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保衛戰

石牌保衛戰

石牌保衛戰是指1943年5月至6月間,發生在湖北宜昌的一場中國軍隊對日本軍隊以弱勝強、並最終以較小的代價取得較大勝利的一次著名戰役

石牌保衛戰的意義極其重大,是抗戰的重大軍事轉折點,西方軍事家譽之為“東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甚至可以說,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後結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基本介紹

  • 名稱:石牌保衛戰
  • 地點:湖北宜昌縣(今宜昌市夷陵區)
  • 時間:1943年5月~6月
  • 參戰方:中國,日本
  • 結果:中方獲勝
  • 參戰方兵力:中國  15萬人
    日本  10萬人
  • 傷亡情況:日本軍隊傷亡25718人
    中國軍隊傷亡一萬餘人
  • 主要指揮官陳誠吳奇偉胡璉橫山勇
  • 中方參戰部隊:10、26、29、32、33、86軍及18軍
  • 日方參戰部隊:第十一軍第3、第13、第39師團
戰鬥背景,戰鬥過程,歷史意義,離別家書,慷慨誓詞,

戰鬥背景

石牌位置在宜昌縣(今宜昌市夷陵區)境內,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右岸,是長江南岸的一個小村莊,依山傍水。石牌很美,從石牌望出去,仿佛此處就是“江山如畫”一詞的誕生地。長江西陵峽中的石牌,因峽江南象鼻山中一類似令牌的巨石而得名。它高40米,頂寬12米,厚4米,重達4300餘噸。長江因它在這裡突然右拐110度,構成天然戰爭天塹,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它擋在長江這個急彎的尖上,距西陵峽的東口大約有二十多公里,所有的船都要在石牌的腳下轉彎。正因為這個彎和兩岸兀立的石壁,自古以來,它就是據守長江的天險。石牌方圓70里,上有三斗坪,是當時的軍事重鎮,六戰區前進指揮部、江防軍總部等均設於此。下有平善壩,與之相距僅咫尺之遙,是石牌的前哨,亦為我軍河西的補給樞紐。1937年,中國軍隊淞滬抗戰失敗,12月南京失守。1938年10月,日軍侵占武漢,中央被迫遷都重慶,險峻的長江三峽成為陪都的天然屏障。石牌下距宜昌城僅30餘里,自日軍侵占宜昌後,石牌便成為拱衛陪都重慶的第一道門戶,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當時,從湖北到四川還沒有一條可以走車的路,少有的羊腸小道也是險峻萬分,高山大嶺終於阻止了日本陸軍西進的勢頭,而攻不到重慶則就斷斷不能停止中國絕死的抵抗。進攻重慶必須打通長江,而打通長江必須占領石牌。就這樣,石牌這個當時不足百戶的小村,成為了廣闊的中國戰區最關鍵的要塞。
為防止日軍由長江三峽西侵和拱衛陪都,中國海軍於1938年冬就在石牌設定了第一炮台,其左右有第一、第二分台,安裝大炮共10尊,為長江三峽要塞炮台群的最前線。與之相配套的還有川江漂雷隊、煙幕隊等。駐守石牌的海軍官兵共有100多人。由於石牌與宜昌幾乎處於一條線上,要塞炮台的炮火可以封鎖南津關以上的長江江面,極具威懾力,令敵望而生畏。為保衛石牌要塞,軍委會派重兵防守。
日軍對石牌要塞早有覬覦之心。1941年3月上旬,敵曾以重兵從宜昌對岸進攻過石牌正面的平善壩,並以另一路進攻石牌側翼之曹家畈。兩路日軍當時都遭到我守軍的嚴重打擊,慘敗而歸。因此,日軍這次不敢貿然從正面奪取石牌要塞,而是採取大兵團迂迴石牌背後企圖攻而取之。
石牌要塞保衛戰是這次會戰的關鍵。石牌為我軍全線扇形陣地的旋轉軸,正如徐州會戰中的台兒莊。堅守旋轉軸,頂住敵軍的正面進攻,伺機側擊敵軍。因此,蔣介石對石牌要塞的安危極為關注,他不止一次地給六戰區陳誠、江防軍吳奇偉拍來電報,強調確保石牌要塞。5月22日,蔣介石又發來電令:“石牌要塞應指定一師死守。”如此重任即落在十八軍第十一師身上。

