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花膏

石花膏

石花膏的主要原料石花菜,是生長在台灣海峽中潮或低潮帶礁石上的一種食用海藻,藻體平臥,為不規則的叉狀分支,形狀看上去也頗似珊瑚,很雅觀。石花膏為純手工製作,先以大鍋熬制石花草,後用紗布過濾,冷卻後自然凝固像果凍,透亮清澈,食用時可加入蜜水、糖水。天熱食之可清涼降火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花膏
  • 主要原料石花菜
  • 主要食用功效:清熱軟堅,潤肺化痰
  • 適宜人群:老人,小孩
  • 副作用:無
  • 形狀:高五六厘米,寬3~5毫米,厚1毫米
  • 口感:脆而嫩
  • 分類:泉州小吃
簡介,功效,名字來源,作用,

簡介

夏秋時節,到閩南探親訪友、旅遊觀光的中外遊客總喜歡徜徉街市,品嘗那自古馳譽、具有南國海濱風味的消暑涼點——石花膏。
石花一般高五六厘米,枝扁平,寬3~5毫米,厚1~2毫米,藻體的一面有時常有圓錐形突起,兩緣密生羽狀的小枝,枝的頂端常具有圓盤狀的固著器,枝與枝之間常互相附著而形成團塊狀,枝上有細齒。據說,石花的生命力極其旺盛,把它的根埋入海灘濕沙中,有的竟能再生出枝葉來。如果能夠把它培植成海味盆景,更是獨樹一幟。
石花膏

功效

石花性味甘、鹹、寒,具有潤肺化痰、清熱軟堅之功能。明代“藥聖”李時珍在他撰著的《本草綱目》中記載:“(石花菜)功用清熱潤肺,化疾軟堅,用於肺熱疾稠、腸炎、痢疾。”祖國藥典記載:石花全藻皆可藥用,能治痰結、癭瘤、腸炎、痔瘡、支氣管炎等症,值得一提的是石花膏是夏季解暑、降火之妙品。

名字來源

“石花”一名的來歷,閩南沿海有一段感人肺腑的傳說:從前,東南沿海的某漁村,有一對恩愛夫妻,妻子名叫石花,賢惠聰穎。每每丈夫捕魚晚歸,石花總要來到港灣的海礁高處,踮著腳等盼。有一天,海上起風,烏雲如墨,石花又來到老地方“望夫石”上翹盼歸帆,但等了大半天仍不見夫君的帆影。石花心情萬分焦急,忽然,一個急浪辟面打來,她看到兀立的礁下,有個因海難落水的漁民在邊揮手邊呼救。在這生死關頭,石花衝破世俗桎梏,咬緊牙關,使勁把這個奄奄一息的男漁民拉了上來,自己卻因礁石滑溜失足跌落波濤洶湧的大海,再也沒上來。遲到的石花丈夫回到家後聞此噩耗,趕到石花常站立的礁石上慟哭一場。說也怪,天晴浪靜後,石上竟長出一種素雅可愛的不知名小花。鄉親們為悼念這位見義勇為的漁家女,就將這種奇異的海生物取名為“石花”。

作用

石花膏外觀類似果凍,但在口感方面則脆而嫩。吃時店家用一把類似刨刀的工具,麻利地在固體狀石花膏塊上刮,把石花膏刮成均勻的細條盛在碗裡,加上紅豆沙或是芋泥等,舀一勺蜂蜜水,便是夏日的一道清涼特色小食。
石花膏在泉州有上百年歷史,至今仍廣受歡迎。石花膏採用生長於海底的天然植物石花草為原料,採摘極為不易。佐石花膏的料有很多種,蓮子羹、紅豆沙、綠豆沙、銀耳、棗糕、仙草蜜、芋丁、鮮果丁等,石花膏價廉物美,老少皆宜,頗受泉州人喜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