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彩太極洞

位於明月峰山腰,南口在北牖洞西南隅,北口朝登山道口,呈彎管狀,洞內 有石柱分隔,酪似太極圖的兩條陰陽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疊彩太極洞
  • 位置:位於明月峰山腰
  • 形狀:呈彎管狀
  • 洞內: 有石柱分隔
地圖信息,
主要景點
洞門寬4.2米,洞高3米,寬3~4米,長13米,面積約50平方米。“太極洞”3字,刻在北洞口上。從洞的一端到另一端,紆迴曲折,能見度低。北口大而敞,光線可透達轉折處,洞景依稀可辨;南口在北牖洞內,小而隱,光源微弱,初入有伸手不見五指之感。自南口盤旋而上,出北口,從黑暗中漸見光明;從北口人,出南口,至北牖洞,涼風習習,題刻琳琅,如入仙境。樂於在不同境況中探索、感受,捕捉各異樂趣的人們,尤愛太極洞。
疊彩太極洞疊彩太極洞
疊彩山舊名桂山,位於桂林市區東北部,濱臨灕江。疊彩山與城中的獨秀峰、灕江畔的伏波山鼎足而立 ,同為城內的遊覽勝地。疊彩山占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由明月峰、仙鶴峰和四望山、于越山組成,橫亘市區,景色優美,又易於攀登,為桂林山景中的一個熱點。山中佳景甚多,有疊彩亭、于越閣、瞿張二公成仁碑、仰止堂、仙鶴洞、風洞、疊彩樓、望江亭和拿雲亭等名勝。山上歷代名人的摩崖石刻尢多,為文物的精華。若登上明月峰,駐足拿雲亭,全城景色畫書眼底。“一面晴風四面山,望疑仙境在人間”。疊彩山名,是由唐朝元稹的侄子元晦遊覽了疊彩山之後,寫了篇《疊彩山記》,記中說:“按圖經,山以石文橫布,彩翠相間,若疊彩然,故以為名。”疊彩山山石如錦彩綢緞,層層相疊而得名。在清朝文人秦煥創建的疊彩亭的右角,看明月峰橫斷的崖壁,若“彩翠相間”的錦緞。這裡是攝影“疊彩”的最佳角度。

地圖信息

地址:濱江路27號疊彩山內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