戰鬥過程

日軍進犯
1940年,宜昌城被日軍侵占後,西部的石牌成為拱衛陪都重慶的第一門戶。1943年鄂西會戰打響第17天,日軍第三十九師團及其配屬部隊1萬餘人,由北岸古老背向江南我江防軍正面強渡,分別向我第八十六軍第十三師茶店子、紅花套及沙套子海軍第一直屬炮台陣地發起攻擊,石牌保衛戰由此開始。
日軍採取大兵團迂迴與正面強攻相結合的戰術,企圖強行登入搶占灘頭陣地,我十三師及炮台海軍官兵以猛烈炮火還擊,沿江數十里一片火海。翌晨,已登入之敵在其空軍掩護下,向我方陣地猛攻,守軍奮勇抵抗,但由於宜都江防已被日軍突破,十三師被迫轉移。
同時,西進至宜都茶園寺之日軍第三師團梁瀨部隊攻陷我宜都王家畈後,以3000人轉兵北向,與進至枝江之敵分兩路向我軍陣地突擊。在與敵軍激戰3小時後,我軍主力轉向長陽磨市。5月22日,日軍中畑部隊與我軍激戰至下午7時,磨市被敵突破。5月23日,日軍梁瀨部隊繼向花橋、羅家坪、沙帽山我軍陣地進犯,遭我六十七師阻擊,由於該師已傷亡過半,與敵軍幾經交戰,逐次向西轉移至都鎮灣北渡清江。5月23日子夜,日軍北渡清江向長陽猛攻,我第八十六軍右翼被敵突破,24日下午,鑒於敵攻占長陽縣城,我軍轉守長陽西北之清江北岸。
慘烈阻擊
與此同時,日軍在攻陷漁洋關後,又於5月24日攻占了都鎮灣。當敵第三十九師團向我江防軍正面強渡,遭到我第十三師抵抗受阻後,5月24日,該師團之吉武部隊與竄抵西流溪的日軍濱田部隊會同,夾擊我十三師。我十三師已連日苦戰,傷亡甚重,5月25日乃向偏岩潰退。至此,日軍雲集長陽地區,自然形成由東南轉向西北包圍我石牌要塞之態勢。
25日晚,日軍各路部隊逐漸向石牌外圍我軍陣地步步逼近。在地勢險峻的天柱山,日軍遭到我一二一師的阻擊,便改道橫越天柱山北上,向木橋溪進犯,在天柱山又遭到我五師一部的阻擊。由於五師官兵英勇作戰,接連打退日軍10餘次衝鋒,致使日軍進攻受阻,使敵從側後攻擊石牌的企圖無法得逞。
五師十三團在木橋溪、墨坪、香花嶺一線頑強抵抗。5月29日,日軍4000餘人,在十餘架飛機支援下向墨坪進犯。當時十三團二營一排堅守前沿陣地。日軍竟押著人質向我陣地逼近,我方官兵不忍開槍,結果導致陣地被敵人突破。
負責防守石牌的第十八軍,共轄第十一、十八兩個師,當時軍部駐在石牌以西的望州坪,十一師扼守要塞核心,十八師掩護側翼陣地。上陣前,十一師師長鬍璉舉行誓師,更和官兵寫下遺囑,決心與石牌要塞共存亡。
5月28日,日軍向十一師第一道防線、右鄰第十八師陣地先後發起5次衝鋒。戰至黃昏,十一師八連、九連陣地被突破,而七連陣地始終堅守,並予敵以重大殺傷。
日軍見屢攻不下,遂於第二天上午用炮火和飛機進行狂轟濫炸,給我方陣地造成很大傷亡。第三天,日軍又在飛機支援下繼續向我七連陣地攻擊,掩體和工事都被破壞殆盡,但該連官兵仍堅持戰鬥,直到我軍再次反攻。第七連奉令撤離時,陣亡官兵達四分之三。
5月29日,日軍分兩路向我第十一師陣地大舉進犯。中國軍隊與數倍於我之敵在牛場坡激戰竟日。日軍為攻占主峰大松嶺,在飛機支援下向我陣地發起數次衝鋒,雙方均傷亡慘重。胡璉命令全體官兵“死守陣地,戰鬥到最後一個人,流盡最後一滴血”。但終因眾寡懸殊,中國軍隊撤離牛場坡。
誓死守土
與此同時,日軍第三師團越過桃子埡,向橋邊南之天台觀我第十八軍陣地進犯,天台觀是我軍的制高點,經過激戰,日軍在陣地前丟下300具屍體。敵人增援後,又調來飛機助戰,駐守天台觀的我一個排的戰士,死守陣地,與敵肉搏,最後全部壯烈犧牲。
攻下天台觀後,日軍開始向我第十一師二線陣地突進,逼近石牌前沿。這一帶崇山峻岭,日軍重武器無法施展,便用飛機低空轟炸以代替炮擊。5月30日,日軍向石牌要塞強攻。正當戰鬥最激烈時,陳誠打電話問胡璉:“守住要塞有無把握?”胡璉回答:“成功雖無把握,成仁確有決心!”在曹家畈附近的高家嶺上曾有3個多小時聽不到槍聲,這並不是停戰,而是敵我雙方展開了一場悲壯的肉搏戰。
攻擊三角岩、四方灣之敵竟施放毒氣。中國軍隊無防化設備,用血肉之軀與敵相拼,最後將敵殲滅殆盡。八斗坊之爭奪,是整個戰役最為激烈的地方。敵每一寸土地的進展,必須付出巨大代價。我軍浴血奮戰,擊斃日軍近2000人,陣地前沿敵軍的屍體堆成了金字塔。
在激戰中,一股日軍曾一度鑽空隙繞過石牌,衝到距三斗坪僅60里的伏牛山。胡璉當即命部下將青天白日旗插到最高峰上,並嚴令守軍不得後退一步。
戰鬥中,我空軍與美國十四航空隊(飛虎隊)的飛機也頻頻出動,配合地面作戰。在戰鬥關鍵時刻,擊落日機6架。守衛要塞炮台的100餘名海軍官兵也沉著應戰,運用火炮、漂雷、煙幕“三結合”戰術,有力地遏制了敵艦敵機的進犯。
日軍鑒於久攻不下,且傷亡慘重,攻勢銳減,而我軍卻越戰越勇。5月31日晚,日軍紛紛掉頭東逃,我江防軍及各路友軍立即轉入反攻,追殲敵人。6月3日,江防軍一線完全恢復戰前態勢。這次戰役,我軍共斃傷日軍7000人,占鄂西會戰中日軍死傷總數的三成以上。我軍在日本“王牌”陸軍面前沒有後退,粉碎了日軍攻打重慶的部署,遏制住了日軍肆意踐踏的鐵蹄。

