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道悅

盧道悅(1640-1726)字喜臣,號夢山,山東德州人,康熙九年(1670)進士,官河南偃師知縣,多惠政。著有《公餘漫草》《清福堂遺稿》。

基本介紹

  • 本名:盧道悅
  • 字號:字喜臣,號夢山
  • 出生地山東德州
  • 出生時間:1640年
  • 去世時間:1726年
  • 性別:男
人物生平,詩文作品,

人物生平

盧道悅的祖父盧世滋(字保大,別號帶河,太學生,未仕,盧世㴶之兄),父為邑庠生盧裕。清康熙八年(1669)鄉試第16名中舉,康熙九年(1670)殿試三甲101名進士,授隴西知縣, “寇賊環境,民困於悉索,而君拊循之如恐不至。然亦用是得過於上官,上官誣以罪,而君乃罷去”,任職未及一年。罷八年,復起為河南偃師知縣,“偃師是時旱三年矣,而同郡登封縣方興徭役,米價騰踴,有婦人餓死於室,而夫猶忍餓就役。君為請於大府,發帑以賑,民皆戴大府,而不知君之為陰德也。然君終不自言。君既歿,其門人從敝簏中得其上書遺稿,乃知之。”居偃師十年,多善政,處事秉公,惟因剛直故,多年未得升遷,亦處之泰然,安於微職,樂於清廉。年六十五告歸,偃師之民念念不忘。劉大櫆《偃師知縣盧君道悅傳》云:既老而休矣,而偃師之民思其德。偃師有潯溪,君為治時,嘗游息其地,民於是創為生祠,歲時率子弟羅拜其下,稱觥為君壽。其鄉先生有道過偃師者,父老知為君之里人,皆更來問我公康強無疾否。告以無恙,皆相與萬方數據 75額手稱慶。以君之既去,而民思之如此,則知君之德常在民也。晚年詩書自娛,課教子孫、門生。著有《公餘漫草》《清福堂遺稿》等。

詩文作品

過興濟即事
歸棹苦遭迍,客心急欲死。舟子看月暈,預知北風起。
掛席自青縣,俄頃達興濟。維時初蕩平,薄海靖奸宄。
載炮還京師,傳言盡銷毀。煌煌廟宇謨,偃武從此始。
有司預捉船,紛擾河之涘。胥吏假官威,客船盡呵止。
余方苦蹭蹬,欲言氣先餒。舟人被拘留,長跪說原委。
家世本農夫,勤勞服耒耜。屢遭水旱災,輾轉貧如洗。
縣官急催科,敲扑及骨髓。大兒鬻商船,得錢不稱使。
小兒方九齡,相挈日在水。性命寄一舟,此外無生理。
再拜乞少寬,感恩當沒齒。此輩鐵作肝,善言空復爾。
甲怒方鴟張,乙詞故亹亹。反覆起波瀾,如蜮復如鬼。
既而得金錢,翻然笑相視。四海皆友朋,爾我舊鄉里。
百事吾周全,君從此逝矣。踴躍過別船,張皇示意旨。
歸來語家人,世事皆如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