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瓠王

盤瓠王

盤瓠王是瑤族傳說中的始祖,一隻名叫“盤瓠”的龍犬。瑤族的民族節日較多,主要有盤王節達努節等。盤王節就是紀念盤瓠王的節日。達努節是為紀念創世女神密洛陀而過的節日,日期為農曆五月二九日。此外還有“耍歌堂”節,又叫“耍望”節、曬衣節乾巴節月半節祝著節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盤瓠王
  • 外文名:Panhu
  • 別名:盤瓠、盤瓠王、龍麒、龍犬
  • 國籍:中國
  • 民族:畲族
  • 出生地:王宮
  • 出生日期:上古時期
  • 逝世日期:5000年前
  • 信仰:道教
  • 主要成就:斬下番王首級,收復番王疆土
  • 妻子:三公主
  • 後代:畲族、瑤族
  • 記述作品①:《後漢書.南蠻傳》,《玄中記》
  • 記述作品②:《水經注.沅水》,《搜神記》
  • 隱居地:潮州鳳凰山
歷史傳說,人物由來,主要功績,個人生活,同名神廟,

歷史傳說

人物由來

說山便說山乾坤,
盤瓠王
說水便說水根深,
說人便講世人事,
唱出祖史世上傳。
相傳上古時期,居住在中原的帝嚳高辛氏王宮內發生過一件奇事;王娘的左邊耳朵隱隱約約地痛了三年,那隻原來和平常人一般大的耳朵長得象葫蘆瓢。王宮上下都親切地稱呼好“大耳婆王娘”。
一天,王娘的大耳朵里悉悉嗦嗦一陣響,從中出來了一個小寶貝,蠶繭兒那么白,鳳凰蛋那么大,珍珠那樣閃閃發亮。
王娘見自己耳朵里出來了這個潔白無瑕、小巧玲瓏的寶貝,又見左耳恢復正常,心裡十分高興,連忙捧起這個小寶貝蛋兒放在床邊的葫蘆瓢內,還在上面蓋了一隻彩色的木盤子。木盤加葫瓢,於是小寶貝取名叫“盤瓠”。
盤瓠在木盤下,王娘小心護著他,可是不一會兒,小寶貝卻“咯碌碌”地滾動起來了。王娘不放心,急忙打開一看:“嘿!小寶貝變樣啦!”
盤瓠變成什麼樣?王娘看了輕聲唱:當初為娘耳內痛,
請盡無數好郎中,
百般草藥都醫盡,醫出蛋兒變金龍。
盤瓠由蛋兒變成金龍,接著還在長,只見他身上迅速長高,一寸、二寸、三寸、一尺、二尺、三尺,身子長到了一丈二尺八寸時,頭上獨角似利劍,雙目炯炯似電光,三分象麒麟,七分象雲龍,黨身上下有一百二十個花斑在閃光,雄壯威武,神態非凡。變畢,對著王娘和高辛帝恭恭敬敬地鞠了三個躬,磕了三下頭,直樂得王娘和高辛帝合不攏嘴,認為這是上天降下的祥瑞,高辛王朝的洪福,因此根據他的相貌取名叫“龍麒”。
祖公名字叫龍麒,
原是當初一朝臣,龍麒年輕本領好,
行雲過海會化身。
龍麒本領好,潛入海外斬番王;龍麒化成人,招為附馬育了人。因此,畲族人民世世代代傳唱著歌頌這位始祖的《盤瓠王歌》。