歷史意義

這場決戰,中國軍隊投入兵力15萬人,日軍投入10萬兵力,日軍傷亡兵力25718人,損失飛機45架,汽車75輛,船艇122艘;中國軍隊僅傷亡一萬餘人取得戰爭勝利。石牌保衛戰的勝利,實現了蔣介石“軍事第一,第六戰區第一,石牌第一”和“死守石牌,確保石牌”的軍事目標,它挫敗了日軍入峽西進的美夢,粉碎了日軍攻打重慶的部署,遏制住了日軍肆意踐踏的鐵蹄。

  

  

離別家書

胡璉及第十一師都做好了殺身成仁的準備。大敵當前,惡戰在即,胡璉當夜修書五封,以與家人作別。
其中兩封如下:
他寫給妻子的信是這樣的:
我今奉命擔任石牌要塞守備,原屬本分,故我毫無牽掛。僅親老家貧,妻少子幼,鄉關萬里,孤寡無依,稍感戚戚,然亦無可奈何,只好付之命運。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為父報仇,為國盡忠為宜。戰爭勝利後,留贛抑回陝自擇之。家中能節儉,當可溫飽,窮而樂古有明訓,你當能體念及之。十餘年戎馬生涯,負你之處良多,今當訣別,感念至深。茲留金表一隻,自來水筆一支,日記本一冊,聊作紀念。接讀此信,亦悲亦勿痛,人生百年,終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歡樂。匆匆謹祝珍重。
他寫給父親的信是這樣的:
父親大人:兒今奉令擔任石牌要塞防守,孤軍奮鬥,前途莫測,然成功成仁之外,當無他途。而成仁之公算較多,有子能死國,大人情亦足慰。惟兒於役國事已十幾年,菽水之歡,久虧此職,今茲殊戚戚也。懇大人依時加衣強飯,即所以超拔頑兒靈魂也。敬叩金安。
這兩封短短的絕命家書,可以讓多少人真正理解什麼叫義薄雲天。

慷慨誓詞

料理完自己的後事,胡璉將軍依古例沐浴更衣,他換上嶄新的軍服,在太陽最高的時候,著人設案焚香,親率師部人員登上鳳凰山巔,這位絕死的年輕將軍虔誠地跪拜在列祖列宗的蒼天之下。
胡璉在戰鬥前祭天的誓詞,因慷慨激昂備受稱頌。原文如下:
陸軍第十一師師長鬍璉,謹以至誠昭告山川神靈:
我今率堂堂之師,保衛我祖宗艱苦經營遺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順,鬼伏神欽,決心至堅,誓死不渝。漢賊不兩立,古有明訓。華夷須嚴辨,春秋存義。生為軍人,死為軍魂。後人視今,亦尤今人之視昔,吾何惴焉!今賊來犯,決予痛殲,力盡,以身殉之。然吾堅信蒼蒼者天必佑忠誠,吾人於血戰之際勝利即在握。
此誓
大中華民國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正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