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波電療法

短波電療法屬於高頻電流療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電流磁場的變化在人體內產生感應電流,從而使組織產生髮熱反應,達到治療骨質增生疼痛的目的。短波電療法的最大特點是理療時,人體表淺組織(如皮膚組織、皮下組織)溫度升高不明顯,但深部組織的溫度可以明顯升高,而且可以保持數小時之久。由於某些部位的骨質增生(如腰椎的骨質增生,髖關節的骨質增生等)造成的病理變化的組織相對比較深在,因此,短波電療法是比較理想的治療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短波電療法
  • 分類:高頻電流療法之一
  • 特點:深部組織的溫度可以明顯升高
  • 優點:比較理想的治療方法
介紹,套用方法,簡介,主要原因,

介紹

骨質增生患者怎樣進行短波電療法?
短波電療法可使人體局部新陳代謝的速度明顯加快,使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和淋巴液循環得到改善,從而可以有效地減輕因骨骼退行性改變或骨質增生而產生的無菌性炎症反應。同時,短波電流對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具有鎮靜、鎮痛及調節作用,能夠有效地解除因疼痛引起的肌肉痙攣等現象。
短波電療法適用於風濕性及內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骨質改變,對於骨質增生,骨關節病變,關節及肌肉疼痛,慢性腰腿疼痛,神經痛均有較好的治療作用。短波電療法在治療時不要求電極緊貼皮膚,可以存在一定的“間隙”,所以患者治療時不用脫去衣物,比較方便。同時,超短波電療法的操作也比較簡單,一般無副作用。
短波電療法禁用於惡性腫瘤、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化膿性疾病、結核病、急性關節感染等疾病的患者。患者體內有金屬異物(如人工關節、治療骨折的鋼板螺絲釘、心臟起搏器等)也禁止套用該療法,以免體內的金屬物體在感應電流的作用下產生髮熱反應,造成組織損傷。對於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骨質增生患者,也不宜套用該方法。

套用方法

患者取臥位或坐位,治療桌椅應選擇木製。理療前應取下患者的手錶、項鍊等金屬物品。根據所治療的部位正確安裝電極,調節治療計量,直至患者理療部位有溫熱感為止。

簡介

一級為“無熱量”,此時患者無溫熱感覺;
二級為“微熱量”,此時患者有較舒服的溫熱感覺;
三級為“溫熱量”,此時患者有明顯的溫熱感覺;
四級為“高熱量”,此時患者出現能夠耐受的熱感。
在理療時套用一級至三級,四級一般不使用。
(1)上肢治療法:上肢的範圍包括上臂、前臂、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及手指諸關節等。當骨質增生造成患者上肢及關節疼痛、活動障礙時,可用此方法進行治療。治療時可用電纜電極或將電纜繞成圓形線圈置於肩部及上肢各部位(圖3-3 )。使用微熱量或溫熱量15分—30分鐘,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20次為一療程。
(3)下肢治療法:下肢的範圍包括大腿,小腿,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及足部的各關節。當骨質增生造成患者下肢及關節疼痛、活動障礙時,可用此方法進行治療。治療時可用電纜電極或將電纜繞成圓形線圈置於下肢各部位(圖3-4)。使用微熱量或溫熱量15分—30分鐘,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20次為一療程。
(4)腰背部治療法:患者如果有胸腰椎部位的骨質增生或有腰椎骨性關節病,引起背部、腰部的疼痛及麻木感,可套用此方法治療。用8厘米—12厘米的電極放置於腰部或腰椎兩側(圖3-5)。用溫熱量15分—20分鐘,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20次為一療程。

主要原因

患者在家庭中進行短波電療法時,要特別注意防止皮膚灼傷。發生灼傷的主要原因,一是治療電流過強;二是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移動身體,使電纜電極位置改變,造成電力線過於集中;三是電線與皮膚接觸。因此,當患者在家庭中治療時,如果出現不適感,要及時關閉儀器,尋找原因並妥善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