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山鄉

甲山鄉是一個鄉鎮名,位於東遼縣東北部,距縣政府26公里。轄13個村,面積9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57平方公里、丘陵面積28.5平方公里、水域9.5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甲山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下轄地區:甲山村、義方村、三陽村、山西村
  • 地理位置:東遼縣東北部
  • 面積:95平方公里
簡介,資源,村部建設,遠景規劃,走出的著名詩人,地圖信息,

簡介

甲山鄉風景優美,森林片片、樹種繁多,鬱鬱蔥蔥,境內有四甲山、大頂子山;頭道合子、新河等休閒娛樂的好地方。下轄13個行政村:甲山村、義方村、三陽村、山西村、左家村、下灣村、四合村、明道村、協力村、千兩村、大台村、正義村、五龍村。

資源

野生資源十分豐富,野生植物有蕨菜、蘑菇、黃花菜、水芹菜、山辣椒、防風、細辛、柴胡、龍膽草、紫菜、桔梗;野生動物有狼、狐狸、刺蝟、黃鼬、狸、松鼠、雉、野鴨、雀鷹、沙斑雞、蛇。礦產資源豐富,下灣村的瓷石礦、甲山村的礦泉水都經過有關專家的論證,極具開發潛力。

村部建設

(一)完善配套設施,加強建設。要本著節約、實用、便利的原則,按照既能滿足黨員、民眾開展文化教育活動的需求,又能保證村兩委正常辦公需要的標準,進行建設,配套設施要規範。
在硬體方面,按照“四室八有”(辦公室、會議室、閱覽室、黨員活動室,有黨組織牌子、黨旗、桌椅、電話、書刊檔案櫃、村務公開欄、配套電教設備、學習資料)的要求,進行規範布置。在軟體方面,村兩委要制定有關規章制度,做到規章制度、年度計畫、學習考勤、活動記載“四上牆”。
(二)增強服務功能,發揮作用。要挖掘潛力,充分發揮陣地作用,提高綜合效益。
1、要發揮村部的組織陣地作用,定期召開村兩委會議,協調處理村級事項,促進村兩委會工作規範開展,把村部建設成“科學決策議事中心”。
2、要發揮村部的教育陣地作用,以播放電教片、舉辦農技講座等形式,定期組織黨員、民眾參加,把村部建設成“信息化教育中心”。
3、要發揮村部的服務平台作用,因地制宜配套設定農技服務點、治安聯防服務點、醫療計生服務室等,把村部建設成“便民服務中心”。
4、要發揮村部的活動陣地作用,鼓勵有條件的村成立村圖書室、老年活動室、文化俱樂部、科技傳播室等,組織村民開展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把村部建設成“文化科技活動中心”。
5、建立長效機制,規範管理。黨委、人大、政府要出台措施,建立專人管理、日常使用登記、後勤保障、值班等制度,形成長效機制,保證村部的正常使用。
(1)要建立領導責任制。把村部建設作為黨委抓基層組織建設責任狀年終考評的重要內容,層層簽訂責任狀,明確責任人。
(2)要建立後勤保障制度。加強村部日常管理,實行專人管理。建立村部日常使用登記管理制度,杜絕利用村部進行賭博或封建迷信等活動。
(3)要建立資料收集管理制度。
(4)要實行值班制度。村幹部輪流值班,方便民眾辦事,及時化解民眾矛盾,增強村級黨組織的服務功能。