主要功績

當朝坐位高辛王,天下太平谷滿倉,
盤瓠王
感謝高辛管理好,
百姓耕田竹朗朗。
話說中原老百姓在高辛帝的管轄下,男男女女的辛勤耕耘,家家戶戶安居樂業。不料居住在北方的犬番王的侵犯,高辛帝派遣中原兵將進行了多次抗禦,但因番王驍勇兇殘,武藝高強,所以屢戰屢敗。高辛帝眼看大片疆土被侵占,邊境百姓遭塗炭,急得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整天愁眉不展,憂心忡忡。
大耳婆王娘見高辛日夜憂慮,獻謀道:“番王大舉侵犯,銳不可擋,庶民受盡苦難,大王何不掛出榜文,招募勇將,斬番王以復疆土?”高辛帝聽之有理,真的掛出榜文說:“誰能斬番王以復疆土,就將三公主嫁給他為妻,或招贅為東床附馬。”
然而榜文掛出之後,朝中文武大臣深知番王驍勇,番兵兇殘,竟無一人敢來揭榜,反使高辛帝更加心神不寧。
正在這時,忽聽宮殿門口一聲吼,只見盤瓠銜榜文上殿來。高辛帝感到奇怪,忙問道:
“盤瓠,你揭榜文,難道能挫犬而斬番王嗎?”
盤瓠點了一下頭。
“你抗周犬須帶多少人馬?”
盤瓠搖了兩下頭,一兵一卒也不帶。
“多久可以斬下番王首級?”
盤瓠點了三下頭。
商辛帝說道:“噢!你三年之內可斬番王,好啊!本王榜文載明:誰能暫番王以復疆土,就將三公主嫁給了為妻,或招贅為東床附馬。待你大功告成,本王照榜執行,”決不食言。
盤瓠聽了呵呵吟笑,向高辛帝鞠了三個躬,又跳了三跳,接著一聲長吼,跳出宮門飛馳而去。
盤瓠領了高辛帝的旨意,走了七天七夜才到達番邦營寨。此刻恰遇番王在大帳中飲酒作樂,慶賀勝利。盤瓠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名番兵混雜在眾番兵之中。由於番邦營中沒有花名冊,更數不清人數,所以盤瓠變成番兵,誰也沒有認出來。
番王心腸壞,取人心肝下酒菜;番王脾氣怪,晚上睡覺賊眼開。想斬番王難上難,盤瓠候了一年又一年。光陰似箭,三年時光,轉眼即逝,盤瓠終於想了個智斬番王的好計策。
這一天,番王搶動了中原發了財,歡歡喜喜,得意洋洋,又在大帳中擺酒宴。盤瓠將計就計,假裝高興,殷勤向番王敬酒端菜,直樂得番王喝了一碗又一碗,當第九碗酒澆入肚內,醉得爛如泥,睡得像豬。
小番王見爺喝醉了酒,七手八腳抬著王爺到床上。小番們樂啊笑啊跳啊。王爺酒醉沉睡了,巡邏兵可以張大嘴巴喝個痛快了,於是一個個樂得狗過年似,離開番王狂飲去了。
番王酒醉在高樓,
身蓋金被銀枕頭,
文武百官不隨後,
盤瓠要暫番王頭。
說時遲,那時快,盤瓠見良機已到,心想必須行下手為強,他急忙晃三下頭,“唰”地抽出獨角龍劍,“卡嚓”一聲將番王的腦袋砍了下來。
番營兵將聞聲蜂擁而入,見王爺的腦袋掉了,個個呆如木雞,驚恐萬狀,急忙吹打號角羯鼓追趕盤瓢。頓時,刀槍恰似林中筍,番兵就象一窩蜂,盤瓢在前面跑,番兵在後面追,跑呀跑呀,好不容易跑到中原世界,猛見一條大江擋住了去路。江水滔滔,波濤滾滾,江邊既無竹筏,又無渡船,背後番兵又是叫來又是吼,急得盤瓢團團轉。這一急,了不得,盤瓠靈魂出了竅,頓時現出了“龍麒”真面貌,大吼一聲跳下水,劈波斬浪往對岸游。
番兵見了“龍麒”咬得牙齒咯咯響,對著盤瓠射箭並投槍。盤瓠急中智慧,屏住呼吸,運動真氣,“乎”地一聲吐出一團霧,由小變大,由淡變濃,遮住取盤瓠的身,迷住了番兵的眼。
番兵簡箭射完了,槍投光了,沒有傷著盤瓠,又來了可笑的一招,挖起田裡的紅薯對著霧團打,“撲通、撲通”好熱鬧,結果盤瓠沒打著,紅薯都漂到了江對岸,番兵見吃的紅署挖光了,肚皮餓得咕咕叫,你中你吵我罵,你打我咬,就象猢猻到了樹,很快散了伙。
人們叫紅薯做番薯,就是盤兵打盤瓠投入江中飄到中原來的,江面時常出現的霧團是盤瓠過江時吐出來的氣形成的。

