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羅

百羅

百羅村簡介

百羅村又叫百籮丘生產大隊,在當地簡稱百羅,隸屬於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向橋鄉,位於鄂東南大別山南面,蘄春縣東北部。面積約3平方千米,共11個小組(生產小隊)約2000人。從1980年開始實行計畫生育政策以來,人口逐漸下降,2013年每戶平均4人。

註:中國地名繁多,百籮一地域名稱在四川,江西,廣東等地均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百羅村
  • 外文名稱:bailuocun
  • 別名:百羅
  • 行政區類別:湖北省
  • 所屬地區:湖北黃岡
  • 電話區號:0713
  • 郵政區碼:435330
  • 地理位置:向橋片區與白水片區的中心地帶
  • 面積:3平方千米
  • 人口:2000
  • 方言:蘄春方言
  • 氣候條件:亞熱帶
  • 著名景點:手巾庵,煙波寨,古角寨,海螺山
  • 機場:蘄春機場
  • 車牌代碼:鄂J
歷史,地理環境,行政區劃,社會,經濟,文化,交通,

歷史

當地居民起源
傳說
百羅村原名叫百籮丘。起源於清朝乾隆年間,當年在當地有一自然村落,叫栗樹窪,住有宋王兩姓30餘戶人家,栗樹窪坐南向北,村莊前有一丘面積約15畝的壠田,呈籮筐形狀。這丘田幾十年來,無論是天干大旱,還是洪水澇災,就連蝗蟲遍野時其收成總是不減,也有100籮筐,更為傳奇的是鹹豐7年,這年春耕時節,宋家佃戶30餘人挑著剛扯好的秧苗來到田頭準備下田插秧,突遇幾十個長毛(當時清廷對太平軍的貶稱)路過打劫,直往栗樹窪這邊搶來。宋家佃戶一看情況不好,慌忙將秧苗七零八碎的搶拋到田中,回家帶妻兒老小逃入到深山老林躲藏。長毛見栗樹窪人去樓空,竟在此殺雞宰羊一住2個月有餘。栗樹窪百姓望“秧”興嘆泣不成聲。長毛走後,栗樹窪百姓心急如焚地直奔這丘田想看看當初搶拋到田裡的秧苗長成什麼樣子或是看能否採取什麼補救措施以便增收度日餬口。到田頭一看,哎,天不絕人,天公在保佑,田裡竟然是一片綠郁,秧苗長勢很好,顆顆秧苗含苞抽穗。一個月後,谷熟歸倉時這丘田還是收成100籮筐。這丘田從此名聲大振,也由此而得名百籮丘。方圓幾十里無人不曉,世代相傳。解放後新編縣誌時,百籮丘周邊的幾個自然村莊設立為一個行政村,因百籮丘知名,就取名叫百籮村,改百籮為百羅,即現在的百羅村。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位於湖北省境東部邊緣,範圍較小,山地中谷地寬闊而平緩,土壤、植被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垂直差異。氣候溫暖濕潤,利於作物和果樹越冬,但春夏時節多暴雨。由於當地土地資源貧瘠,導致當地祖輩過分開荒,森林植被遭到一定破壞,近年的大力退耕還林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行政區劃

百羅村又叫百羅丘生產大隊,在當地簡稱百羅,隸屬於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向橋鄉,位於鄂東南大別山南面,蘄春縣東北部。面積約3平方千米,共11個小組(生產小隊)約2000人。從1980年開始實行計畫生育政策以來,人口逐漸下降,2013年每戶平均4人。

社會

姓氏
百羅村姓氏分類:1組宋氏,2組吳氏和宋氏,陳氏,3組宋氏,吳氏,4組陳氏和楊氏,5組陳氏和宋氏,6組宋氏,7組姜氏,8組何氏和陳氏,姜氏,9組劉氏,10組陳氏,11組陳氏,主要以陳氏和宋氏為主。1979年以前每個小組均為單一姓氏,後來人口流動,雜姓加入演變成多種姓氏。陳氏祖先始於江西,宋氏祖先始於河南,何氏祖先始於安徽,都是後來遷徙至此。
一組在當地俗稱百羅丘或者百羅垸(音讀wan),二組在當地俗稱吳河,三組在當地俗稱宋家(音讀ga)老和吳灣,四組在當地俗稱楊家(音讀ga),白石凹,長凹,五組在當地俗稱長嶺崗(村委會駐地在四組),六組在當地俗稱宋壋,七組在當地俗稱姜下(音讀ha)垸,八組在當地俗稱梅(miao)花隴,九組在當地俗稱劉家(音讀ga)短沖凹和方領,十組在當地俗稱牌樓垸(音讀wan),十一組在當地俗稱瓮門河或者白鶴窠(簡稱白窠)。

經濟

百羅村依舊屬於中國貧困落後村,經濟主要是以單一農業為主,自從1983年開始分田到戶之後,當地農民才開始慢慢吃的飽飯。全村農作物主要以水稻,油菜,棉花,小麥,土豆,花生,大豆等農作物為主,果林資源有限,並且氣候條件不具備大規模種植果樹。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由於當地村部和鄉政府的攤派較嚴重,農田很少,大多的種田收入都上繳政府。導致入不敷出,當地青壯年逐漸開始向東南沿海地區尋求經濟收入,到2000年之後大規模青壯年外出打工,村里留下一大批老弱病殘婦。自從“稅費改革”之後,廢除了在中國存在了2000年的農業稅之後,特別是村組攤派的解除,以及義務教育收費的改革,解除了農民大部分的負擔,村民開始大規模修蓋洋房房,現在大部分村民都有三層小楊樓,可以住進寬敞明亮的樓房了。但是由於村委的規劃滯後,甚至無規劃,導致村民沿路蓋房嚴重,無序,且占用大量河邊的農田!這個情況在蘄春北部山區特別嚴重,建議縣政府快些借鑑先進經驗,早規劃新農村,比如採用浙江“雲和模式”,可以儘早儘快市民化!
近年來,在向橋鄉政府的倡導下,百羅村開始種植向楊桃,板栗,也有村民種植藥材,但是村民依舊靠外出務工發家致富。大多數的逗活躍在江蘇,廣東一帶,大多都在以建築,電子居多!

文化

村民全部以漢族為主,受到外出務工和求學以及婚戀觀念的變化,村內逐漸出現極少少數民族人員遷入。村內在6組和9組各有一座寺廟,以供村民追求宗教自由之場所,村民主要信奉佛教和道教。

交通

一條沿著白水河的縣級公路(x313)經過百羅丘和白窠,另外一條通向大元村 和楓樹村的公路沿大元河而建,另外村內有2條村級公路,貫穿全村。其他村級公路貫穿整個村塆和村組。交通角發達!
合併圖冊合併圖冊
黃岡市蘄春縣向橋鄉百羅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