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意

異意

異意,讀音yì yì,漢語辭彙。釋義:1、另有想法;意見不同。2、指持不同意見。3、不良意圖;叛離之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異意
  • 選自:《鶡冠子·王鈇》
  • 釋義:另有想法;意見不同
  • 拼音:yì yì
  • 注音:ㄧˋ ㄧˋ
解釋,出處,

解釋

1、另有想法;意見不同。
2、指持不同意見。
3、不良意圖;叛離之心。

出處

1、《鶡冠子·王鈇》:“故主無異意,民心不徙,與天合則。”
2、漢揚雄《法言·學行》:“一哄之市,不勝異意焉。”李軌註:“賣者欲貴,買者欲賤,非異如何?”
3、明 馮夢龍 清蔡元放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六回:“囊瓦自恃爵高位尊,不敬薳射;薳射又欺囊瓦無能,不為之下。兩邊各懷異意,不肯和同商議。”[2]
4、《三國志·魏志·呂布傳》:“諸將各異意自疑,故每戰多敗。”
5、《孔叢子·論勢》:“此師楚為之主,今兵罷而不散,殆有異意,君其備諸。”
6、《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