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亭嘉樹圖

秋亭嘉樹圖

《秋亭嘉樹圖》是元代畫家倪瓚創作的一幅紙本墨筆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中繪平坡遠岫,草亭嘉樹,廣闊的江面上露出汀渚一角,反映了作者人畫俱老,淡泊自守的情懷。畫面取三段式構圖,用筆尖峭秀逸,樹幹皆雙勾,稍事皴染,樹葉點法富於變化。墨色較為乾淡,僅以濃墨點苔,提出精神,為沉寂的畫面融入了些許生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秋亭嘉樹圖
  • 作者倪瓚
  • 創作年代:元代
  • 畫作類型:墨筆畫
  • 規格:縱:114cm,橫:34.3cm
  • 幅式:立軸
  • 材質:紙本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館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主題,構圖,技法,歷史傳承,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此畫寫的是江南山川景致一隅。平遠山水,近處溪邊、山石和坡岸:在崎嶇不平的山石間長有二株樹木,二株為點葉樹,一株為長葉樹,樹幹挺拔,枝葉直上,樹葉蕭疏、水邊山坡的平地處築有一草亭,草亭矮小,空無一人。草亭右側有幾株翠竹,枝葉茂密,將草亭右角遮掩。中間一寬水面,湖光波色,一片空曠;遠處有浮現於湖面上的一片沙磧,伸向湖面;再遠處為崇山,屹立於遠處的湖面上,與近處的山石坡陀遙相呼應。
秋亭嘉樹圖
該卷上詩塘有吳寬、朱果二家題記。
畫中自題“七月六日雨,宿雲岫翁幽居,文伯賢良以此紙索畫,因寫秋亭嘉樹圖並詩以贈。風雨蕭條晚作涼,兩株嘉樹近當窗。結廬人境無來轍,寓跡醉鄉真樂邦。南渚殘雲宿虛牖,西山青影落秋江。臨流染翰摹幽意,忽有沖煙白鶴雙。瓚。”

創作背景

細觀畫面之中的書法字形,可見扁方之感,縱觀倪瓚書法作品編年,發現早期是以楷書隸書結合字態婀娜,晚期放逸,多用行楷,字形也由長瘦變為扁方,細看如老僧入定,《秋亭嘉樹圖》中字形扁方,由此推斷,應是作者晚年60歲前後之作。

藝術鑑賞

主題

整個畫面絕於人跡,給人以空曠寂寞、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這反映了畫家作此畫時的心境。
《秋亭嘉樹圖》風格天真幽淡,意境荒寒,反映了作者人畫俱老,淡泊自守的情懷。

構圖

整副畫面三段式的構圖,分為遠景,近景和中景,遠景所做層巒疊嶂之山脈,設色不多,有遠去消逝引人遐思之感,中景即為“一河兩岸”的一河,在遠景和近景過渡的中間即畫家所畫之河,大面積的留白,不著一色一墨,但仍有廣闊波瀾之感,廣闊的江面上微微露出一角小洲,草亭嘉樹平坡,如朦朧夜月之下幽靜雅潔。

技法

該畫用筆秀逸有力,近景為秋山嘉樹,沙磧孤亭,作平坡,山石用折帶皴法,橫筆點苔,在坡上植樹數顆,冷冷淒淒,淨是稀疏鬆動之姿,筆簡意賅,意境荒蕪,並綴有茅舍為配,樹幹雙勾,樹葉點墨靈動多變,用筆較乾,墨色偏淡,稍稍皴染樹幹,並濃淡對比點染苔痕,頗具生氣。

歷史傳承

《秋亭嘉樹圖》曾被清朝內務府收藏,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重要展覽

2017年10月—12月5日,《秋亭嘉樹圖》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武英殿舉辦的“趙孟頫書畫特展”第二期第三單元:“松雪遺韻——趙孟頫的藝術影響”中展出。

作者簡介

倪瓚(1301—1374),字元鎮,號雲林,無錫(今屬汀蘇)人。元至正初,知天下將變,盡敞家財,浪跡震澤三泖(今太湖、松江一帶)間,終其餘生,張士誠多次延請,均避不出。精於繪畫,尤工山水,畫風天真淡遠;書法高妙,推為逸品。著有《清閟閣集》,其詞有《清閟閣遺稿詞》一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