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延霈

祁延霈 : (1910—1939) 字霈蒼,化名天民,祁錫育長子。滿族益都縣(今青州市)北城人。1928年夏考入北平師範大學地理系。次年,慕翁文灝(中國地質學家)之名又考入清華大學地理系。在清華學習期間他參加了北京郊區“八大處”、“齋堂”、“百花

基本介紹

  • 本名:祁延霈
  • 出生時間:1910
  • 去世時間:1939
  • 性別:男
簡介,生平,

簡介

山” 等3幅地質圖的繪製,並對西北邊疆歷史、地理問題進行了研究,是清華中國邊疆問題研究會的負責人之一。大學三年級時寫出了兩萬餘字的論文——《帕米爾史地考》。

生平

1933年清華大學畢業,受任為南京政府中央研究所第三組助理員。從1934年到1936年,他先後調查了山東沿海古代遺址、益都銅器時代葬地,參加了山東滕縣安上村、日照兩城鎮和河南安陽侯家莊西北岡殷墟第十至十三次的發掘工作,發現了大量的文化遺存,寫出《山東益都蘇埠屯出土銅器調查記》等論文。
在此期間,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步步深入,而蔣介石卻堅持“攘外必先安內”,他對此悲憤不已。1937年,在長沙多次傾聽徐特立關於中共《抗日救亡十大綱領》的演講,思想上深受啟發。為了實現他抗日救國的理想,是年冬毅然北上到了延安。
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7、8月間,他被分配到新疆學院任秘書兼教育系主任。除協助抓好校務工作外,還擔負了繁重的教學任務,在講課中經常宣傳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和政策,激發學生的抗日熱情,組織抗日募捐,因而激怒了國民黨新疆邊防督辦
盛世才。 1939年1月,他被調往哈密地區任教育局長。哈密地區3個縣只有4所條件極差的國小,兒童入學率極低,面對這種情況他首先領導辦起了27所農牧區公立國小,隨後又主辦了哈密地區二三百人參加的教師訓練班,解決了師資缺乏問題。不
到一年時間,該地區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60%。教學質量也明顯提高。
1939年,因患傷寒病,醫治無效,於11月逝世。哈密民眾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並在墓碑上刻上8個大字:“天山永孝,正氣長存”。1946年8月,黨中央在延安召開隆重追悼大會追認祁延霈為新疆死難九烈士之一。8月5日,《解放日報》
登載了《向祁延霈同志致祭》的追悼詩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