個人生活

娶妻生子
高辛帝聽說盤瓠暫了番王,復了疆土,頓時樂得笑咪咪。
“盤瓠啊!你暫番王,復疆土,功勞大,本王給你封官賜爵,建造府第好不好?”
盤瓠聽了忙搖頭,他即不想當官,也不要封候。
“你不當王候,本王賜你三千七百戶口糧錢,子子孫孫不曉得餓來不曉得飢。”
盤瓠一聽又搖頭,他一不要錢,二不要糧,一心要娶美麗善良的三公主。
高辛帝明明知道盤瓠的心思,可就是不提及,不吭氣,他捨不得將三公主真的嫁給盤瓠為妻。因此,左思後想,終於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計策:吩咐宮中一名侍女梳妝打扮,冒充三公主與盤瓠做夫妻。
不一刻,假扮的三公主上了殿。高辛帝裝模裝樣地說:“當初本王掛榜明顯:誰能斬番王以復疆土,就將三公主嫁給他為妻。現本王不失前言,你今晚就和三公主就親,滿朝文武都來向你賀喜。”
盤瓠一見假公主,就好象看慣了鳳凰又看雞。但是他不慌不忙不生氣,圍著假公主轉了轉,看了看,心裡就象沒有事。高辛帝以為盤瓠已中計,心裡暗暗在歡喜。冷不防盤瓠一跳,來到自己背後,拉住真正的三公主,要求今晚成夫妻。
高辛帝一看傻了眼,正想阻攔,忽聽在公主開口道:“盤瓠征番,功績蓋世,榜文所示,不可違信。奴願與盤瓠結為夫妻。”
高辛帝不得以,只好說:“盤瓠啊!如果你能變化成人,本王準許你們結為夫妻,否則你不要想娶我的三公主。”
盤瓠一聽,呵呵一笑,忽然口吐人言:“大王啊,你把我關在空倉櫃裡,七天七夜不要驚動我,我就可以變化成人。”
高辛帝無法推辭,只好騰出一座空倉櫃讓盤瓠變化。
盤瓠進了倉,三公主心裡慌。心想:七天七夜沒得飯吃他不會餓嗎?七天七夜不見亮光他不會冷嗎?七天七夜他真的能變成人嗎?
三公主度日如年地等到了第六天。這天傍晚,宮門外溜溜地鑽進了一位黑女子,她是番王的女兒,喬裝改扮混進宮門,為的是破壞盤瓠和三公主的美滿良緣。只見她偷偷摸摸向倉櫃底下撒了一把米,輕輕喝聲“變”顆顆大米即刻變成了臭哄哄的糞蛆,接著又扯開嗓子大叫:“盤瓠死啦,爛得身上長了蛆,還不趕快打開倉門看一看呀!”
三公主一聽盤瓠在倉櫃裡已經餓死,又見地上果然長了一堆蛆,哭得昏天黑地,顧不得查問黑女子的來歷,忘記了盤瓠的交待,乒桌球乓就開倉,一看,盤瓠根本沒有事,身子和手腳已變得和人一模一樣,可惜頭部沒有變完,倉門一開,變化立即停止。所以盤瓠的相貌就帶有一點“龍”的樣子。
三公主不嫌盤瓠相貌差,歡歡喜喜和他結成了夫妻。婚後,盤瓠想自立門戶個家,高辛帝甚怕三公主跟盤瓠走外鄉,只好招盤瓠為附馬。
就這樣,盤瓠和三公主在京城住了整整九年,生了三個兒郎。
大郎一出世,三公主叫盤瓠帶著兒子進王宮,要請父王賜姓氏。高辛帝見大郎睡在木盤裡,於是賜盤姓
二郎生下地,三公主又叫盤瓠帶著兒子進王宮,要請父王賜姓氏。高辛見二郎睡在盛在籃子裡,於是賜姓藍;
三郎剛生下,三公主又叫盤瓠帶著兒子進王宮,要請父王賜姓氏,高辛帝提起筆,突然空中雷聲響,於是賜姓雷;
不久三公主又生一女郎,紅似火,美如花,心地善良得和她親娘一個樣。文武大臣都來求親,後來招贅武藝高強的鐘智深做了郎婿。從此以後,畲族就有了盤、藍、雷、鐘四個姓名。
充官隱居
