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譽鎮

留譽鎮柳林縣轄鎮。1965年建留譽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改鎮。距縣城35公里。面積80平方公里,人口0.8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留譽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面積:80平方公里
  • 人口:0.8萬
  • 車牌代碼:晉J
  • 改鎮時間:1996年
區域概況,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城鎮建設,

區域概況

柳林縣轄鎮。1965年建留譽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改鎮。距縣城35公里。面積80平方公里,人口0.8萬。柳石公路過境。轄留譽、前杜家莊、後杜家莊、上岔溝、前高家溝、後高家溝、雷家溝、下岔溝、南尾溝、郁家溝、前柳家溝、後柳家溝、高林、高家坪、寨子灣、南劉家山、賀家垣、高家圪塔、田家圪塔、惠家坪、苗吾、馮村嘴、灘寨、王新村、白龍山25個村委會。農業主產小麥穀子、玉米、高粱,兼養牛、羊。“晉柳譽白酒”榮獲國際金獎。
留譽鄉位於山西省柳林縣南境,東與中陽縣武家莊鎮、張家莊鄉接壤,面積82.8l平方公里,人口8 385人,轄26個村民委員會,32個自然村,53個村民小組。鄉人民政府駐地留譽,距縣城柳林鎮34公里。原為中陽縣(寧鄉縣)四大鎮之一。民國年間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一直為區、鄉政府駐地,1958年後為留譽人民公社駐地。每年農曆二月、七月、九月、十一月的初四日到初六日為傳統的騾馬大會。新中國誕生後又增加了四月初四到初六日的一次騾馬大會。農曆每月逢四逢九為傳統集日。

自然資源

境內留譽川清水常流,柳(林)石(樓)公路穿境而過。年平均氣溫9.8℃,年降水量500毫米,無霜期183天。土地肥沃,素有“米糧川”之稱。耕地面積45773畝(其中川灘壩地4 619.2畝),林地7 883.4畝。1990年糧食總產3 313噸,農村經濟總收入464.萬元,人均純收入335元。現有機電灌站17處,人畜飲水工程4處。設中學2所,國小25所,衛生院l所,醫療所25所。

文化資源

文物普查隊在留譽鎮惠家坪村田家圪垯自然村發現1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田家圪垯遺址位於田家圪垯自然村東,屬留譽鎮惠家坪村。地勢平坦,地表土層豐厚,遺址南部斷崖上暴露有灰坑1座,不規則形。地面散見東周至漢代泥質灰陶片,大部分為素麵,也有弦紋、繩紋等,器形有罐、盆等。地面還有少量漢代灰板瓦片,有內飾布紋外飾繩紋的,也有內飾布紋外為素麵的。這一遺址的發現,為柳林南山古代遺址尤其是新石器時代的研究提供了準確的依據,將該地方發現人類活動的年代大大提前。

城鎮建設

一、以轉型發展、跨越發展、趕超發展為目標,堅定不移的推進項目建設再上新水平,加快推進農業園區建設,按照大企業帶動、大園區規劃、大產業支撐、大集鎮承載的建設思路,大力推進土地平整和核桃林的栽植、白酒釀造、肉牛育肥及肉製品加工、服裝及麵粉加工、玻璃纖維與大象集團合作,開發一批肉雞養殖屠宰,新鎮建設一期2000套農民新居等項目,加快推進工業園區建設,要大力推進中南鐵路建設,全力以赴做好征地、拆遷、補償、協調等工作。同時積極籌備惠家坪火車站及集運站建設,做好焦化產業園區入園項目的篩選論證和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等前期工作。
二、以生活優越、生態優良、環境優美為目標,堅定不移的推進城鎮建設再現新面貌,緊緊圍繞打造全國一流新型集鎮的戰略定位,加快留譽新鎮建設,年內全面啟動留譽至惠家坪主幹線建設百米大道年內竣工,完成農業園區道路鋪油50公里,建蓄水工程4處。大力設施黃河引水及山西大水網引水工程,爭取完成110KV變電站前期工程,全力推進造林綠化工作,年內完成沿黃幹線兩側第一山脊線範圍內的綠化任務,鞏固提高沿黃幹線、賀惠線、園區專線、南循環線、岔留線道路兩旁的綠化成果,大力推進農業園區絕對化景點建設,繼續鞏固引深三項整治成果,創造一個乾淨整潔的人居環境。
三、以關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為目標,堅定不移的推進社會管理,再上新局面。進一步最佳化發展教育衛生事業,興建中心集鎮幼稚園,普及幼兒三年教育,推進留譽中學改造工程,努力改善辦學條件。藉助民間力量、政府扶持創辦留譽圖書館,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繼續完善鎮村兩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逐步提高鎮衛生院、村級衛生所管理水平,大力設施農民健康工程,加強對農貿市場、校園餐廳、飯店酒店、副食門店的衛生監管,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同時要加快推進城鎮居民養老、新型農村養老、全民意外傷害險等保險體系和大病醫療救助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特困民眾救助體系,全力抓好安全生產、信訪穩定工作,不斷創新社會管理水平,為全鎮人民創建更加美好的新家園。
副縣長南建中在講話中要求,全鎮廣大黨員幹部要進一步解放思想,以加快農業發展為中心,以民眾利益為根本,突出重點、統籌兼顧,著力加快項目建設,提升農業發展水平,全力推進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