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天工開物》中的篇章)

《瓦》是中國記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百科全書《天工開物》中的篇章,作者是宋應星。

瓦,注釋,原文翻譯,作品簡介,作者簡介,

凡埏泥(1)造瓦,掘地二尺余,擇取無沙粘土而為之。百里之內必產合用土色,供人居室之用。凡民居瓦形皆四合分片。先以圓桶為模骨,外畫四條界。調踐熟泥(2),疊成高長方條。然後用鐵線弦弓,線上空三分,以尺限定,向泥不平戛一片,似揭紙而起,周包圓桶之上。待其稍乾,脫模而出,自然裂為四片。凡瓦大小古無定式,大者縱橫八九寸,小者縮十之三。室宇合溝中,則必需其最大者,名曰溝瓦,能承受淫雨不溢漏也。
凡坯既成,乾燥之後,則堆積窯中燃薪舉火。或一晝夜或二晝夜,視窯中多少為熄火久暫。澆水轉釉(音右),與造磚同法。其垂於檐端者有滴水,下於脊沿者有雲瓦,瓦掩覆脊者有抱同,鎮脊兩頭者有鳥獸諸形象。皆人工逐一做成,載於窯內受水火而成器則一也。
若皇家宮殿所用,大異於是。其制為琉璃瓦者,或為板片,或為宛筒。以圓竹與斫木為模逐片成造,其土必取於太平府(3)(舟運三千里方達京師,摻沙之偽,雇役、擄船之擾,害不可極。即承天皇陵亦取於此,無人議正)造成,先裝入琉璃窯內,每柴五千斤燒瓦百片。取出,成色以無名異(4)、棕櫚毛等煎汁塗染成綠黛,赭石、松香、蒲草等塗染成黃。再入別窯,減殺薪火,逼成琉璃寶色。外省親王殿與仙佛宮觀間亦為之,但色料各有配合,採取不必盡同,民居則有禁也。選自《天工開物·陶埏》

注釋

(1)埏泥:以水和泥。
(2)調踐熟泥:用腳和熟陶泥。
(3)太平府:今安徽當塗。
(4)無名異:一種礦土,可做釉料。

原文翻譯

凡是和泥製造瓦片,需要掘地兩尺多深,從中選擇不含沙子的黏土來造。方圓百里之中,一定會有適合製造瓦片所用的黏土。民房所用的瓦是四片合在一起而成型的。先用圓桶做一個模型,圓桶外壁劃出四條界,把黏土踩和成熟泥,並將它堆成一定厚度的長方形泥墩。然後用一個鐵線製成的弦弓向泥墩平拉,割出一片三分厚的陶泥,像揭紙張那樣把它揭起來,將這塊泥片包緊在圓桶的外壁上。等它稍乾一些以後,將模子脫離出來,就會自然裂成四片瓦坯了。瓦的大小並沒有一定的規格,大的長寬達八九寸,小的則縮小十分之三。屋頂上的水槽,必須要用被稱為“溝瓦”的那種最大的瓦片,才能承受連續持久的大雨而不會溢漏。
瓦坯造成並乾燥之後,堆砌在窯內,就用柴火燒。有的燒一晝夜,也有的燒兩晝夜,這要看瓦窯里瓦坯的具體數量來定。停火後,馬上在窯頂澆水使瓦片呈現出藍黑色的光澤,方法跟燒青磚是一樣的。垂在檐端的瓦叫做“滴水”瓦,用在屋脊兩邊的瓦叫做“雲瓦”,覆蓋屋脊的瓦叫做“抱同”瓦,裝飾屋脊兩頭的各種陶鳥陶獸,都是人工一片一片逐漸做成後放進窯里燒成,所用的水和火與普通瓦一樣。
至於皇家宮殿所用的瓦的製作方法,就大不相同了。例如琉璃瓦,有的是板片形的,也有的是半圓筒形的,都是用圓竹筒或木塊做模型而逐片製成的。所用的黏土指定要從安徽太平府運來(用船運三千里才到達京都,有摻沙的,也有強雇民工、搶船承運的,害處非常大。甚至承天皇陵也要用這種土,但是沒有人敢提議來糾正)。瓦坯造成後,裝入琉璃窯內,每燒一百片瓦要用五千斤柴。燒成功後取出來塗上釉色,用無名異和棕櫚毛汁塗成綠色或青黑色,或者用赭石、松香及蒲草等塗成黃色。然後再裝入另一窯中,用較低窯溫燒成帶有琉璃光澤的漂亮色彩。京都以外的親王宮殿和寺觀廟宇,也有用琉璃瓦的,各地都有它自己的色釉配方,製作方法不一定都相同,一般的民房則禁止用這種琉璃瓦。

作品簡介

《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國科技史料中保留最為豐富的一部,它更多地著眼於手工業,反映了中國明代末年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生產力狀況。

作者簡介

宋應星(1587~1661),字長庚,江西奉新縣宋埠鎮牌樓村人。明末清初科學家。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他2次考中舉人。但以後五次進京會試均告失敗。五次跋涉,見聞大增,他說:“為方萬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聞”。他在田間、作坊調查到許多生產知識。他鄙棄那些“知其味而忘其源”的“紈絝子弟”與“經士之家”。在擔任江西分宜縣教諭(1638~1654)年間寫成了《天工開物》。
宋應星像宋應星像
他在《序》中描寫這段情況時說:“傷哉貧也!欲購奇考證,而乞洛下之資,欲招致同人,商略贗真,而缺陳思之館。”(想加以驗證而無錢,想與同人們討論真偽而無場館),只得“炊燈具(備)草”,日夜寫書,但“大業文人,棄擲案頭,此書於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出任江西分宜縣教諭(縣學教官)。期間,他將其長期積累的生產技術等方面知識加以總結整理,編著了《天工開物》一書,在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由其朋友涂紹煃資助刊行。稍後,他又出任福建汀州(今福建省長汀縣)推官、亳州(今安徽省亳州)知府。明亡後作為明遺民,約在清順治年間(公元1661年前後)去世。宋應星一生講求實學,反對士大夫輕視生產的態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