盤瓠在京城,領兵習武,教子耕耘,一心一意協助高辛帝治國安民。然而,高辛帝自從番王被斬、邊境安寧,認為天下太平無事,日夜同百官玩樂,對盤瓠的態度變得又冷又淡。這一來,那幫貪生怕死、吹牛拍馬的官員乘機討好又賣乖,投機又鑽營。
高辛帝分田地,哈巴官員會投機,分得田地面積大;
高辛帝賜糧錢,馬屁奸臣嘴巴甜,得到糧錢數量多。
盤瓠腰板直,講話沖,分田分不到,賞錢無一文,賜糧也沒他的份。貪吃得打飽嗝,盤瓠家無宿夜糧。三公主憂傷地唱:
官兵田地娘無份,
苦上身旁好幾郎;
京城人多難羅食,要入潮州鳳凰山
盤瓠忿忿地嚷:
生氣生氣真生氣,
白馬官職不稀奇,
烏頂紗帽我戴,
自願戴個尖頭去。
夫妻倆一唱一和來見高辛帝,棄官要去鳳凰山
高辛帝聽說盤瓠不要烏紗帽,不當京城官,若有所思不聲響;又聽說三公主也跟盤瓠去嶺南,頓時發了慌:
“女啊女,你可知鳳凰山多遠?鳳凰山多高?”
“遠在天邊我能行,山高入雲我能攀。”
“女啊女,你可知嶺山風雨如晦,走得進去,走不出來?”
“鳳凰山,樹遮天,盤瓠子孫正好開基。”
“女啊女,你可知久住山中仁義淺,猿啼鳥叫客傷心?”
“刀耕火種供口腹,豈怕世人來笑嗔。”
“父給你們創建宮腹,豈怕世人來笑嗔。”
“父給你們創建宮殿,免得受鳳雨之苦。”
“兒喜愛巢居鳥宿之所,青山幽岩自適。”
“父給你三千七百戶口田土,鑼鼓差點左右。”
“兒希圖開山狩獵為主,永免勞苦雜役。”
“父給你儲備國家糧錢,從此永享快樂。”
“我只求青山一座,代代不納糧稅。“
高辛帝磨破了嘴皮哇疼了喉,盤瓠還是要棄官。三公主一定要隨行,夫妻倆秤砣落肚鐵了心,堅決要離京。高辛帝沒有辦法,遂頒發《撫徭卷牒》一份,批准盤瓠和三公主放行廣東,只望青山而去。遇山開業為業,永免差役,不納糧稅,所經州府驗實放行,不得阻攔。
打獵殉身
祖住潮州大山場,
旺出子孫成大行,
四姓子孫上千萬,
作田作地谷滿倉。
盤瓠隱居在廣東潮州鳳凰山,帶著子孫七荒闢地,刀耕火種,用自己勤榮的雙手創建美麗富饒的家園,總算比在京城官場過得順心,過得清靜。
鳳凰山,鳥獸多,要吃肉,快去邏。
一天,盤瓠身帶弓箭,獨自上山打獵,只見他弓一抖,鳥落地,箭一響,獸命亡。正當他箭箭命中,連連得手,忽然,樹林中跑出了一隻大山羊,從他身邊穿過。盤瓠眼明手快,彎弓搭箭,”嘟--“的一箭射去,恰好射中了山羊的屁股。不料這山羊雖然中箭,卻沒有立即斃命,”咩咩--“的一聲,帶箭飛奔而逃。
射出去的利箭不能回,到手的獵物豈能丟?盤瓠大喝一聲,拔腿就追。一前一後,一跳一蹦,逃的疾似風,追的快如飛。穿過一壟又一壟,追過一峰又一峰,一直追到高山頂,奔到懸崖邊。山羊逃得急,”咕咚“一聲掉下了崖,盤瓠追得猛,”嘩啦“一下落下了淵。
龍麒斗死在岩邊,
求神問佛尋不見,
身死掛在樹枝上,
老鴉一叫正尋見。
三公主一聽盤瓠打獵殉身,頃刻間天旋地又轉,窈窈跳踢,盤旋而舞,唱起了千首哭歌;盤瓠子孫見惡鳥在啄祖屍,一個個心痛如刀割,擊鼓哀號,長笛勁吹,齊聲驅趕百鳥分屍。從此畲族增值葬傳下了跳舞歌哭,鼓樂伴奏的習俗。
三公主,有骨氣,她擦乾了眼淚止住了哭,用筆畫下了盤瓠像,領著子孫唱:
要知祖公出哪朝?棉帛上頭祖圖描。
山哈代代來祭祖,蔭出子孫個個肖!眾和:盤瓠子孫記著羅!
祖公生來愛打獵,山哈人家住山羅!
祖公喜歡尖頭帽,山哈要做田頭郎。眾和:盤瓠子孫記著羅!
畲族人民為了牢記盤瓠的業績,年年都要祭祖,人人都會唱歌頌始祖業績的《盤瓠王歌