遠景規劃

(一)注重“門面”的裝飾,使村部成為凝聚人心的“融合劑”。
在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的規劃設計階段,堅持高標準、高起點,對新建的村部的外觀進行了統一設計和要求:即按照每個村部的建築面積不少於100平方米,外觀上統一採用紅色彩琉璃瓦,紅色外牆,鋁合金窗,確保美觀大方。通過對村部“門面”的精心裝飾,除讓人賞心悅目之外,同時對農村黨員、幹部及民眾的心理及精神方面產生積極的作用,起到凝聚人心的效應。一方面,村幹部坐在寬敞明亮的辦公室里辦公,普遍感覺臉上有光,精神得到振奮,無形中增加了村幹部說話和辦事的底氣;其次,通過設定“四室三欄一中心”(村幹部辦公室、計生服務室、民兵室、黨員電教室;村務公開欄、黨務宣傳欄、科普教育欄;(老年)活動中心),為黨員開展活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和環境,有效鼓舞了黨員的士氣,增強了黨員的凝聚力;再次,對條件成熟的村,引導其儘量把活動場所建在村的中心、學校的附近、公路的兩邊,並建立村級書報閱覽室,配置科技、文化、體育、衛生以及農村實用技術等各類書籍。便利的位置和完善的配套,吸引了幹部來村部辦公,黨員來村部學習,民眾來村部活動,村民來村部辦事,在提升村部人氣的同時,也使得幹部的戰鬥力和民眾的向心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二)注重“視窗”的擴展,使村部成為融洽關係的“連心橋”。
充分利用村部廣泛聯繫民眾的特殊作用,不斷擴大“視窗”設定,達到增進幹部與民眾之間的交流溝通,進一步融洽幹群關係的目的。一是設立村務公開欄,讓民眾參與民主管理。各村在縣、鄉黨組織的指導下,設立了村務公開欄,完善了集體資產管理、重大決策、建設項目等事項的公開制度;同時,建立了“民主議政日”制度,聽取民眾對村務公開的意見和建議,由民眾對村政務和財務實行點題公開,從而確保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成為村民議事和依法行使民主權力的中心。二是設立農情信息欄,幫農民提高致富本領。廣泛設立信息欄,及時為農民提供農產品開發經營、市場價格、病蟲防治知識、特色農業種植技術等方面的科技知識和致富信息服務。通過加強互動和交流,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有效提高農民致富本領,提升發展效率。三要設立民情回音壁,使乾群便於聯繫溝通。各村普遍建立了民情回音壁,廣泛收集社情民意,對屬於工作建議的事項悉心改進,對屬於求助和諮詢的事項及時進行解決或答覆,加強了村幹部與民眾間的交流溝通,融洽了幹群關係。
(三)注重“牆壁”的裝裱,使村部成為服務民眾的“保障部”。
充分發揮牆壁立體醒目的功能,有效利用空間,實行村級發展規劃、服務程式及各種規章制度上牆,向村民公開,進一步強化服務民眾的職能。一是將村級發展規劃製作上牆,促使村級組織科學發展。在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內設定如為民服務中心、黨員活動室掛圖、轄區黨支部與黨小組分布示意圖、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和“三培兩帶”培養工程一覽表、經濟發展思路和特色黨建工作載體簡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各種發展規劃,促使了村“兩委”做到科學發展,更好地推進農村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二是將服務辦事程式製作上牆,規範村幹部履責行為。對村部要求做到“六有”,即有辦事程式圖、有收費價格表、有黨務與政務公開欄、有信訪接待室和領導幹部“連心卡”、有辦證服務中心、有經濟發展思路和富民示範基地情況簡介。同時,通過實行村幹部坐班制,建立集中辦公和輪流值班制度等,廣泛開展“為民服務全程代理活動”,及時受理村民申請辦理事項,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將各項規章制度製作上牆,提高農村黨員幹部民主管理水平。統一在全縣村級組織中將村兩委工作制度、“三會一課”制度、發展黨員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黨費收繳制度、村級財務管理制度、村務公開制度、民主議事制度、活動場所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上牆,並建立落實機制,確保了黨員幹部開會、活動經常化和規範化和村級管理科學化、民主化。
(四)注重“平台”的搭建,使村部成為加快發展的“助推器”。
一是搭建科技教育的平台,提升幹部民眾的素質。利用村級活動場所開展各類教育培訓,並根據不同對象進行分類施教。對黨員幹部,通過黨員電教載體,定期開展政策形勢、市場經濟、農業科技、法律法規等方面知識和技能培訓;對種養殖戶,利用農閒時節組織農林牧等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巡講團,圍繞推廣普及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等內容,對黨員民眾進行實用技術培訓;對文化素質較低的民眾,著重加強實用知識培訓,如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相關知識、政策法規、公民道德、計生知識等教育,以此更新觀念、提高素質。二是搭建經濟服務的平台,推動新農村建設。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效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把涉農部門服務基層、服務“三農”的鏈條延伸到村組,使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成為開展便民服務,為民眾排憂解難的重要陣地。三是搭建文化宣傳的平台,促進和諧社會構建。通過在各村廣泛建立老年協會活動室、圖書室、文化室、宣傳欄等,並結合農村黨員電化教育工作,對新建的村部配備現代化電教設施,為廣大村民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節目,不斷豐富民眾的文化生活。同時,採取上級補一點、鄉村自籌一點的辦法,配套籃球、桌球等體育健身器材,為民眾開展健身活動提供條件,使農民和城市居民一樣“娛”然自樂。

走出的著名詩人

吳耀輝,1972年出生於甲山鄉五龍村,畢業於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政工師、作家中級職稱,現工作于吉林省遼源市龍山區總工會。
網名吉林吳桐,筆名落雪桐,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賦學會會員、中國網路詩歌學會會員、吉林省新詩學會會員,遼源市詩歌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遼源市作家協會副秘書長,《關東詩人》執行主編,遼源作家網執行主編、中國詩賦網詩歌版副主編、關東詩人論壇顧問、關東詩人網刊顧問、遼源作家協會部落格圈主、大東北詩歌群落部落格圈顧問,在全國各級刊物發表作品。
1990年、1991年就讀東遼縣第一高級中學時,發起並組織兩屆“東遼一高短詩大賽”,並加入遼源市東源青年作家協會,大學階段組織學校文學活動5次,1996年參加遼源市詩歌培訓班,工作後加入遼源市作家協會,參加各種文學活動。先後加入中國網路詩歌學會、中國詩賦學會、吉林省作家協會、吉林省新詩學會、中國詩歌學會。參加全國詩會、頒獎會5次。
創建遼源作家協會網站。遼源作家協會部落格圈網站、遼源作家網,是在王德林主席的鼎力支持和指導下,自己一手創建的,分別於2009年4月18日、7月28日創建開通的。遼源作家網是吉林省作家協會系統唯一正規、大型、專業網站,網站立足遼源,面向全國,是培養文學新人的搖籃,推介遼源作家的平台,彰顯遼河文化的傳媒,塑造關東地域特色的強勢載體。
以網站及部落格圈為載體,先後組織了16次作品交流、詩歌朗誦、寫作輔導、大型採風、聯歡聯誼、廣場演出、對外交流、大型徵文等。利用兼任《中國詩》雜誌責任編輯和中國詩賦副主編便利,大量推薦發表遼源詩人的作品達50餘首。為遼源市作家協會推薦了30餘名年輕活躍、富有創作激情的會員,扶持並培養了一大批文學愛好者。
2012年發起並組織成立遼源市詩歌學會,成為吉林省第一家經民政局註冊的詩歌學會,並創辦刊物《關東詩人》。2013年,現已促成中國詩歌學會與遼源市文聯,聯合舉辦“扎蘭芬圍杯”全國詩歌徵文大獎賽。

地圖信息

地址: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縣甲山鄉政府(065縣道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