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長街道

秋長街道

秋長街道位於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中南部,東南與淡水街道連線,西南與深圳市坪山、坑梓、龍田街道接壤,北部與新圩東北部毗鄰三和街道,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條件優越,S358、X225、惠南大道、惠陽環城路縱橫交錯。轄10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109.9平方公里,總人口81224人(2010年)。

秋長系由秋溪鄉、長興鄉兩地名字各取首字而成,是客家人聚居地,是“北伐名將”葉挺、“長征女傑”廖似光和“吉隆坡王”葉亞來的故鄉,集紅色文化、客家文化和華僑文化於一體,是惠陽著名的革命老區和僑鄉之一。轄區內現存規模較大、保存較好、藝術價值較高的客家古建築(客家圍屋)共有80多幢。葉挺故居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碧灩樓、會龍樓被評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會水樓、拱秀樓等23處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9月,周田村葉挺將軍紀念園開園,並於2013年2月正式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後,為惠州唯一的國家級人文旅遊度假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秋長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中國華南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
  • 政府駐地:惠陽區秋長街道金秋大道111號
  • 電話區號:0752
  • 郵政區碼:516211
  • 地理位置: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中南部
  • 面積:109.9平方公里
  • 人口:81224人(2010年)
  • 方言:客家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 著名景點:葉挺故居;葉挺將軍紀念園;鳳悅·秋長谷里
  • 車牌代碼:粵L
地理環境,歷史沿革,行政區劃,人口,社會事業,經濟概況,文化教育,地圖信息,

地理環境

秋長鎮位於惠陽縣南部大亞灣畔,東經114°32ˊ,北緯22°45ˊ。總面積為109平方公里。東南與縣城淡水鎮相連,離惠州港14公里,北距惠州市區35公里,東北靠永湖、良井鎮及惠州機場,西與新圩相鄰,西南與深圳特區接壤,西北連陳江、鎮隆鎮。
鎮內地勢東北高,山嶺連綿,中部、西南低,有小塊平地,屬丘陵地帶。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境內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650毫米。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4℃,全年無霜期360—364天。
全鎮有5箇中小型水庫,分別是雞心石、正徑、石門潭、白水寨、錫坑,總庫量2248萬立方米。其中雞心石水庫,總庫容量1321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72萬畝,裝有2台發電機,年發電量25萬千瓦時。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年供水量39萬立方米。

歷史沿革

秋長之名,是由秋溪和長興兩地名稱各取一字而成。
明清朝代屬上下淮社(都)。清同治九年(1870)屬聖堂約堡。
民國20—36年(1931—1947)屬第二區。
1950年屬淡水區(三區);1951年11月屬第五區;1957年12月稱秋長鄉;1958年10月屬新圩公社;1962年4月屬淡水區所轄的稱秋溪公社和長興公社;1963年2月屬淡水公社;1966年3月從淡水公社分出秋長公社;1984年1月稱秋長區;1987年4月設定秋長鎮;2006年4月28日,秋長鎮舉行撤鎮設街道辦事處掛牌儀式。

行政區劃

2019年,全街道轄10個村(嶺湖、高嶺、白石、維布、茶園、新塘、西湖、周田、官山、雙田),1個社區,設10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委會,下設184個村民小組,5個居民小組。

人口

總人口81224人(2010年)。街道戶籍人口32542人,流動人口約17萬人。共有黨支部182個、1502名黨員(其中非公黨支部66個,“兩新”組織黨員80名)
秋長街道內上千人的大姓有葉、李、賴、曾、吳等,均為漢族,講客家話。

