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痑
  • 拼音:duǒ   tān   duò 
  • 五筆86&98:UQQI 
  • 倉頡:KNIN  
  • 筆順編號:41341354354 
  • 四角號碼:00127
  • 部首
  • 結構:左上包圍結構
  • 造字法:指事
  • 詞性:動詞
基本釋義,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痑 拼音:duǒ  tān  duò
部首:疒,部外筆畫:6,總筆畫:11
五筆86&98:UQQI 倉頡:KNIN
筆順編號:41341354354 四角號碼:0012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5D1
基本字義
● 痑
tān ㄊㄢˉ
◎ 疲乏:“壓得那馬背郎當,擔夫~軟。”
其它字義
● 痑
shǐ ㄕˇ
◎ 眾多。
◎ 自放縱。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丁可切,音嚲。《說文》馬病也。引《詩·小雅》:痑痑駱馬。○按《詩》今本作嘽。《玉篇》力極也。《博雅》痑痑,疲也。
《廣韻》丁佐切《集韻》丁賀切,𠀤音跢。
《廣韻》《集韻》𠀤他乾切,音𤅩。
《集韻》他佐切,音拕。
湯河切,音佗。
他案切,音炭。義𠀤同。
《集韻》賞是切,弛上聲。《前漢·司馬相如傳》衍曼流爛,痑以陸離。《注》張揖曰:痑,眾貌。師古曰:痑,自放縱也。音式爾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