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恩扎歷史中心

皮恩扎歷史中心

皮恩扎位於托斯卡納地區,錫耶納西南大約50公里,它建於一座小山頂上,可以鳥瞰奧爾恰河和阿索谷,其周圍是農田。皮恩扎建立於公元1459年,曾為教皇居住地(夏宮)。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皮恩扎歷史中心
  • 外文名稱:The Historic Centre of the City of Pienza
  • 總部地點: 義大利
  • 成立時間: 1996
簡介,城市歷史,城市結構,評價,

簡介

中文名稱: 皮恩扎歷史中心
皮恩扎歷史中心
英文名稱:
國家:
所屬洲: 歐洲
批准時間:
批准標準
1996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 C (I) (II) (IV) 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城市歷史

小城皮恩扎是在其一個名叫埃尼亞(Enea Silvio Piccolomini)的居民的發起下在科西哥拿諾中部村莊建立的。埃尼亞後來被提升為教皇,名號為庇護二世(1458-1464),他想改善該城居民的生活條件並將皮恩扎作為其夏宮。此外,皮恩扎還反映了教皇家族的命運。城市的概念是由建築師羅塞利諾(1409-1464)提出的,他擁護著名的文藝復興人文學者的思想和建築師阿爾伯蒂,他們二人最初都來自佛羅倫斯。街道規劃是按照文藝復興風格發展起來的,但同時也考慮到了先前城市的結構。建於皮奧廣場周圍的巨大建築物與廣場的布局相稱。隨著樞機主教和高級教士宅邸建立,房屋、商店、一家醫院和一所旅店也建立起來。羅塞利諾對皮恩扎的城市建築規劃於1460至1463年間得以實施。庇護教皇去世以後,該城市和周圍的鄉村都未曾做過較大變動。

城市結構

15世紀重建的圍牆依然大部分完好無缺的被保存下來。勒·科索·羅斯里諾(Le Corso Rossellino)大街從東向西穿過皮恩扎並且連線著兩個主要的城門。在這條大街的每一邊沿襲了古代布局,直線街道規劃產生了不規則的街道布局。皮奧II廣場為不規則的梯形,並且它構成了城市的中心和焦點。在地面上,圓石的人字型式樣更加突出了廣場的獨特形狀。皮奧II廣場也是該城的藝術中心,廣場邊上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物:大教堂、皮科洛米尼宮殿、市政大廳和主教宮殿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傑作,即使按照庇護二世的愛好加入了一些哥德式因素,但是它們主要是由石灰岩建成的。這些建築物大多沿科索羅斯里諾大街而建所有的噴泉和水井都是文藝復興時期風格,它們增加了皮恩扎的氣氛。

評價

在皮烏斯教皇二世決定於1459年修復他的出生地以後,文藝復興時期的城市構想正是在這個托斯卡納鎮第一次得以付諸實施。至於設計師,貝爾納多·羅塞利諾則選擇了他的良師益友利昂納·阿爾貝蒂,並採納了他的意見,建造了非同尋常的皮烏斯二世廣場,在廣場的四周修建了米科洛米尼宮、博爾賈宮、以及外觀是純文藝復興時期而內裝修又是類似於德國南部教堂晚期哥德式的大教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