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津之誓

盟津之誓

周武王九年(公元前1048年),武王率大軍向東進發,來到了黃河南岸的盟津(今孟津西北),舉行誓師儀式,即“盟津之誓”。這次到會的諸侯和部落首領有八百人之多,所以史稱“八百諸侯會盟津”。

這是一次滅商的實戰演習和總動員,通過這次演習,確定了周的盟主地位,同時,武王認為滅商的最佳時機並未到來,所以引兵暫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盟津之誓
  • 外文名:Meng Jin oath
  • 類型:盟約
  • 時間:公元前1048年
  • 隸屬:商朝
  • 記載:《尚書
  • 人物:周武王
  • 地點:牧野
背景,經過,史料記載,影響,

背景

至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6年),商紂王的統治更加黑暗,大批忠良之士被殺或逃亡,紂王身邊只剩佞臣。武王感到滅商的時機已到,於是親率戎車300輛、虎賁之師3000人、甲士45000人東進伐紂,並遍告諸侯重新會師於盟津,此次盟津會師正式揭開了武王伐紂的序幕。

經過

大軍一路上所向披靡,勢如破竹,很快抵達牧野,與商朝精銳之師對壘。周武王在牧野召開誓師大會,歷數紂王“自絕於天”的種種罪行,宣布執行上天的旨意來討伐紂王,其誓詞名“泰誓”,載於《尚書》。

史料記載

周書·泰誓上
惟十有三年春,大會於孟津。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越我御事庶士,明聽誓。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亶聰明,作元後,元後作民父母。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災下民。沈湎冒色,敢行暴虐,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惟宮室、台榭、陂池、侈服,以殘害於爾萬姓。焚炙忠良,刳剔孕婦。
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肅將天威,大勛未集。肆予小子發,以爾友邦冢君,觀政於商。惟受罔有悛心,乃夷居,弗事上帝神祗,遺厥先宗廟弗祀。犧牲粢盛,既於凶盜。乃曰:『吾有民有命!』罔懲其侮。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
有罪無罪,予曷敢有越厥志?同力,度德;同德,度義。受有臣億萬,惟億萬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商罪貫盈,天命誅之。予弗順天,厥罪惟鈞。予小子夙夜祗懼,受命文考,類於上帝,宜於冢土,以爾有眾,厎天之罰。天矜於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爾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時哉弗可失!」
周書·泰誓中
惟戊午,王次於河朔,群後以師畢會。王乃徇師而誓曰:「嗚呼!西土有眾,鹹聽朕言。我聞吉人為善,惟日不足。凶人為不善,亦惟日不足。今商王受,力行無度,播棄犁老,昵比罪人。淫酗肆虐,臣下化之,朋家作仇,脅權相滅。無辜籲天,穢德彰聞。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國。天乃佑命成湯,降黜夏命。
惟受罪浮於桀。剝喪元良,賊虐諫輔。謂己有天命,謂敬不足行,謂祭無益,謂暴無傷。厥監惟不遠,在彼夏王。天其以予乂民,朕夢協朕卜,襲於休祥,戎商必克。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雖有周親,不如仁人。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百姓有過,在予一人,今朕必往。我武維揚,侵於之疆,取彼兇殘。我伐用張,於湯有光。勖哉夫子!罔或無畏,寧執非敵。百姓懍懍,若崩厥角。嗚呼!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周書·泰誓下
時厥明,王乃大巡六師,明誓眾士。
王曰:「嗚呼!我西土君子。天有顯道,厥類惟彰。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絕於天,結怨於民。斫朝涉之脛,剖賢人之心,作威殺戮,毒痡四海。崇信奸回,放黜師保,屏棄典刑,囚奴正士,郊社不修,宗廟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悅婦人。上帝弗順,祝降時喪。爾其孜孜,奉予一人,恭行天罰。古人有言曰:『撫我則後,虐我則仇。』獨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
樹德務滋,除惡務本,肆予小子誕以爾眾士,殄殲乃仇。爾眾士其尚迪果毅,以登乃辟。功多有厚賞,不迪有顯戮。嗚呼!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臨,光於四方,顯於西土。惟我有周誕受多方。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無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無良。」

影響

盟誓後,聯軍氣勢如虹,一鼓作氣攻入商都朝歌,周朝八百年基業由此開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