天,總理身著淺灰色舊中山服,佩戴一枚鑲有“為人民服務”字樣的紅色小徽章,神采奕奕來到會場。他在熱烈的掌聲中向大家微笑招手致意,然後同中央會議桌旁的代表一一握手,逐一點名認識對方。
“秦化龍問題”是主題。總理一開始就開門見山地說:“目前,農林口運動中有幾個問題很突出,‘秦化龍問題’尤其突出,大家很關心。我決定繞過其他問題,首先抓‘秦化龍問題’。”接著,吳文平詳細匯報了“秦化龍問題”。
最後,總理嘆了一口氣,無奈中流露出一句話:“秦化龍的問題,中央文革有材料。”
中央文革有材料?是什麼性質的材料?這是一個謎。會上總理不好明說,我們也不便問。但從總理憂鬱的神情和沉重的語調中,我們預感到中央文革的材料顯然對秦化龍不利。原本為秦化龍平反信心十足的我們,此時此刻心情無限沉重、無限憂傷,充滿了一種不祥的預兆。
粉碎“四人幫”後,我們才知道,因為當年新疆監獄問題是總理親自處理的,林彪、江青等人一直處心積慮地利用這一問題做文章。所以,總理接見我們時總是主動迴避,反覆聲明收到這類材料只轉交,不拆看,以免節外生枝,產生麻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