同名神廟

廈門市同安區有全國罕見的“盤瓠王神”廟?!昨日,同安區祥平街道溪聲村老人協會10多位老人向本報反映:臥牛崗上的“五穀先帝”廟是全國罕見的“盤瓠王神”廟,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卻與文物保護無緣,希望有關專家能對古殿進行文物價值認定。
溪鑾殿歷史 
溪聲村緊鄰同安區西溪,村裡的陶器非常有名,早在古代就通過水運遠銷海內外。村裡的“龍窯”已申請國家一級文物點。村裡有個被稱之為“臥牛崗”的地方,“牛頭”所在位置有座溪鑾殿,建築古樸,殿內端坐著一尊以樹葉為衣的黑臉木雕“仙公”,朝拜處的一塊石頭已磨得光滑如鏡面。
據村老人協會副會長洪德強介紹,溪鑾殿歷經兩次重修,其最具價值的是歷史悠久的“五穀先帝”,“溪鑾殿”的建造歷史至少可追溯到明代。在溪鑾殿門後的“溪鑾殿碑記”,記載建殿時間為明永樂年間。
值得一提的是殿內的“五穀先帝”,與同安另一處知名度頗高的荏畲村寶應殿神像一樣,手握寶劍,頭上長角。據村民講述:“仙公”平時坐鎮殿宇,接受泉州、台灣等地乃至海外信眾朝奉。
古榕大樹 
10多位老人帶著記者到臥牛崗的“牛尾”位置,那裡有一棵碩大的古榕,5個人合抱不來。據介紹,這棵古榕是同安樹冠最大的榕樹。
村裡的老人陳文寬說,古榕樹與溪鑾殿應屬同一時期,這其中還有一個傳說:數百年前,“仙公”曾派一隻神鳥銜著一棵榕樹籽,從臥牛崗的“牛頭”飛到“牛尾”,山丘上原是松柏成林的地方,又名“松柏腳”,榕樹生根發芽長大以後,松柏因受其遮蔽,採光不足相繼死去,至今一個山頭就剩下這棵古榕樹。
“五穀先帝”與“盤瓠王神” 
對手握利劍的“五穀先帝”,有關專家曾考證,之前,文史界和當地村民對“五穀先帝”人文遺產存在誤讀。同安荏畲村的寶應殿實為畲族傳統的盤瓠王廟,所謂的“五穀先帝”其實就是畲族的“盤瓠王神”。那么,由此可推斷,溪鑾殿中手握寶劍、身披“樹衣”的“五穀先帝”正是“盤瓠王神”。據介紹,盤瓠是畲民的祖先,按照專家看法,此處的古殿就是全國罕見的盤瓠祖殿。
對此,同安區文史專家顏立水認為,溪鑾殿木雕神像保存完好極為珍貴,“文革”期間為防止遭破壞,村民一度將其放入陶器沉入溪沙中封存。若能夠確認溪鑾殿就是同安盤瓠王神祖殿,那么其歷史與文物價值將大大提升。不過,仍需進一步找到相關建築構件等文物佐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