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關鄉(陝西洋縣石關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石關鄉,地名,比較著名的有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石關鄉和陝西省漢中市洋縣石關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關鄉
  • 行政區類別:陝西省漢中市洋縣
  • 所屬地區:陝西省漢中
  • 下轄地區:46個村民小組
  • 地理位置洋縣南部丘陵山區,與西鄉縣桑園鎮接界
  • 面積:49.1平方公里
  • 人口:5799人
基本概況,農業結構,基礎設施,文教衛生,旅遊資源,

基本概況

石關鄉位於洋縣南部丘陵山區,與西鄉縣桑園鎮接界,屬巴山山系,南高北低.平均海拔高度為730米,沙河由西鄉流入,由南向北橫貫其中。沙溪河由西南而來境內匯入沙河。境內溪流縱橫,山丘纏綿,教名山青山觀聞名遐邇。
區域截圖區域截圖
森林以樺林樹,貫林為主,間有松杉,森林植被覆蓋70%以上。西洋公路(西鄉一洋縣)縱貫南北形成了洋縣的第三大出口)。石草路(石廟)從(石家灣)西洋公路起自西而去,駐地石家灣。
行政事業編制33人,內設辦公室、經濟發展與社會事務綜合辦公室、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站、農業技術綜合站、司法調解服務站、文體廣電計生服站、財管所。全鄉總面積49.1平方公里,46個村民小組。全鄉總戶數l734戶5799人,林地面積5.46萬畝,耕地7245畝;水田4865畝,旱地2380畝。
石關鄉在中國位置石關鄉在中國位置
2002—2003年,鄉黨委、政府立足鄉情,適時提出了“坡種乾果地種藥,勞務輸出畜牧業”工作思路,帶領廣大黨員幹部民眾中謀生存,在穩定中求發展,促進了經事業的全面發展。2002年,全鄉實現產值474萬元,多種經營產值297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1320元。2003年,農業總產值5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66元。2003年連續兩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綜合優秀等次。

農業結構

石關鄉屬丘陵山區,林多而薄,地少而貧,農民的耕作方式因受觀念的限制, 多為原始耕作方式,在農業上投資怕擔風險的顧慮比較濃厚。鄉黨委把中藥材及乾果發展作為結構調整起步項目來抓,明確了以中藥材種頭,多業並舉的經濟發展方向。堅持走訂單農業、組織化之路。與醫藥企業簽台同,賒銷種苗款,產後全部回收產品,打消了了民眾銷售難的疑慮。黨委、政府多主持不同層次、不同規模的宣講會、座談會,入農戶進行談心講解,發動民眾,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按農經3:7的比例,逐件規劃,自報項目,奠定了實現總體堅實基礎,組建了專門的服務體系,從種植知識、協調資金多方面提供產、產後服務,解決了民眾對市場經濟認識不足,種植中藥材的要領不清,在銷售中被坑騙的一系列現實問題,狠抓農民增收。到2003年,實現了每村都有支柱產業示範片,規模較大的有3個。全鄉種植草本藥材5387畝,其中刺薊籽(學名水飛機)3800多畝,已經成為石關鄉的龍頭產品,享譽東北、華北、南京、關中等地,單項產值達300多萬元,較同季其它作物(油菜)每畝淨增收入.300元。現有以棱桃為主的乾果園1700畝,天麻3萬多窩,養殖大戶16戶,全鄉生稽存欄3230頭,牛存欄800頭,羊550隻,家禽6900隻,建養殖小區3個。勞務輸出人員1066人。
中藥材中藥材

基礎設施

利用康溝村扶貧工程啟動的契機,從省市縣爭取資金48萬元.組織村民投勞2 7萬餘人次,移動土石方3萬多方,拓寬了代河口至鄭家壩長9 8公里的道路,修建了邦家規大橋。完成自來水工程8處,使全村500多人吃上了自來水。2002 2003年,全鄉整修拓寬道路6條21公里,新建人畜飲水工程14處,建橋涵3座。對石家灣、鵝項、界牌、劉家壩4個村的農電網進行了改造。新建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網路接收塔各一個,覆蓋了全鄉大部分地域。20。3年公路建設被縣政府評為先進單位。

文教衛生

籌資14萬元,修建了石家灣村、劉家壩村村級國小,並對部分學校的教學辦公設施進行了全面更新,全鄉8所學校危房改造基本結束,為教學工作創造了安全舒適的環境。2002—2003年建設鄉級計生服務室1個,村級計生服務室8個,投資1 6萬元修建計畫生育宣傳碑8個,完善了計生中心戶管理等管理制度,掛牌明確計生中心戶100戶,開展計畫生育“三查”活動8次,節育措施及時率達到100%.2003年度計生工作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先進鄉鎮。

旅遊資源

依託道教名山一青山觀,經過反覆論證,對外宣傳,招商引資60萬元,由縣二輕總公司投資的洋縣青山觀旅遊開發公司已正式投八運營,使當地的人流、物流更加活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