社會事業

近年來,秋長街道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以“助力惠州儘快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為目標,堅持按照區委、區政府全面對標深圳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部署,立足區位和產業優勢,主動接受深圳“東進戰略”輻射帶動,樹立以“南部工業立鎮、中部商貿活鎮、北部旅遊帶動”的戰略,建成了伯恩(秋長)光學生產續建項目、盛聯電子項目,推動了喜德盛腳踏車、創益通新能源、朝鯤科技半固態壓鑄、迅揚電子有限公司高新科技孵化園、華葉家具商貿(惠州)產業園項目等重點項目的發展,布局了溢旭電子科技、中深愛的寢具、日友精密技術等優質項目,走出了一條“靠引進大型企業、引進先進生產力”的轉型升級之路。全面建成了茶園村順居文體公園、秋長文化中心公園、木公幌文化活動中心等一批重大市政建設和民心工程,經濟發展實現新增長,城市建設展現新面貌,幸福秋長取得新成效。同時,整合土地資源引進優質項目,重點打造南部以白石洞智慧谷、西湖宜居社區示範區、家居小鎮,中部以吉他小鎮、維白科創園、北部以挺秀客俗文化園等產業發展片區,不斷完善轄區配套設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努力打造環大亞灣新區現代高端製造業新興集聚區和生產性服務業配套區、綠色健康生活和文化生態旅遊與創意服務新興發展區。
秋長街道紮實做好低保五保戶審批、優撫、殘聯、老齡及僑務工作。及時取消了收入達標脫貧的低保戶48人,為205名重度殘疾人申請了每人每年2520元的重度護理費。為17名符合條件的貧困殘疾學生申請了扶殘助學補助。為216名重度一、二級殘疾人申請購買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為符合條件的困難歸僑申請了貧困歸僑專項扶持資金和困難歸僑子女助學金;二是2018年,全街道共落實廣東省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獎勵對象48人,惠州市農村計畫生育家庭節育獎勵對象168人,惠州市農村獨生子女家庭政府津貼對象76人,惠州市惠陽區獨生子女父母獎勵對象53人。

經濟概況

2017年,全街道GDP達133.55億元,增幅19.3%,增幅全區排位第一;規上工業增加值122.48億元,增幅21.5%;規上工業總產值428.75億元,增幅21.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7.15億元,增幅56.7%;外貿進出口244.12億元,增幅34.2%,其中外貿出口159.38億元,增幅31%;完成稅收13.58億元,增幅51.8%。其中,國稅收入8.99億元,地稅收入4.59億元。各項經濟指標總體實現了穩定增長的良好態勢。
2018年1-11月,全街道GDP達95.75億元,同比降幅2.5%,;規上工業增加值102.67億元,同比降幅5.9%;規上工業總產值358.97億元,其中伯恩工業總產值273.68億元,同比下降8.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8.8億元,同比增長18.3%,比計畫目標12%高6.3個百分點;外貿出口110.34億元(1-10月),同比下降16.6%。工商稅收穩健增長,工商稅收14.64億元,其中國稅收入8.36億元,地稅收入6.28億元。
2018年,全街道完成國家高新企業認定擁有量39家;完成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69.58%;完成規上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65%;推進省級以上創新平台5個;完成工業技術改造6家;完成“小升規”考核指標44家(工業38家);完成企業成長計畫產值億元以上14家。

文化教育

秋長教育的興起較早,清朝乾隆五十年(1785)就建有挺秀書院(即今象山中學,1994年9月停辦),是當時縣內以書院代替儒學的幾間書院之一。
秋長街道現有中學1所(葉挺中學),幼兒教育、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惠華學校、朝暉學校、黃埔學校、黃埔實驗學校、金輝學校),國小14所(中心國小、維新國小、善美國小、嶺湖國小、騰雲國小、長安國小、景新國小、高二國小、西湖國小、新塘國小、日新國小、白石實驗學校、五育學校、官山國小),幼稚園4所。
文物古蹟有葉挺故居、惠(陽)寶(安)人民抗日游擊總隊舊址和路東農抗總會舊址。
目前,茶園木公幌“鳳悅·秋長谷里”項目已完成松喬樓修繕,並融入高端民宿、餐飲等業態,現已試業;高嶺吉他小鎮、新塘家居小鎮、北部挺秀客俗文化組團穩步推進。
2018年惠州市送戲下鄉巡迴演出活動共4場、惠陽區送戲下鄉巡迴演出2場、百姓歡樂舞台16場。舉辦街道綜合文化站第一期公益課,包括攝影、吉他、古箏、尤克里里、舞蹈、書法課程。

地圖信息

地址: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